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166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偏光片,位于在阵列基板上;粘结层,位于偏光片远离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偏光片与粘结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触控基板,设置在偏光片之上,粘结层用于粘结触控基板和偏光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大了粘结层与偏光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偏光片和触控基板之间的粘结牢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手机显示屏向大屏化、窄边框的方向发展,各大手机品牌厂商不遗余力地开发高屏占比。屏占比高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其非显示区的面积比较小。位于非显示区内的偏光片和触控基板之间通过粘结层粘结,粘结层的涂抹面积有限,经过会遇到粘结层的粘结强度不够,不能很好粘结偏光片和触控基板的情况。因此,亟需一种偏光片和触控基板之间粘结牢固度高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提高了偏光片和触控基板之间的粘结牢固度。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偏光片,位于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粘结层,位于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所述偏光片与所述粘结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触控基板,设置在所述偏光片之上,所述粘结层用于粘结所述触控基板和所述偏光片。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的截面呈弧形、锯齿形以及多边形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可选地,所述偏光片与所述粘结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所述凸起结构。可选地,所述偏光片与所述粘结层接触的表面还设置有沟纹。可选地,所述沟纹位于所述凸起结构的表面。可选地,所述沟纹在所述阵列基板的正投影呈折线形。可选地,所述沟纹的深度小于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可选地,所述粘结层包括光敏感粘结层。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与所述显示区相邻的非显示区,所述偏光片与所述粘结层接触的表面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意所述的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偏光片与粘结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增加了偏光片与粘结层接触的表面的表面积,进而增大了粘结层的涂抹面积,即增大了粘结层与偏光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粘结层的粘结强度,进而提高了偏光片和触控基板之间的粘结牢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片与粘结层接触的表面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述,屏占比高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其非显示区的面积比较小。位于非显示区内的偏光片和触控基板之间通过粘结层粘结,粘结层的涂抹面积有限,经过会遇到粘结层的粘结强度不够,不能很好粘结偏光片和触控基板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非显示区的面积比较小,且偏光片与粘结层接触的表面是平面,粘结层的涂抹面积有限,即粘结层与偏光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粘结层的粘结强度不高,进而偏光片和触控基板之间的粘结牢固度不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如下解决方案: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偏光片20,位于在阵列基板10上;粘结层30,位于偏光片20远离阵列基板10一侧的表面,偏光片20与粘结层30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21;触控基板40,设置在偏光片20之上,粘结层30用于粘结触控基板40和偏光片20。可知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以及包围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A。现有的显示面板,位于非显示区内的偏光片和触控基板之间通过粘结层粘结,粘结层的涂抹面积有限,且偏光片与粘结层接触的表面是平面,粘结层的涂抹面积有限,即粘结层与偏光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粘结层的粘结强度不高,不能很好粘结偏光片和触控基板。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偏光片20与粘结层30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21,增加了偏光片20与粘结层30接触的表面的表面积,进而增大了粘结层30的涂抹面积,即增大了粘结层30与偏光片2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粘结层30的粘结强度,进而提高了偏光片20和触控基板40之间的粘结牢固度。可知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阵列基板10包括至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11、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有机发光二极管层13以及薄膜封装层14,但不限于此。示例性的,衬底基板11可以为柔性基底,柔性基底可以选择聚酰亚胺。衬底基板11厚度大约为0.01mm~2mm之间。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层13包括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空穴注入子层;形成在空穴注入子层上的空穴传输子层;形成在空穴传输子层上的发光子层;形成在发光子层上的电子传输子层;形成在电子传输子层上的电子注入子层,形成在电子注入层上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电压信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载流子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注入,经过空穴传输子层和电子传输子层,到达发光子层,进行复合发光。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包括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示例性的,可以是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非晶硅薄膜晶体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可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层13所需的驱动电路。薄膜封装层14用来保护有机发光二极管层13免受水氧的入侵。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偏光片20与粘结层30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21,增加了偏光片20与粘结层30接触的表面的表面积,进而增大了粘结层30的涂抹面积,即增大了粘结层30与偏光片2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粘结层30的粘结强度,进而提高了偏光片20和触控基板40之间的粘结牢固度。下面具体介绍下凸起结构21的截面形状。可选地,以图1、图3和图4为例进行说明,凸起结构21的截面呈弧形、锯齿形以及多边形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具体的,参见图3,凸起结构21的截面呈弧形。参见图4,凸起结构21的截面呈锯齿形。示例性的,图1示出的结构中,凸起结构21的截面呈多边形中的三角形。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凸起结构21的截面形状。通过将凸起结构21的截面呈弧形、锯齿形以及多边形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来增加偏光片20与粘结层30接触的表面的表面积,进而增大了粘结层30的涂抹面积,即增大了粘结层30与偏光片2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粘结层30的粘结强度,进而提高了偏光片20和触控基板40之间的粘结牢固度。可选地,偏光片20与粘结层30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凸起结构21。示例性的,图1、图3和图4示出的结构示意图中,偏光片20与粘结层30接触的表面均设置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凸起结构21。其中,图1和图3示出的结构示意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阵列基板;/n偏光片,位于在所述阵列基板上;/n粘结层,位于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所述偏光片与所述粘结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n触控基板,设置在所述偏光片之上,所述粘结层用于粘结所述触控基板和所述偏光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
偏光片,位于在所述阵列基板上;
粘结层,位于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所述偏光片与所述粘结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
触控基板,设置在所述偏光片之上,所述粘结层用于粘结所述触控基板和所述偏光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的截面呈弧形、锯齿形以及多边形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与所述粘结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所述凸起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与所述粘结层接触的表面还设置有沟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