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卫专利>正文

一种纵向施工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924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纵向施工缝结构,包括两个水平相邻的混凝土面层,两个混凝土面层的上表面保持平齐,两个混凝土面层之间形成施工缝,所述施工缝内设置有接缝板,还包括横穿施工缝的传力杆,所述传力杆的一端埋入其中一混凝土面层内,另一混凝土面层内设置有套管,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插设在套管内。本纵向施工缝结构在两个混凝土面层之间形成施工缝,传力杆横穿施工缝,增加两个混凝土面层之间的应力传递,传递应力使相邻混凝土面层共同受力,防止混凝土面层局部受力较大,造成路面不均匀沉降,结构坚固,套管也能够改善混凝土面层在热胀冷缩时,传力杆对混凝土面层的破坏,不易产生纵向裂缝,耐久且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纵向施工缝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纵向施工缝结构。
技术介绍
在道路混凝土面层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布设施工缝,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量快速增长,重车的数量频率和汽车的荷载等级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混凝土路面容易局部受力较大,造成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沉降,形成纵向裂缝,对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和运营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为确保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必须对纵向施工缝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纵向施工缝结构,其不易产生纵向裂缝,结构坚固,耐久且安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纵向施工缝结构,包括两个水平相邻的混凝土面层,两个混凝土面层的上表面保持平齐,两个混凝土面层之间形成施工缝,所述施工缝内设置有接缝板,还包括横穿施工缝的传力杆,所述传力杆的一端埋入其中一混凝土面层内,另一混凝土面层内设置有套管,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插设在套管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混凝土面层内埋设有箍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套管具有闭合端,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与套管的封闭端之间存在空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空隙内填充有缓冲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物为棉纱。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力杆的外表面涂覆有沥青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沥青层上包裹有薄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接缝板为沥青纤维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施工缝内还设置有填缝料,所述填缝料位于接缝板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纵向施工缝结构在两个混凝土面层之间形成施工缝,传力杆横穿施工缝,一端固定埋入其中一混凝土面层内,另一端插设在另一混凝土面层的套管内,增加两个混凝土面层之间的应力传递,传递应力使相邻混凝土面层共同受力,防止混凝土面层局部受力较大,造成路面不均匀沉降,结构坚固,套管也能够改善混凝土面层在热胀冷缩时,传力杆对混凝土面层的破坏,不易产生纵向裂缝,耐久且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的一种纵向施工缝结构,包括两个水平相邻的混凝土面层1,两个混凝土面层1的上表面保持平齐,保证路面平整,所述混凝土面层1内埋设有箍筋6,箍筋6为方形,沿纵向间隔布置,箍筋6起到加强混凝土面层1的作用。两个混凝土面层1之间形成施工缝2。其中,施工缝2内设置有接缝板3和填缝料8,所述填缝料8位于接缝板3的上方,所述填缝料8为聚氨酯填缝胶,填缝料8的顶部与混凝土面层1的上表面保持平齐,所述接缝板3为沥青纤维板,能够固定施工缝2的距离。两个混凝土面层1之间还设置有传力杆4,传力杆4横穿施工缝2及接缝板3,接缝板3还能够固定传力杆4,传力杆4的一端固定埋入其中一混凝土面层1内,另一混凝土面层1内设置有套管5,所述传力杆4的另一端插设在套管5内,传力杆4增加两个混凝土面层1之间的应力传递,传递应力使相邻的混凝土面层1共同受力,防止混凝土面层1局部受力较大,造成路面不均匀沉降,结构坚固。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套管5具有闭合端,所述传力杆4的另一端与套管5的封闭端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内填充有缓冲物7,本实施例中,缓冲物7具体为棉纱,能够缓冲传力杆4,使之不晃动,套管5也能够改善混凝土面层1在热胀冷缩时,传力杆4对混凝土面层1的破坏,传力杆4可在空隙内发生微量位移,缓冲物7能够缓冲传力杆4,使之不晃动,混凝土面层1之间不易产生纵向裂缝,耐久且安全。所述传力杆4的外表面涂覆有沥青层,具体的涂覆区域为传力杆4与另一混凝土面层1及施工缝2接触的区域,而传力杆4的一端由于固定埋入其中一混凝土面层1内,可不涂覆沥青层,沥青层能够防止传力杆5生锈,所述沥青层上包裹有薄膜,薄膜具有隔离混凝土面层1与传力杆4的效果,还能达到缓冲的目的,薄膜具体可采用PE薄膜。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纵向施工缝结构,包括两个水平相邻的混凝土面层,其特征在于:两个混凝土面层的上表面保持平齐,两个混凝土面层之间形成施工缝,所述施工缝内设置有接缝板,所述接缝板为沥青纤维板,还包括横穿施工缝的传力杆,所述传力杆的一端埋入其中一混凝土面层内,另一混凝土面层内设置有套管,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插设在套管内,所述套管具有闭合端,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与套管的封闭端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内填充有缓冲物,所述传力杆的外表面涂覆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上包裹有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向施工缝结构,包括两个水平相邻的混凝土面层,其特征在于:两个混凝土面层的上表面保持平齐,两个混凝土面层之间形成施工缝,所述施工缝内设置有接缝板,所述接缝板为沥青纤维板,还包括横穿施工缝的传力杆,所述传力杆的一端埋入其中一混凝土面层内,另一混凝土面层内设置有套管,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插设在套管内,所述套管具有闭合端,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与套管的封闭端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内填充有缓冲物,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
申请(专利权)人:张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