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舱支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774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舱支腿,它包括连接部、支撑部,支撑部包括内管、外管、丝杠、螺母,外管套设在内管外侧,并与丝杠转动连接,丝杠与螺母相配合,螺母与内管固定连接;连接部包括第一拉杆机构、第二拉杆机构、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拉杆机构通过第一轴与第一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二拉杆机构通过第二轴与第二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一拉杆机构、第二拉杆机构分别与外管相连接。这样的设置使方舱支腿通过第一轴与第二轴旋转,在平时可以储存在方舱的前后两端,在需要使用时再将其旋转至方舱侧边即可工作,而且采用了丝杠与螺母带动内管运动,保证了支腿顶升行程足够长,能够将方舱支撑在一定的高度,便于方舱脱离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舱支腿
本技术涉及方舱支撑机构的
,具体地是一种方舱支腿。
技术介绍
方舱的结构类似于集装箱,通常由金属板材焊接而成,通常有载车,具有较高的机动性能,并且根据不同的需求,在其内部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安装相关设备,具备特定的功能,利用方舱的空间配置各种物品和设备,可为野外抢险救援等行动提供可靠保障。现有的方舱举升支腿采用安装在被举升方舱底部的方案,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丝杠驱动支腿下移使得方舱被举升,但是这种顶升支腿结构,可靠性差,有效行程比小,占用安装空间大,并且大都安装在被顶升部件的底部,无法实现方舱在车上移动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顶升行程长,便于方舱与车辆分离,且在不使用时可以储存在不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位置的一种方舱支腿。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方舱支腿,它包括连接部、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内管、外管、丝杠、螺母,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外侧,并与所述内管活动连接,所述丝杠与所述外管转动连接,所述丝杠与所述螺母相配合,所述螺母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舱支腿,它包括连接部、支撑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内管(2.2)、外管(2.1)、丝杠(1.1)、螺母(1.2),所述外管(2.1)套设在所述内管(2.2)外侧,并与所述内管(2.2)活动连接,所述丝杠(1.1)与所述外管(2.1)转动连接,所述丝杠(1.1)与所述螺母(1.2)相配合,所述螺母(1.2)与所述内管(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拉杆机构(3.1)、第二拉杆机构(4)、第一固定架(3.2)、第二固定架(4.3),所述第一拉杆机构(3.1)通过第一轴(3.3)与所述第一固定架(3.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杆机构(4)通过第二轴(4.4)第二固定架(4.3)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舱支腿,它包括连接部、支撑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内管(2.2)、外管(2.1)、丝杠(1.1)、螺母(1.2),所述外管(2.1)套设在所述内管(2.2)外侧,并与所述内管(2.2)活动连接,所述丝杠(1.1)与所述外管(2.1)转动连接,所述丝杠(1.1)与所述螺母(1.2)相配合,所述螺母(1.2)与所述内管(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拉杆机构(3.1)、第二拉杆机构(4)、第一固定架(3.2)、第二固定架(4.3),所述第一拉杆机构(3.1)通过第一轴(3.3)与所述第一固定架(3.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杆机构(4)通过第二轴(4.4)第二固定架(4.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拉杆机构(3.1)、第二拉杆机构(4)分别与所述外管(2.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舱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3.2)上围绕第一轴布置有若干个第一孔(3.5),所述第一拉杆机构(3.1)上设有第二孔(3.6),所述第一孔(3.5)与所述第二孔(3.6)通过第一定位销(3.4)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4.3)上围绕第二轴(4.4)布置有若干个第三孔(4.6),所述第二拉杆机构(4)上设有第四孔(4.7),所述第三孔(4.6)与所述第四孔(4.7)通过第二定位销(4.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舱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1)的一侧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1)、减速箱(5.2)、传动轴(5.3),所述电机(5.1)与所述减速箱(5.2)相连接,所述减速箱(5.2)与所述传动轴(5.3)相连接,所述传动轴(5.3)通过第一齿轮副(6)与所述丝杠(1.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纪刚朱泉源陈国军从文豪赵星星何莹俞来明王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恒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