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绝缘构件以及正极引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52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5
本公开的一形态的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与正极电连接的正极引线、覆盖正极引线的局部的绝缘带。正极引线具有与构成正极的正极集电体的暴露部连接的一端部、从一端部向正极集电体的周缘部外侧伸出的伸出部。在正极引线的一端部的外表面配置有绝缘层,绝缘层被绝缘带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二次电池、绝缘构件以及正极引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绝缘构件以及正极引线。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一种使用绝缘带来提高正极或者负极的绝缘性的锂二次电池。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抑制集电体在集电体与引线接触的部分处断裂的锂二次电池。图7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的结构图,图7的(A)是从集电体的一主面侧观察的局部俯视图,图7的(B)是沿着图7的(A)的线L1―L1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配置于正极集电体40A的一主面侧的绝缘带44覆盖未形成正极复合材料层40B的两面未涂敷部40b的正极集电体暴露面40a、正极集电体暴露面40a上的正极引线42、介于正极引线42的下端部分与正极集电体暴露面40a之间的保护层46。该绝缘带44例如用于防止在电池异常时分隔件等破裂而导致正极与负极接触了的情况下的电池发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98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若在覆盖正极引线42的绝缘带44上附着有异物,且绝缘带44由于异物等而断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用于收纳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电池外壳、与所述正极电连接的正极引线、覆盖所述正极引线的局部的绝缘带,其中,/n所述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形成在所述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n所述正极集电体具有未形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暴露部,/n所述正极引线具有与所述暴露部连接的一端部、从所述一端部向所述正极集电体的周缘部外侧伸出的伸出部,/n在所述正极引线的所述一端部的外表面配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被绝缘带覆盖。/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05 JP 2017-233737;20171206 JP 2017-2340571.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用于收纳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电池外壳、与所述正极电连接的正极引线、覆盖所述正极引线的局部的绝缘带,其中,
所述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形成在所述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
所述正极集电体具有未形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暴露部,
所述正极引线具有与所述暴露部连接的一端部、从所述一端部向所述正极集电体的周缘部外侧伸出的伸出部,
在所述正极引线的所述一端部的外表面配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被绝缘带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绝缘层配置在所述正极引线的所述一端部的外表面和所述暴露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一端部为平板状,所述一端部的外表面具有:一主面,其与所述一端部的与所述暴露部相接触的面相对;以及一对侧面,
所述绝缘层配置于所述一主面和所述一对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绝缘层包含无机材料,所述绝缘层中的所述无机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为0.5mg/cm2~10mg/cm2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无机材料的平均粒径为0.05μm~2μm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绝缘层包含粘结剂。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无机材料包含氧化铝、氢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镁以及氢氧化镁中的至少任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配置于所述一端部的外表面的所述绝缘层与所述一端部之间未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配置于所述一端部的外表面的所述绝缘层粘接于所述一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在所述正极引线的所述伸出部形成有绝缘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外壳包括具有开口部的外壳主体部和将所述开口部封口的封口体,
所述正极引线在比所述伸出部靠顶端侧的位置具有与所述电池外壳连接的另一端部,
所述正极引线的所述另一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井一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