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涤交织贡缎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892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棉涤交织贡缎面料,包括左边组织、右边组织及位于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之间的地组织,所述左边组织、右边组织和地组织均为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和第六经纱分别与纬纱浮沉编织而成的贡缎组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中均设置4个与地组织相同的循环单元,使得左边组织、地组织和右边组织相互之间的张力相当,同时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的支数增加,幅面更宽,并能够使得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整体更加挺括、饱满,从而克服现有弹力面料卷边的缺陷。

Cotton polyester interwoven satin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棉涤交织贡缎面料
本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棉涤交织贡缎面料。
技术介绍
目前,有些织物会有张力不平衡的问题,张力不平衡会导致织物布边的卷曲,也就是卷边。织物需经染整加工才能成为成品,织物的染整可分为前处理、染色、整理等阶段,其中前处理包括退浆、精练、漂白及丝光,染色包括压染和蒸染。在整个染整过程,由于机台是连续作业,织物一旦发生卷边,便因惯性而整匹卷起,严重将导致机台停滞,因而整个制程被迫停顿,甚至可能造成机台受损;另外,织物遇水会收缩,而整个染整过程中都有水的存在,故若卷边无法控制,将导致织物上折痕遍布。而在染色阶段,若织物因卷曲而布边折起,在染色时会产生染色不均的现象,即织物的卷曲折起部分颜色与织物的布身不同。综上所述,卷边产生会导致极高的织物成品不良率,使纺织业者遭受严重的损失。织物中又以弹性织物较易发生卷边的问题,这是由于织物本身所具有的弹性,造成其染整过程遇水时快速收缩,特别在退浆时更为严重,加重了张力不平衡的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棉涤交织贡缎面料,能够克服现有弹性面料普遍存在的卷边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棉涤交织贡缎面料,包括左边组织、右边组织及位于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之间的地组织,所述左边组织、右边组织和地组织均为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和第六经纱分别与纬纱浮沉编织而成的贡缎组织;其中:所述地组织由若干第四循环单元循环编织而成;所述左边组织从左至右依次为3个第一循环单元、12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7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6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4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2个第二循环单元和1个第一循环单元;所述右边组织从右至左依次为1个第三循环单元、2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4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6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7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10个第二循环单元、2个第一循环单元及1个接地单元;所述第一循环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六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和第五经纱交织构成,所述第二循环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六经纱、第六经纱、第五经纱和第五经纱交织构成,所述第三循环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五经纱、第六经纱、第五经纱和第五经纱构成,所述加强单元与第四循环单元相同且均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交织构成,所述接地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六经纱和第五经纱交织构成;所述第一经纱与纬纱采用压4过1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二经纱与纬纱采用压1过1再压3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三经纱与纬纱采用压3过1再压1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四经纱与纬纱采用过1压4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五经纱与纬纱采用压2过1再压2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六经纱与纬纱采用过2压1再过2方式循环浮沉交织。优选地,所述纬纱采用涤氨包覆纱,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和第六经纱均采用精梳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中均设置4个与地组织相同的循环单元,使得左边组织、地组织和右边组织相互之间的张力相当,同时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的支数增加,幅面更宽,并能够使得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整体更加挺括、饱满,从而克服现有弹力面料卷边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棉涤交织贡缎面料的左边组织纹版图。图2为本技术棉涤交织贡缎面料的右边组织纹版图。图3为本技术棉涤交织贡缎面料的地组织纹版图。图4为本技术棉涤交织贡缎面料左右边组织简图。图中标记:1、第一经纱;2、第二经纱;3、第三经纱;4、第四经纱;5、第五经纱;6、第六经纱;100、加强单元。图中:X表示经纱压纬纱;O表示经纱过纬纱;省略号表示存在依循环单元从左至右依序循环;括号以内数字串表示循环单元,*表示循环次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棉涤交织贡缎面料,包括左边组织、右边组织及位于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之间的地组织,所述左边组织、右边组织和地组织均为由第一经纱1、第二经纱2、第三经纱3、第四经纱4、第五经纱5和第六经纱6分别与纬纱浮沉编织而成的贡缎组织,经密为143根/英寸,纬密为94根/英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纬纱采用涤氨包覆纱,以40D氨纶为芯线,外包T100D/144F涤纶。所述第一经纱1、第二经纱2、第三经纱3、第四经纱4、第五经纱5和第六经纱6均采用精梳棉JC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左边组织从左至右依次为3个第一循环单元、12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100、7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100、6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100、4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100、2个第二循环单元和1个第一循环单元,左边组织的经纱用量为160支。如图2所示,所述右边组织从右至左依次为1个第三循环单元、2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100、4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100、6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100、7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100、10个第二循环单元、2个第一循环单元及1个接地单元,右边组织的经纱用量为150支。如图3所示,所述地组织由若干第四循环单元循环编织而成,地组织的经纱用量为12090支。具体的:所述第一循环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六经纱6、第五经纱5、第六经纱6和第五经纱5交织构成,所述第二循环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六经纱6、第六经纱6、第五经纱5和第五经纱5交织构成,所述第三循环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五经纱5、第六经纱6、第五经纱5和第五经纱5构成,所述加强单元100与第四循环单元相同且均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经纱1、第二经纱2、第三经纱3、第四经纱4、第五经纱5交织构成,所述接地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六经纱6和第五经纱5交织构成。所述第一经纱1与纬纱采用压4过1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二经纱2与纬纱采用压1过1再压3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三经纱3与纬纱采用压3过1再压1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四经纱4与纬纱采用过1压4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五经纱5与纬纱采用压2过1再压2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六经纱6与纬纱采用过2压1再过2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本实施例在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中均设置4个与地组织相同的循环单元,使得左边组织、地组织和右边组织相互之间的张力相当,同时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的支数增加,幅面更宽,并能够使得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整体更加挺括、饱满,从而克服现有弹力面料卷边的缺陷。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棉涤交织贡缎面料,其特征在于:/n该棉涤交织贡缎面料包括左边组织、右边组织及位于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之间的地组织,所述左边组织、右边组织和地组织均为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和第六经纱分别与纬纱浮沉编织而成的贡缎组织;其中:/n所述地组织由若干第四循环单元循环编织而成;/n所述左边组织从左至右依次为3个第一循环单元、12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7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6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4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2个第二循环单元和1个第一循环单元;/n所述右边组织从右至左依次为1个第三循环单元、2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4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6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7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10个第二循环单元、2个第一循环单元及1个接地单元;/n所述第一循环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六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和第五经纱交织构成,所述第二循环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六经纱、第六经纱、第五经纱和第五经纱交织构成,所述第三循环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五经纱、第六经纱、第五经纱和第五经纱构成,所述加强单元与第四循环单元相同且均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交织构成,所述接地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六经纱和第五经纱交织构成;/n所述第一经纱与纬纱采用压4过1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二经纱与纬纱采用压1过1再压3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三经纱与纬纱采用压3过1再压1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四经纱与纬纱采用过1压4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五经纱与纬纱采用压2过1再压2方式循环浮沉交织,所述第六经纱与纬纱采用过2压1再过2方式循环浮沉交织。/n...

【技术特征摘要】
1.棉涤交织贡缎面料,其特征在于:
该棉涤交织贡缎面料包括左边组织、右边组织及位于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之间的地组织,所述左边组织、右边组织和地组织均为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和第六经纱分别与纬纱浮沉编织而成的贡缎组织;其中:
所述地组织由若干第四循环单元循环编织而成;
所述左边组织从左至右依次为3个第一循环单元、12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7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6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4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2个第二循环单元和1个第一循环单元;
所述右边组织从右至左依次为1个第三循环单元、2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4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6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7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加强单元、10个第二循环单元、2个第一循环单元及1个接地单元;
所述第一循环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六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和第五经纱交织构成,所述第二循环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六经纱、第六经纱、第五经纱和第五经纱交织构成,所述第三循环单元由5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五经纱、第六经纱、第五经纱和第五经纱构成,所述加强单元与第四循环单元相同且均由5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烈许文章张继伟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亿兴隆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