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热纤维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122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发热纤维被,包括由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发热层以及胎芯填充物组成的纤维被本体,所述发热层位于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所述上层面料、发热层和下层面料依次叠合后边缘处缝合连接并形成用于容置所述胎芯填充物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发热层采用合成纤维和发热纤维纺纱所制成,所述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发热层和胎芯填充物的中部通过若干条弧形绗缝被缝合固定在一起。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发热保温的功效,通过若干条弧形绗缝被缝防止胎芯填充物滑动,造型独特且科学合理,锁温效果好,从而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睡眠中的不适,进一步提升睡眠质量,材料成本低,具有更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发热纤维被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纺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发热纤维被。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棉花被因保暖性和柔软舒适度差,而且棉花被比较重,容易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及婴幼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棉花被容易板结,需要经常翻新,使用成本较高。虽然羽绒被质量较轻,但是难洗、易发霉、易滋生寄生虫等弊端也是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另外,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及品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对床上用品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人暖和的身体钻进被窝后要很长时间才能将被里焐热,因此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寻求舒适度更高的御寒居家用品。根据医疗气象研究专家的发现,被窝内的气流要有一定的速度,但又不能让被窝四处透风,也不能裹得太紧,最舒适的被窝小气候要求每秒0.2μm的微气流。而目前现在市场上的被子,款式和加工工艺大多单一,是由整块面料覆盖包裹胎芯的整个区域而制成,不能很好地留有最佳的睡眠环境设计。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被面与胎芯之间的摩擦力有限,频繁地拉扯和蹬踢被子会引起胎芯与被面错位,导致胎芯蜷缩成一团,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发热纤维被,中间设置有发热层,利用人体的皮肤表层产热获得能量,并进行储存,当人体体温降低时,再释放回人体,具有发热保温的功效,通过若干条弧形绗缝被缝防止胎芯填充物滑动,符合人体睡眠环境设计,造型独特且科学合理,锁温效果好,从而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睡眠中的不适,进一步提升睡眠质量,材料成本低,具有更好的实际应用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发热纤维被,包括由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发热层以及胎芯填充物组成的纤维被本体,所述发热层位于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所述上层面料、发热层和下层面料依次叠合后边缘处缝合连接并形成用于容置所述胎芯填充物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发热层采用合成纤维和发热纤维纺纱所制成,所述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发热层和胎芯填充物的中部通过若干条弧形绗缝被缝合固定在一起,所述弧形绗缝被包括第一弧形绗缝被、第二弧形绗缝被、第三弧形绗缝被、第四弧形绗缝被、第五弧形绗缝被、第六弧形绗缝被和第七弧形绗缝被,所述第一弧形绗缝被分别对称设置在纤维被本体的上下两边,所述第二弧形绗缝被分别对称设置在纤维被本体的左右两边,第一弧形绗缝被和第二弧形绗缝被的端部分别通过第三弧形绗缝被相连接并形成环形中心区,所述第四弧形绗缝被分别等间距同方向设置在环形中心区内,所述第五弧形绗缝被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二弧形绗缝被的外侧边,所述第六弧形绗缝被设置在第一弧形绗缝被的外侧边并延伸至纤维被本体的上端边缘处,所述第七弧形绗缝被设置在另一第一弧形绗缝被的外侧边并与第六弧形绗缝被呈相反方向,且与第一弧形绗缝被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均选用合成纤维面料。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胎芯填充物包括有硅再生棉、无硅再生棉和吸湿发热棉。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胎芯填充物的填充量为80-350克/平方。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层的厚度为2-3mm。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层的发热温度范围为37-52℃。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弧形绗缝被从上层面料依次穿过胎芯填充物、发热层、胎芯填充物连接至下层面料。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弧形绗缝被采用合成线材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绗缝被的数量为2条、第二弧形绗缝被的数量为2条、第三弧形绗缝被的数量为4条、第四弧形绗缝被的数量为3条、第五弧形绗缝被的数量为2条、第六弧形绗缝被的数量为1条和第七弧形绗缝被的数量为1条。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绗缝被的长度大于第五弧形绗缝被的长度,所述第五弧形绗缝被的长度大于第二弧形绗缝被的长度,所述第二弧形绗缝被的长度大于第六弧形绗缝被的长度,所述第六弧形绗缝被的长度大于第四弧形绗缝被的长度,所述第四弧形绗缝被的长度大于第七弧形绗缝被的长度,所述第七弧形绗缝被的长度大于第四弧形绗缝被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发热纤维被,中间设置有发热层,利用人体的皮肤表层产热获得能量,并进行储存,当人体体温降低时,再释放回人体,具有发热保温的功效,通过若干条弧形绗缝被缝防止胎芯填充物滑动,符合人体睡眠环境设计,造型独特且科学合理,锁温效果好,从而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睡眠中的不适,进一步提升睡眠质量,材料成本低,具有更好的实际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发热纤维被的实施例的截面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纤维被本体,2、上层面料,3、下层面料,4、发热层,5、胎芯填充物,6、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8、第一弧形绗缝被,9、第二弧形绗缝被,10、第三弧形绗缝被,11、第四弧形绗缝被,12、第五弧形绗缝被,13、第六弧形绗缝被,14、第七弧形绗缝被,15、环形中心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发热纤维被,包括由上层面料2、下层面料3、发热层4以及胎芯填充物5组成的纤维被本体1,所述发热层4位于上层面料2和下层面料3之间,所述上层面料2、发热层4和下层面料3依次叠合后边缘处缝合连接并形成用于容置所述胎芯填充物5的第一空腔6和第二空腔7。上述中,所述上层面料2和下层面料3均选用合成纤维面料,绒感强、舒适度好、保暖性佳。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面料2可以采用320G/M2AB纱氨纶超柔-涤氨纶,所述下层面料3可以采用180G/M2法兰绒-100%涤,但不局限于上述面料,一些可做被芯的面料均可使用。选择上述面料手感舒适柔软,质感细腻,光泽度好,使产品更显价值感、柔软贴肤。所述胎芯填充物5包括40%的有硅再生棉、40%的无硅再生棉和20%的吸湿发热棉,填充量为80-350克/平方。具有结实耐用、易洗快干、弹性好和吸湿发热等优点,且舒适性、保暖性、蓬松度、透气性都比较好。所述发热层4采用合成纤维和发热纤维纺纱所制成。所述发热层4的厚度为2-3mm,发热温度范围为37-52℃。发热纤维利用人体的皮肤表层产热获得能量,并进行储存,当人体体温降低时,再释放回人体,达到发热的功效。如图2所示,所述上层面料2、下层面料3、发热层4和胎芯填充物5的中部通过若干条弧形绗缝被缝合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弧形绗缝被包括第一弧形绗缝被8、第二弧形绗缝被9、第三弧形绗缝被10、第四弧形绗缝被11、第五弧形绗缝被12、第六弧形绗缝被13和第七弧形绗缝被14。所述第一弧形绗缝被8分别对称设置在纤维被本体1的上下两边,所述第二弧形绗缝被9分别对称设置在纤维被本体1的左右两边,第一弧形绗缝被8和第二弧形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发热纤维被,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发热层以及胎芯填充物组成的纤维被本体,所述发热层位于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所述上层面料、发热层和下层面料依次叠合后边缘处缝合连接并形成用于容置所述胎芯填充物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发热层采用合成纤维和发热纤维纺纱所制成,所述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发热层和胎芯填充物的中部通过若干条弧形绗缝被缝合固定在一起,所述弧形绗缝被包括第一弧形绗缝被、第二弧形绗缝被、第三弧形绗缝被、第四弧形绗缝被、第五弧形绗缝被、第六弧形绗缝被和第七弧形绗缝被,所述第一弧形绗缝被分别对称设置在纤维被本体的上下两边,所述第二弧形绗缝被分别对称设置在纤维被本体的左右两边,第一弧形绗缝被和第二弧形绗缝被的端部分别通过第三弧形绗缝被相连接并形成环形中心区,所述第四弧形绗缝被分别等间距同方向设置在环形中心区内,所述第五弧形绗缝被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二弧形绗缝被的外侧边,所述第六弧形绗缝被设置在第一弧形绗缝被的外侧边并延伸至纤维被本体的上端边缘处,所述第七弧形绗缝被设置在另一第一弧形绗缝被的外侧边并与第六弧形绗缝被呈相反方向,且与第一弧形绗缝被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热纤维被,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发热层以及胎芯填充物组成的纤维被本体,所述发热层位于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所述上层面料、发热层和下层面料依次叠合后边缘处缝合连接并形成用于容置所述胎芯填充物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发热层采用合成纤维和发热纤维纺纱所制成,所述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发热层和胎芯填充物的中部通过若干条弧形绗缝被缝合固定在一起,所述弧形绗缝被包括第一弧形绗缝被、第二弧形绗缝被、第三弧形绗缝被、第四弧形绗缝被、第五弧形绗缝被、第六弧形绗缝被和第七弧形绗缝被,所述第一弧形绗缝被分别对称设置在纤维被本体的上下两边,所述第二弧形绗缝被分别对称设置在纤维被本体的左右两边,第一弧形绗缝被和第二弧形绗缝被的端部分别通过第三弧形绗缝被相连接并形成环形中心区,所述第四弧形绗缝被分别等间距同方向设置在环形中心区内,所述第五弧形绗缝被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二弧形绗缝被的外侧边,所述第六弧形绗缝被设置在第一弧形绗缝被的外侧边并延伸至纤维被本体的上端边缘处,所述第七弧形绗缝被设置在另一第一弧形绗缝被的外侧边并与第六弧形绗缝被呈相反方向,且与第一弧形绗缝被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发热纤维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均选用合成纤维面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发热纤维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芯填充物包括有硅再生棉、无硅再生棉和吸湿发热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磐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