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炉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135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退火炉燃烧装置,包括壳体、盖板、导料管、进料阀、固定杆、混料室、固定环、支撑板、连接杆、雾化喷头、喷嘴、安装架、隔热外板、隔热内罩、点火电极、燃烧腔、稳焰盘、尾气导管、安装罩、催化滤网、导气管、水冷管、冷却水进管、冷却水出管、尾气外套管、活性炭网和尾气排放管,所述壳体的一端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中间焊接有导料管,所述盖板的另一侧中间安装有进料阀,且导料管一端与进料阀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一侧焊接有支撑板,所述进料阀的一端设置有混料室,所述混料室的一端安装有雾化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燃料的燃烧充分,保护效果好,能对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退火炉燃烧装置
本技术涉及退火炉
,具体为一种退火炉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退火炉是机械行业中的热处理设备其中的一种,其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进行软化,降低硬度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在退火炉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燃料进行燃烧并对退火炉内胆温度进行提高,将工件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现有技术中的退火炉燃烧装置对燃料的燃烧不充分,影响燃料的利用率,装置保护效果不好,同时,现有的退火炉燃烧燃烧时,直接将高温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不能对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影响环境,因此,设计一种退火炉燃烧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火炉燃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退火炉燃烧装置,包括壳体、盖板、导料管、进料阀、固定杆、混料室、固定环、支撑板、连接杆、雾化喷头、喷嘴、安装架、隔热外板、隔热内罩、点火电极、燃烧腔、稳焰盘、尾气导管、安装罩、催化滤网、导气管、水冷管、冷却水进管、冷却水出管、尾气外套管、活性炭网和尾气排放管,所述壳体的一端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中间焊接有导料管,所述盖板的另一侧中间安装有进料阀,且导料管一端与进料阀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一侧焊接有支撑板,所述进料阀的一端设置有混料室,所述混料室的一端安装有雾化喷头,且雾化喷头一端均匀设置有喷嘴,所述雾化喷头外侧焊接有隔热外板,所述隔热外板的外侧安装有安装罩,所述隔热外板的内壁一侧焊接有隔热内罩,且雾化喷头通过安装架与隔热内罩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内罩内部形成燃烧腔,所述隔热内罩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对称设置有点火电极,所述点火电极一侧设置有尾气导管,且尾气导管一端伸入到安装罩内,所述安装罩内部中间安装有导气管,且导气管内设置有催化滤网,所述导气管一侧设置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上均匀套接有尾气外套管,且尾气外套管与导气管固定连接,所述尾气外套管一端内部安装有活性炭网,所述尾气外套管一端与尾气排放管连接,且尾气排放管一端穿过安装罩与空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进料阀的中间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一端与支撑板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混料室的中间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板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罩顶部和底部一端均焊接有冷却水进管和冷却水出管,且冷却水进管和冷却水出管与水冷管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进管和冷却水出管上均设置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外板一端安装有稳焰盘。进一步的,所述尾气外套管彼此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燃料通过导料管进入壳体,通过进料阀调节燃料量,燃料进入混料室内,通过混料室进入雾化喷头中,对燃料进行充分的雾化处理,雾化后的燃料通过喷嘴排出,点火电极工作,进行点火,燃料燃烧后产生火焰,从稳焰盘排出,燃料利用率高,隔热外板和隔热内罩相配合,进行隔热,起到保护效果;2.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尾气通过尾气导管进入安装罩内的导气管中,通过催化滤网上的铁钛复合氧化物小孔分子筛催化剂进行脱硫和净化,对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尾气进入尾气外套管,通过冷却水进管往水冷管内注入冷水,对高温尾气进行水冷,处理后的尾气通过活性炭网过滤后从尾气排放管排出,保护环境。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隔热外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安装罩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盖板;3、导料管;4、进料阀;5、固定杆;6、混料室;7、固定环;8、支撑板;9、连接杆;10、雾化喷头;11、喷嘴;12、安装架;13、隔热外板;14、隔热内罩;15、点火电极;16、燃烧腔;17、稳焰盘;18、尾气导管;19、安装罩;20、催化滤网;21、导气管;22、水冷管;23、冷却水进管;24、冷却水出管;25、尾气外套管;26、活性炭网;27、尾气排放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退火炉燃烧装置,包括壳体1、盖板2、导料管3、进料阀4、固定杆5、混料室6、固定环7、支撑板8、连接杆9、雾化喷头10、喷嘴11、安装架12、隔热外板13、隔热内罩14、点火电极15、燃烧腔16、稳焰盘17、尾气导管18、安装罩19、催化滤网20、导气管21、水冷管22、冷却水进管23、冷却水出管24、尾气外套管25、活性炭网26和尾气排放管27,壳体1的一端安装有盖板2,盖板2的一侧中间焊接有导料管3,盖板2的另一侧中间安装有进料阀4,且导料管3一端与进料阀4连接,壳体1的内壁一侧焊接有支撑板8,进料阀4的中间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固定杆5,且固定杆5一端与支撑板8焊接固定,对进料阀4进行固定;进料阀4的一端设置有混料室6,混料室6的中间套接有固定环7,固定环7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连接杆9与支撑板8焊接固定,对混料室6进行固定;混料室6的一端安装有雾化喷头10,且雾化喷头10一端均匀设置有喷嘴11,雾化喷头10外侧焊接有隔热外板13,隔热外板13一端安装有稳焰盘17,进行稳焰;隔热外板13的外侧安装有安装罩19,隔热外板13的内壁一侧焊接有隔热内罩14,且雾化喷头10通过安装架12与隔热内罩14固定连接,隔热内罩14内部形成燃烧腔16,隔热内罩14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对称设置有点火电极15,点火电极15一侧设置有尾气导管18,且尾气导管18一端伸入到安装罩19内,安装罩19内部中间安装有导气管21,且导气管21内设置有催化滤网20,导气管21一侧设置有水冷管22,水冷管22上均匀套接有尾气外套管25,且尾气外套管25与导气管21固定连接,尾气外套管25彼此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对尾气进行排放;安装罩19顶部和底部一端均焊接有冷却水进管23和冷却水出管24,且冷却水进管23和冷却水出管24与水冷管22固定连接,冷却水进管23和冷却水出管24上均设置有阀门,便于水冷;尾气外套管25一端内部安装有活性炭网26,尾气外套管25一端与尾气排放管27连接,且尾气排放管27一端穿过安装罩19与空气连通;燃料通过导料管3进入壳体1,通过进料阀4调节燃料量,燃料进入混料室6内,通过混料室6进入雾化喷头10中,对燃料进行充分的雾化处理,雾化后的燃料通过喷嘴11排出,点火电极15工作,进行点火,燃料燃烧后产生火焰,从稳焰盘17排出,燃料利用率高,隔热外板13和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火炉燃烧装置,包括壳体(1)、盖板(2)、导料管(3)、进料阀(4)、固定杆(5)、混料室(6)、固定环(7)、支撑板(8)、连接杆(9)、雾化喷头(10)、喷嘴(11)、安装架(12)、隔热外板(13)、隔热内罩(14)、点火电极(15)、燃烧腔(16)、稳焰盘(17)、尾气导管(18)、安装罩(19)、催化滤网(20)、导气管(21)、水冷管(22)、冷却水进管(23)、冷却水出管(24)、尾气外套管(25)、活性炭网(26)和尾气排放管(2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安装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一侧中间焊接有导料管(3),所述盖板(2)的另一侧中间安装有进料阀(4),且导料管(3)一端与进料阀(4)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壁一侧焊接有支撑板(8),所述进料阀(4)的一端设置有混料室(6),所述混料室(6)的一端安装有雾化喷头(10),且雾化喷头(10)一端均匀设置有喷嘴(11),所述雾化喷头(10)外侧焊接有隔热外板(13),所述隔热外板(13)的外侧安装有安装罩(19),所述隔热外板(13)的内壁一侧焊接有隔热内罩(14),且雾化喷头(10)通过安装架(12)与隔热内罩(14)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内罩(14)内部形成燃烧腔(16),所述隔热内罩(14)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对称设置有点火电极(15),所述点火电极(15)一侧设置有尾气导管(18),且尾气导管(18)一端伸入到安装罩(19)内,所述安装罩(19)内部中间安装有导气管(21),且导气管(21)内设置有催化滤网(20),所述导气管(21)一侧设置有水冷管(22),所述水冷管(22)上均匀套接有尾气外套管(25),且尾气外套管(25)与导气管(21)固定连接,所述尾气外套管(25)一端内部安装有活性炭网(26),所述尾气外套管(25)一端与尾气排放管(27)连接,且尾气排放管(27)一端穿过安装罩(19)与空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火炉燃烧装置,包括壳体(1)、盖板(2)、导料管(3)、进料阀(4)、固定杆(5)、混料室(6)、固定环(7)、支撑板(8)、连接杆(9)、雾化喷头(10)、喷嘴(11)、安装架(12)、隔热外板(13)、隔热内罩(14)、点火电极(15)、燃烧腔(16)、稳焰盘(17)、尾气导管(18)、安装罩(19)、催化滤网(20)、导气管(21)、水冷管(22)、冷却水进管(23)、冷却水出管(24)、尾气外套管(25)、活性炭网(26)和尾气排放管(2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安装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一侧中间焊接有导料管(3),所述盖板(2)的另一侧中间安装有进料阀(4),且导料管(3)一端与进料阀(4)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壁一侧焊接有支撑板(8),所述进料阀(4)的一端设置有混料室(6),所述混料室(6)的一端安装有雾化喷头(10),且雾化喷头(10)一端均匀设置有喷嘴(11),所述雾化喷头(10)外侧焊接有隔热外板(13),所述隔热外板(13)的外侧安装有安装罩(19),所述隔热外板(13)的内壁一侧焊接有隔热内罩(14),且雾化喷头(10)通过安装架(12)与隔热内罩(14)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内罩(14)内部形成燃烧腔(16),所述隔热内罩(14)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对称设置有点火电极(15),所述点火电极(15)一侧设置有尾气导管(18),且尾气导管(18)一端伸入到安装罩(19)内,所述安装罩(19)内部中间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武李璐曹坤陈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高新精旺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远市精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