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毛细管网的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39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毛细管网的热泵机组,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毛细管网,所述毛细管网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设有第一回油装置,和/或,所述毛细管网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设有第二回油装置,所述第一回油装置、所述第二回油装置的回油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接。如此设置,冷媒在进入毛细管网之前先进行油分离,减少冷媒中润滑油的携带量,避免润滑油附着在毛细管网的内壁上,提高毛细管网的换热效果,同时,压缩机内的润滑油量不会大幅度减小,避免压缩机因缺油而出现磨损等故障。

A heat pump unit with capillary pipe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毛细管网的热泵机组
本技术涉及空调系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毛细管网的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毛细管网可以作为热泵机组的特殊末端使用,通过毛细管网铺设地暖供热,或通过毛细管网制冷。热泵机组通常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网等组件,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毛细管网组成的回路内循环流动。由于毛细管网的管路长,且管路的内径小,压缩机的润滑油容易附着在毛细管网的内壁上,影响换热器的热传递效果,同时,压缩机的油池中润滑油的油量减少,导致压缩机因供油不足而出现磨损等故障。因此,如何解决润滑油附着在毛细管网的内壁上,影响毛细管网的换热效果,且压缩机易出现磨损等故障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毛细管网的热泵机组,解决润滑油附着在毛细管网的内壁上,影响毛细管网的换热效果,且压缩机易出现磨损等故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毛细管网的热泵机组,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毛细管网,所述毛细管网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设有第一回油装置,和/或,所述毛细管网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设有第二回油装置,所述第一回油装置、所述第二回油装置的回油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毛细管网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回油装置设置在各个所述毛细管网的第一端的交汇点与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第二回油装置设置在各个所述毛细管网的第二端的交汇点与所述压缩机之间。优选地,所述毛细管网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的两端并联所述第一回油装置,所述第一回油装置的一侧串联有第二阀体;当冷媒由所述冷凝器流入所述毛细管网时,所述第一阀体关闭、所述第二阀体打开;当冷媒由所述毛细管网流入所述冷凝器时,所述第一阀体打开、所述第二阀体关闭。优选地,所述毛细管网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设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三阀体的两端并联所述第二回油装置,所述第二回油装置的一侧串联有第四阀体;当冷媒由所述压缩机流入所述毛细管网时,所述第三阀体关闭、所述第四阀体打开;当冷媒由所述毛细管网流入所述压缩机时,所述第三阀体打开、所述第四阀体关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设有第三回油装置,所述第三回油装置的回油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接。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各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均与所述毛细管网并联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回油装置、所述第二回油装置以及所述第三回油装置均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口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一回油支路和第二回油支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回油支路设有第一节流件,所述第二回油支路上串联有第二节流件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回油支路通断的第五阀体。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有气液分离器。优选地,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第一阀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所述四通阀的第二阀口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四通阀的第三阀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所述四通阀的第四阀口连接所述毛细管网;当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制冷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导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导通;当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制热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导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导通。优选地,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回油装置之间设有过冷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带毛细管网的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毛细管网,压缩机、冷凝器以及毛细管网组成串联回路,在毛细管网与冷凝器之间设有第一回油装置,和/或,在毛细管网与压缩机之间设有第二回油装置,第一回油装置与第二回油装置的回油口均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接。在只设置第一回油装置的情况下,热泵机组处于制冷状态时,冷媒经过第一回油装置进行油分离后再流入毛细管网内,第一回油装置将分离出的润滑油输送回压缩机;在只设置第二回油装置的情况下,热泵机组处于制热状态时,冷媒经过第二回油装置回油后再流入毛细管网内,第二回油装置将分离出的润滑油输送回压缩机。当热泵机组同时设置第一回油装置和第二回油装置时,在制冷和制热状态下,冷媒均进行油分离后才进入毛细管网。如此设置,冷媒在进入毛细管网之前先进行油分离,减少冷媒中润滑油的携带量,避免润滑油附着在毛细管网的内壁上,提高毛细管网的换热效果,同时,压缩机内的润滑油量不会大幅度减小,避免压缩机因缺油而出现磨损等故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热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及热泵机组处于制冷状态时的冷媒流向;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热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及热泵机组处于制热状态时的冷媒流向;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中:1-压缩机,2-第三回油装置,3-冷凝器,4-四通阀,5-过冷器,6-气液分离器,7-室内换热器,8-第二回油装置,9-第一回油装置,10-毛细管网,11-第一阀体,12-第二阀体,13-第三阀体,14-第四阀体,101-油分离器,102-第一节流件,103-第二节流件,104-第五阀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毛细管网的热泵机组,在毛细管网的至少一端设置回油装置,使进入毛细管网的冷媒中润滑油的携带量减少,避免大量润滑油附着在毛细管网的内壁上,提高毛细管网的换热效果和压缩机的可靠性。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带毛细管网的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3和毛细管网10,压缩机1、冷凝器3与毛细管网10串联形成冷媒回路。当冷媒处于由压缩机1内流出、依次经过冷凝器3和毛细管网10,再回到压缩机1内的流动方向循环时,热泵机组处于制冷状态;当冷媒处于由压缩机1内流出、依次经过毛细管网10和冷凝器3,再回到压缩机1内的流动方向循环时,热泵机组处于制热状态。在毛细管网10与冷凝器3之间设置第一回油装置9,和/或,在毛细管网10与压缩机1之间设置第二回油装置8,第一回油装置9和第二回油装置8的回油口均与压缩机1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一回油装置9和第二回油装置8均起到从冷媒中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毛细管网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1)、冷凝器(3)以及毛细管网(10),所述毛细管网(10)与所述冷凝器(3)之间设有第一回油装置(9),和/或,所述毛细管网(10)与所述压缩机(1)之间设有第二回油装置(8),所述第一回油装置(9)、所述第二回油装置(8)的回油口均与所述压缩机(1)的进气口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毛细管网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1)、冷凝器(3)以及毛细管网(10),所述毛细管网(10)与所述冷凝器(3)之间设有第一回油装置(9),和/或,所述毛细管网(10)与所述压缩机(1)之间设有第二回油装置(8),所述第一回油装置(9)、所述第二回油装置(8)的回油口均与所述压缩机(1)的进气口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10)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回油装置(9)设置在各个所述毛细管网(10)的第一端的交汇点与所述冷凝器(3)之间,所述第二回油装置(8)设置在各个所述毛细管网(10)的第二端的交汇点与所述压缩机(1)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10)与所述冷凝器(3)之间设有第一阀体(11),所述第一阀体(11)的两端并联所述第一回油装置(9),所述第一回油装置(9)的一侧串联有第二阀体(12);当冷媒由所述冷凝器(3)流入所述毛细管网(10)时,所述第一阀体(11)关闭、所述第二阀体(12)打开;当冷媒由所述毛细管网(10)流入所述冷凝器(3)时,所述第一阀体(11)打开、所述第二阀体(12)关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10)与所述压缩机(1)之间设有第三阀体(13),所述第三阀体(13)的两端并联所述第二回油装置(8),所述第二回油装置(8)的一侧串联有第四阀体(14);当冷媒由所述压缩机(1)流入所述毛细管网(10)时,所述第三阀体(13)关闭、所述第四阀体(14)打开;当冷媒由所述毛细管网(10)流入所述压缩机(1)时,所述第三阀体(13)打开、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建伟李龙飞莫赤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