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本燕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防蹬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71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防蹬被,在被的头部一侧设置有2个用于伸出手臂的孔洞,将睡眠者的身体与被子固定在一起,睡眠者的颈部不会被压迫,避免了窒息风险。通过后片的使用,睡眠者肩部得到良好的保暖,使用束带,躯干被固定,下肢活动,更加舒适;通过袖筒的使用,使得在冬天也方便保暖,此种防蹬被更加适合儿童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蹬被
本技术属于床上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蹬被。
技术介绍
日常所使用的被子,一般都是矩形,在睡梦中,睡眠者(尤其是儿童)的活动易使被子离开身体,不能起到保暖作用;现在技术中对此有了很多解决方案;20101097416.9专利技术专利申请通过套脖以及两侧的粘扣连将儿童头部固定被子上;201810392548.3专利技术专利申请通过机械结构将被子固定在床上,避免将被子蹬掉;200720086809.6技术专利将孔洞套至睡眠者颈部,从而起到固定作用;然而,孔洞套至颈部,睡眠者颈部被压迫,有窒息风险;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儿童防蹬被,其结构类似于睡袋,儿童穿戴不便,一是无法自行进入,需要大人帮忙方可,另外在需要起夜时,脱掉相当不便,其身体受到相当大的束缚,影响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以上解决思路不同的防蹬被。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蹬被,其特征在于,在被的头部一侧设置有2个用于伸出手臂的孔洞。使用时,手臂从孔洞里伸出,采用此种方式将睡眠者的身体与被子固定在一起,睡眠者的颈部不会被压迫,避免了窒息风险;使用时,仅需要将手臂伸入到孔洞即可,穿戴方便;需要起夜时,仅需将手臂伸出便可;腿部可以自由活动,更加舒适。采用这种方式的防蹬被,如果要盖到肩部,被子的边缘有可能要盖到下巴,不仅不舒适,而且也容易漏风;由此提出了一种改进,其特征在于,在被的对应颈部位置还设置有用于露出下巴或颈部的缺口。设置了缺口后,下巴被露出,使用者更加舒适,睡眠者也不容易着凉。覆盖这种被子时,上部边缘是没有约束的,肩部很容易露出着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又一种改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片,所述后片形状覆盖睡眠者肩胛骨整体及肺俞穴,其肩部与防蹬被头部两侧的边缘连接;使用时,后片在睡眠者背后,被子上部边缘被后片拉下来,覆盖到睡眠者肩部,避免了肩部露出着凉;同时也保护了肩部相关的肺俞穴等其他穴位,避免了着凉。为了便于睡眠者穿戴后片,所述后片肩部与防蹬被头部两侧的边缘连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使用时,先将后片铺到床上,在将被覆盖到睡眠者身上,然后连接后片和被边缘;起夜或起床时,直接拆掉即可。现有技术中有很多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所述后片肩部与防蹬被头部两侧的边缘连接通过按扣、绳结、粘接任意一种方式连接;采用按扣方式时:后片肩部设置有按扣,防蹬被头部两侧的边缘也设置有与其对应的按扣,两者可以配合连接。为了更好的固定睡眠者和被子,保护背部及相关穴位,所述后片对应睡眠者腋窝处设置有束带,使用时,束带由左右腋窝处穿出,在胸前两端连接,以固定睡眠者。通过束带,不仅被子防蹬效果好,后片紧贴背部,保暖及保护穴位效果更佳;此时上部被约束,下肢活动,更加舒适。束带的连接方式可用按扣、粘贴、插扣等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主要能够有效的连接束带两端均可。睡眠者手臂从孔洞中伸出,暴露在空气中,假如周围室温较低(冬天),手臂也容易受寒,为此做出了另外一种改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袖筒,所述袖筒边缘与用于伸出手臂的孔洞边缘连接。使用时,睡眠者的手臂伸入到袖筒中,避免了受寒。为了便于被的使用,所述袖筒与用于伸出手臂的孔洞边缘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天气转凉时,把袖筒安装上可以满足冬天的使用;天气转暖时,拆下袖筒即可。现有技术中有很多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所述袖筒与用于伸出手臂的孔洞边缘通过按扣、绳结、粘接任意一种方式连接;采用按扣方式时:用于伸出手臂的孔洞边缘设置有按扣,所述袖筒边缘也设置有与其对应的按扣,两者可以配合连接。本技术所提的防蹬被,能够有效的放置睡眠者把被蹬开,同时也避免了窒息风险,通过袖筒的使用,使得在冬天也方便保暖,通过后片的使用,睡眠者肩部得到良好的保暖,使用束带,躯干被固定,下肢活动,更加舒适;此种防蹬被更加适合儿童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睡眠者使用实施方式1中的防蹬被时的使用图。图3是实施方式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睡眠者使用实施方式2中的防蹬被时的使用图。图5是举例示意孔洞和领口可能存在的实施方式,其中上部为领口,下部是孔洞。图6是实施方式3中后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方式3中防蹬被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方式3中睡眠者使用本实施例中防蹬被正面示意图。图9是实施方式3中睡眠者使用本实施例中防蹬被背部示意图。图10是实施方式4中袖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方式4中防蹬被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方式4防蹬被主体与袖筒连接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结合附图1、2说明本技术中防蹬被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在被的头部一侧设置有2个用于伸出手臂的孔洞1。使用时,手臂从孔洞里伸出,采用此种方式将睡眠者的身体与被子固定在一起,睡眠者的颈部不会被压迫,避免了窒息风险。图2中,被盖到肩部,被子的边缘盖到下巴,不仅不舒适,而且也容易漏风。实施方式2如图3、4所示,在被的对应颈部位置还设置有用于露出下巴或颈部的缺口2。设置了缺口2后,下巴被露出,使用者更加舒适,睡眠者也不容易着凉。实施例1中,孔洞1的形状为椭圆形;实施例2中,孔洞1的形状为圆形,缺口2的形状为圆弧形。在实践中孔洞1和缺口2,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图5中的上排示例式的提出了领口的有可能采用的各种形状,下排示例式的提出了孔洞有可能采用的各种形状,实践中还有可能采取与图5中所不同的各种形状,只要缺口2能够起到露出下巴的功能,孔洞1能够起到伸出手臂的功能,均在本技术所需要保护的范围内。实施方式3图6是后片的形状,片形状与人体躯干形状对应,所述后片形状覆盖睡眠者肩胛骨整体及肺俞穴,其肩部与防蹬被头部两侧的边缘连接,后片肩部设置有按扣;如图7所示,防蹬被头部两侧的边缘也设置有与其对应的按扣,对应防蹬被本体所述后片对应睡眠者腋窝处设置有束带。如图8、9所示,使用时,束带由左右腋窝处穿出,在胸前两端连接,以固定睡眠者。通过束带,不仅被子防蹬效果好,后片紧贴背部,保暖及保护穴位效果更佳;此时上部被约束,下肢活动,更加舒适。本实施例中,孔洞1的实现形式为矩形,缺口2的实现形式为三角形;束带两端的连接方式为插扣。实施方式4图10是本实施例中袖筒的形状,在其与防蹬被接触的边缘设置了按扣,图11是本实施例中防蹬被本体的形状,在孔洞1周围设置了与袖筒对应的按扣,防蹬被头部两侧的边缘也设置有与后片对应的按扣;图12是睡眠者采用本实施例防蹬被睡眠时的场景。采用按扣的方式,拆装方便。天气转凉时,把袖筒安装上可以满足冬天的使用;天气转暖时,拆下袖筒即可。睡眠者睡眠时,穿戴好袖筒、后片,扎紧束带,既可以有效的保暖,睡眠者)舒适程度更佳,特别适合冬天儿童使用。本实施例中,孔洞1的实现形式为六边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蹬被,其特征在于,在被的头部一侧设置有2个用于伸出手臂的孔洞,还包括后片,所述后片形状覆盖睡眠者肩胛骨整体及肺俞穴,其肩部与防蹬被头部两侧的边缘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蹬被,其特征在于,在被的头部一侧设置有2个用于伸出手臂的孔洞,还包括后片,所述后片形状覆盖睡眠者肩胛骨整体及肺俞穴,其肩部与防蹬被头部两侧的边缘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蹬被,其特征在于,在被的对应颈部位置还设置有用于露出下巴或颈部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蹬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片肩部与防蹬被头部两侧的边缘连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蹬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片肩部与防蹬被头部两侧的边缘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本燕
申请(专利权)人:吕本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