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散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456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散热机构,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水箱的内部设置有蛇形管,蛇形管的右端依次贯穿水箱和充电桩本体并延伸至充电桩本体的外部,水箱右侧的顶部顶部连通有加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充电桩本体、水箱、蛇形管、加水管、排水管、抽风机、出风管、隔板、通孔、滤网、卡槽、容纳槽、滑柱、弹簧和卡杆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散热机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散热机构,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易散热,不易导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损坏,延长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散热机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散热机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随着低碳生活的不断推广,新能源汽车慢慢被人们接受,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给汽车充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正常使用,需要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进行散热,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散热机构散热效果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易散热,容易导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损坏,缩短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散热机构,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散热机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散热机构,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散热机构,包括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2),所述水箱(2)的内部设置有蛇形管(3),所述蛇形管(3)的右端依次贯穿水箱(2)和充电桩本体(1)并延伸至充电桩本体(1)的外部,所述水箱(2)右侧的顶部顶部连通有加水管(4),所述加水管(4)远离水箱(2)的一端贯穿至充电桩本体(1)的外部,所述水箱(2)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的右端贯穿至充电桩本体(1)的外部,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壁左侧的底部设置有抽风机(6),所述蛇形管(3)的左端贯穿至水箱(2)的外部与抽风机(6)输入端连通,所述抽风机(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散热机构,包括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2),所述水箱(2)的内部设置有蛇形管(3),所述蛇形管(3)的右端依次贯穿水箱(2)和充电桩本体(1)并延伸至充电桩本体(1)的外部,所述水箱(2)右侧的顶部顶部连通有加水管(4),所述加水管(4)远离水箱(2)的一端贯穿至充电桩本体(1)的外部,所述水箱(2)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的右端贯穿至充电桩本体(1)的外部,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壁左侧的底部设置有抽风机(6),所述蛇形管(3)的左端贯穿至水箱(2)的外部与抽风机(6)输入端连通,所述抽风机(6)的输出端连通有出风管(7),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隔板(8),所述出风管(7)的顶部贯穿至隔板(8)的外部,所述充电桩本体(1)左侧的底部开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的内部设置有滤网(10),所述滤网(10)的底部开设有卡槽(11),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12),所述容纳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柱(13),所述滑柱(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底部与容纳槽(1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快速新能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