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及一种复合式路面,本申请的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和混凝土板块构成复合式路面的基层,所述接缝体的两侧设置有对称的卯头,所述混凝土板块的一侧设置有与接缝体卯头对应的榫槽,所述卯头和榫槽构成混凝土板块接缝处的活动伸缩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替代现有技术中采用传力杆钢筋作为接缝处板块的传力杆,使接缝处受力形式从钢筋抗剪切转换成混凝土斜面受压,提高接缝传荷能力和增强结构稳定性,提高预防基层反射裂缝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及复合式路面
本公开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和复合式路面。
技术介绍
温缩裂缝与反射裂缝是刚柔复合式路面常见病害。传统混凝土道路基层为现浇成型,在道路混凝土板横断位置预埋传力杆,接缝处板块之间依靠传力杆传递垂直荷载,传力杆一端与水泥混凝土板固定,另一端在钢筋外涂沥青,作为滑动端。当温差产生沿着道路纵向的应力时,将使传力杆的滑动端发生伸缩位移,而钢筋在接缝处仍能保持传荷能力。当水泥混凝土板罩面之后,由于温度、荷载、土基沉降的作用,使接缝两侧的板块沉降不均及接缝宽度的变化容易在混凝土板在横向接缝处产生反射裂缝。不仅影响路面的美观和行车舒适性,也降低路面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及一种复合式路面,替代现有技术中采用传力杆钢筋作为接缝处板块的传力杆,使接缝处受力形式从钢筋抗剪切转换成混凝土斜面受压,提高接缝传荷能力和增强结构稳定性,提高预防基层反射裂缝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所述接缝体和混凝土板块构成复合式路面的基层,所述接缝体的两侧设置有对称的卯头,所述混凝土板块的一侧设置有与接缝体卯头对应的榫槽,所述卯头和榫槽构成混凝土板块接缝处的活动伸缩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接缝体的整体为哑铃状的薄板,所述薄板断面左右两侧均有梯形卯头,所述左右两侧梯形卯头的短边的中点连线与接缝体上下边缘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接缝体的每侧设置有单个或多个卯头。进一步地,所述接缝体或混凝土板块中的一个采用的是预制无机结合料,另一个采用的是现浇成型的无机结合料。进一步地,采用预制无机结合料的接缝体或混凝土板的侧面涂有具有变形特性的高分子涂层。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涂层主要由聚氨酯、纤维、橡胶粉中的一项或多项组成。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式路面,所述复合式路面的基层由混凝土板块和本申请任一项所述的接缝体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接缝体的卯头能够与混凝土板块的榫槽配合形成类似混凝土面板接缝处所用的传力杆结构,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传力杆钢筋,榫槽作为容纳卯头以及提供卯头伸缩的空间,能够增加倾斜面的抗剪能力,并与斜面协同作用联合传递荷载。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刚柔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刚柔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刚柔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正视图;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刚柔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侧视图;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刚柔复合式路面的喷涂高分子涂层且与混凝土板块相结合的接缝体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刚柔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按照X型拼装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刚柔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按照方格网式结构铺装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刚柔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拼装成的基层示意图图;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缝体式刚柔复合式路面整体结构断面图;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对相关技术在此进行进一步描述。水泥混凝土在刚柔复合式道路工程中通常被作为基层主要材料,其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非匀质复合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道路工程中温度变形是引起混凝土结构产生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的主要原因。而裂缝为空气与水进入混凝土提供了通道,易使混凝土发生碳化腐蚀,降低结构整体性、耐久性。混凝土温度变形的大小可用温度变形系数(也称线性膨胀系数)表示。根据相关学术研究普通混凝土的温度变形系数一般在10×10-6/℃左右,变化范围大约为6×10-6/℃~13×10-6/℃。同时,混凝土板块尺寸越大、工作环境温差越大,产生的温度应力越大,越容易产生基层开裂。传统混凝土道路基层为现浇成型,在道路混凝土板横断位置预埋传力杆,接缝处板块之间依靠传力杆传递垂直荷载,传力杆一端与水泥混凝土板固定,另一端在钢筋外涂沥青,是滑动端。当温差产生沿着道路纵向的应力时,将使传力杆的滑动端发生伸缩位移,而钢筋在接缝处仍能保持传荷能力。当水泥混凝土板罩面之后,由于温度、荷载、土基沉降的作用,使接缝两侧的板块沉降不均及接缝宽度的变化容易在混凝土板在横向接缝处产生反射裂缝。不仅影响路面的美观和行车舒适性,也降低路面使用寿命。传统混凝土基层成型工艺繁琐,使用钢材、延长工期、增加能源消耗。另外,混凝土板块尺寸越大,积累的温缩应力越大。可以通过减小混凝土板块尺寸来减小单个板块承担的温缩应力和应变量,传统道路基层混凝土板块顶部平面面积在14平方米至22.5平方米之间。较大的板块尺寸,温度应力大,更容易发生温缩开裂。接下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在描述本申请的接缝体之前,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先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缝体式刚柔复合式路面整体结构断面图。如图9所示,本申请的接缝体式刚柔复合式路面的道路基层可以由接缝体1和混凝土板块2组成。其中,接缝体1和混凝土板块2中可以任选其一预制,所谓预制,即干法成型,而另一个则可现浇成型,即湿法成型。也即,由于接缝体1和混凝土板块2为相互配合的结构,两者的制造工艺可以互换,混凝土板与接缝体之一均可作为预制件,并且,预制件可以作为现浇件的模板使用。所述接缝体1和混凝土板块2的材料可以都为无机结合料,例如采用混凝土或砂浆等。另外,接缝体1和混凝土板块2预制与填充的先后顺序也可互换,均能获得本申请道路基层的结构。优选地,接缝体1和混凝土板块2只选择其中之一预制形成预制件,例如先预制混凝土板块,在预制件的侧面涂有高分子涂层,例如涂有复合式耐候涂层3,也即本申请的接缝体式刚柔复合式路面的道路基层可以由接缝体1和混凝土板块2以及复合式耐候涂层3组合构成。该涂层具有一定变形能力,一方面使混凝土板块2与接缝体1的界面具有一定的柔性,减弱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所述接缝体和混凝土板块构成复合式路面的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体的两侧设置有对称的卯头,所述混凝土板块的一侧设置有与接缝体卯头对应的榫槽,所述卯头和榫槽构成混凝土板块接缝处的活动伸缩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路面的接缝体,所述接缝体和混凝土板块构成复合式路面的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体的两侧设置有对称的卯头,所述混凝土板块的一侧设置有与接缝体卯头对应的榫槽,所述卯头和榫槽构成混凝土板块接缝处的活动伸缩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体的整体为哑铃状的薄板,所述薄板断面左右两侧均有梯形卯头,所述左右两侧梯形卯头的短边的中点连线与接缝体上下边缘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体的每侧设置有单个或多个卯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体或混凝土板块中的一个采用的是预制无机结合料,另一个采用的是现浇成型的无机结合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体,其特征在于,采用预制无机结合料的接缝体或混凝土板的侧面涂有具有变形特性的高分子涂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高,战宏宇,李敬成,高爽,杜艳韬,高文君,吴云香,刘微,甘丽梅,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