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热塑性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65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塑性树脂基体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塑性复合膜。该复合膜基体由外到内包括: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表面力学强度层采用高熔点热塑性树脂基体构成;中间网格支撑层采用热熔纤维网格布结构,在膜状复合基体与纤维织物热熔渗透之前,提供整个熔融渗透过程的力学支撑,保证复合膜渗透过程的渗透通路的完整性;芯部的热熔渗透层采用低熔点低粘度热塑性树脂组成,在整个复合膜与纤维增强织物的熔融渗透过程中,可由其高流动性渗透于纤维织物单丝之间,保证热塑性基体与纤维织物的界面结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塑性复合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塑性树脂基体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叠层贴合复合结构的热塑性树脂组成的膜状基体材料。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目前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主要采用关键中间产品——热塑性预浸织物制备,其中热塑性预浸织物目前采用的主要工艺为高性能纤维单向织物或者二维编织织物与熔融热塑性树脂高温压力负荷制成,常用的熔融浸渍技术有:螺杆挤出注射渗透复合、流化床粉末复合法或者热塑性膜状基材叠层压力复合法。其中热塑性膜状基材与纤维织物的复合方法,采用热塑性膜状树脂基体与纤维采用热熔工艺复合,对于连续生产较为适合,而且膜状树脂的表面均匀性较高,对于成型预浸织物的浸渍复合效果其工艺可实现性强。然而该工艺对于树脂基体的成膜性要求高,而成膜条件限制了树脂在热熔过程中纤维织物之间的渗透效果,因此单一材质的热塑性基体树脂膜的热塑性预浸织物的纤维界面特性往往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层贴合复合结构的热塑性树脂膜状基体材料。该复合膜基体由外到内包括三个部分: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三部分组成。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塑性复合膜,包括: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所述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所述表面力学强度层采用热塑性树脂基体构成,所述中间网格支撑层采用热熔纤维网格布构成,所述芯部热熔渗透层采用热塑性树脂构成。该复合膜基体由外到内包括: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表面力学强度层采用高熔点热塑性树脂基体构成,主要提供整个复合膜结构的力学强度特性,起到整个复合膜的整体结构连续性和工业生产的可操作性作用;中间网格支撑层采用热熔纤维网格布结构,在膜状复合基体与纤维织物热熔渗透之前,提供整个熔融渗透过程的力学支撑,保证复合膜渗透过程的渗透通路的完整性;芯部的热熔渗透层采用低熔点低粘度热塑性树脂组成,在整个复合膜与纤维增强织物的熔融渗透过程中,可由其高流动性渗透于纤维织物单丝之间,保证热塑性基体与纤维织物的界面结合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的具备多种热熔融渗透特性的膜状基体材料,对于提高热塑性膜状基体材料的工艺优势具有较大实际意义。(2)本专利技术复合膜基体由外到内包括: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表面力学强度层采用高熔点热塑性树脂基体构成,主要提供整个复合膜结构的力学强度特性,起到整个复合膜的整体结构连续性和工业生产的可操作性作用;中间网格支撑层采用热熔纤维网格布结构,在膜状复合基体与纤维织物热熔渗透之前,提供整个熔融渗透过程的力学支撑,保证复合膜渗透过程的渗透通路的完整性;芯部的热熔渗透层采用低熔点低粘度热塑性树脂组成,在整个复合膜与纤维增强织物的熔融渗透过程中,可由其高流动性渗透于纤维织物单丝之间,保证热塑性基体与纤维织物的界面结合效果。(3)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易于规模化生产。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实施例1的热塑性复合结构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复合膜由表面力学强度层1、中间网格支撑层2和芯部热熔渗透层3三部分组成。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一种叠层贴合复合结构的热塑性树脂膜状基体材料。该复合膜基体由外到内包括三个部分: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三部分组成。第一层的表面力学强度层采用高熔点热塑性树脂基体构成,主要提供整个复合膜结构的力学强度特性,起到整个复合膜的整体结构连续性和工业生产的可操作性作用;本申请中,高熔点热塑性树脂基体是指熔点在200℃以上。第二层的中间网格支撑层采用热熔纤维网格布结构,在膜状复合基体与纤维织物热熔渗透之前,提供整个熔融渗透过程的力学支撑,保证复合膜渗透过程的渗透通路的完整性;第三层的芯部热熔渗透层采用低熔点低粘度热塑性树脂组成,在整个复合膜与纤维增强织物的熔融渗透过程中,可由其高流动性渗透于纤维织物单丝之间,保证热塑性基体与纤维织物的界面结合效果。其中,低熔点低粘度热塑性树脂是指熔点在200℃以下。所述的表面力学强度层可采用高熔点的聚酯、聚甲醛、聚酰胺、聚苯醚、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任意一种。所述的表面力学强度层薄膜的面密度在5-20g/m2范围,可根据设计要求任意调整。所述的表面力学强度层的热熔时间控制在10-15s范围内,热熔温度控制在200-290℃范围内,可根据树脂类型设计,热熔压力控制在1.5-3Kgf/m2。所述的中间网格支撑层可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任意一种材质的热熔纤维织物制备,其中纤维织物可选用平纹、斜纹、缎纹或者单向正交叠层组合而成。所述的中间网格支撑层的面密度在5-10g/m2范围,可根据设计要求任意调整。所述的中间网格支撑层的热熔时间控制在5-10s范围内,热熔温度控制在120-160℃范围内,可根据树脂类型设计,热熔压力控制在1.5-3Kgf/m2。所述的芯部热熔渗透层膜基材可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任意一种材质的热熔树脂膜制备,其面密度在5-10g/m2范围,可根据设计要求任意调整。所述的芯部热熔渗透层的热熔时间控制在2-5s范围内,热熔温度控制在120-160℃范围内,可根据树脂类型设计,热熔压力控制在1.5-3Kgf/m2。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该指出,所述具体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实施例1具体的一种叠层贴合热塑性树脂膜状基体材料,采用表面力学强度层1、中间网格支撑层2和芯部热熔渗透层3三个部分,采用高熔点的聚酯(美国杜邦LW9020FR)制备面密度5g/m2表面力学强度层1,该层1提供整个复合膜的力学强度,在采用该膜状基体与纤维织物热熔复合时,热熔时间调整为10s,在200℃的温度、采用1.5Kg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塑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所述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所述表面力学强度层采用热塑性树脂基体构成,所述中间网格支撑层采用热熔纤维网格布构成,所述芯部热熔渗透层采用热塑性树脂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塑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所述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所述表面力学强度层采用热塑性树脂基体构成,所述中间网格支撑层采用热熔纤维网格布构成,所述芯部热熔渗透层采用热塑性树脂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基体为聚酯、聚甲醛、聚酰胺、聚苯醚、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中任意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力学强度层薄膜的面密度在5-20g/m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网格支撑层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任意一种材质的热熔纤维织物制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塑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纤维织物选用平纹、斜纹、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波秦溶蔓孙娜王东哲杜明远滕凌虹曹伟伟乔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