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换向式飞机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039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描述了一种推力换向式飞机(1),其包括具有第一轴线(A)的机身(2)、一对半翼(3)以及设置在半翼(3)的彼此相对的端部上的一对旋翼(5)。旋翼(5)包括铰接在第二轴线(B)上的主轴(6)以及铰接在主轴(6)上的多片桨叶(8)。旋翼(5)的主轴(6)可与第二轴线(B)围绕横向于第二轴线(B)的第三轴线(C)且相对于机身(2)倾转,以使推力换向式飞机(1)在直升机模式与飞机模式之间转换;第二轴线(B)在直升机模式中横向于第一轴线(A)并且在飞机模式中平行于第一轴线(A)。旋翼盘(10)可围绕第四轴线(G)倾转。旋翼(5)包括用于控制桨叶(8)的周期桨距和总桨距的控制机构(30),其包括:可控制为改变总桨距的第一致动器(21)、可控制为改变旋翼盘(10)围绕第四轴线(G)的倾转度的第二致动器(51,20)以及可移动为根据推力换向式飞机(1)的模式更改对应的旋翼盘(10)围绕第五轴线(H)的倾转度的杆(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推力换向式飞机及其控制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专利申请要求2017年12月27日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第17210646.0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力换向式飞机以及一种相关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推力换向式飞机是具有倾转旋翼的混合式航空器。更详细地说,推力换向式飞机能够选择性地呈现为旋翼被设置为使得相应的第一轴线基本上平行于该推力换向式飞机的第二纵向轴线的“飞机”构造或者旋翼被设置为使得相应的第一轴线基本上垂直于且横向于该推力换向式飞机的上述第二纵向轴线的“直升机”构造。由于能够使旋翼倾转,因此推力换向式飞机可以像直升机那样起降,即,不需要跑道且甚至起降在不平整的地面上,并且不会产生与城市居区不符的噪声水平。另外,推力换向式飞机可以在设置为直升机构造时进行悬停。推力换向式飞机还可以在设置为飞机构造时达到且保持约为500km/h的巡航速度以及约7500米的飞行高度。这种巡航速度比限定直升机的最大巡航速度的约为300km/h的值要高得多。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推力换向式飞机(1),其包括:/n-具有第一纵向轴线(A)的机身(2);/n-一对半翼(3);以及/n-分别设置在所述半翼(3)的彼此相对的两端上的一对旋翼(5),/n每个所述旋翼(5)都包括能围绕第二轴线(B)旋转的主轴(6)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B)铰接在所述主轴(6)上的多片桨叶(8),/n每个所述旋翼(5)的所述主轴(6)能与所述第二轴线(B)整体地围绕横向于所述第二轴线(B)的第三轴线(C)且相对于所述机身(2)倾转,从而使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在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的直升机构造与飞机构造之间转换,/n每条所述第二轴线(B)在使用中都横向于处于所述直升机构造的所述推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7 EP 17210646.01.一种推力换向式飞机(1),其包括:
-具有第一纵向轴线(A)的机身(2);
-一对半翼(3);以及
-分别设置在所述半翼(3)的彼此相对的两端上的一对旋翼(5),
每个所述旋翼(5)都包括能围绕第二轴线(B)旋转的主轴(6)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B)铰接在所述主轴(6)上的多片桨叶(8),
每个所述旋翼(5)的所述主轴(6)能与所述第二轴线(B)整体地围绕横向于所述第二轴线(B)的第三轴线(C)且相对于所述机身(2)倾转,从而使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在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的直升机构造与飞机构造之间转换,
每条所述第二轴线(B)在使用中都横向于处于所述直升机构造的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的所述第一轴线(A),并且在使用中都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飞机构造下的所述第一轴线(A),
每个所述旋翼(5)都与相应的假想旋翼盘(10)相关联,所述旋翼盘由在使用中通过所述桨叶(8)的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轴线(B)相对的自由叶尖(9)的旋转所描绘的假想圆周来限定,
所述旋翼盘(10)能围绕横向于所述第二轴线(B)的第四轴线(G)倾转,
每个所述旋翼(5)还包括用于对对应的所述桨叶(8)的周期桨距和总桨距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30),
所述控制机构(30)继而又针对每个所述旋翼(5)包括:
-第一致动器(51,20),其能控制为更改对应的所述桨叶(8)的所述总桨距;以及
-第二致动器(21),其能控制为更改对应的所述旋翼盘(10)围绕所述第四轴线(G)的倾转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30)针对每个所述旋翼(5)包括杆(22),所述杆能移动为更改对应的所述旋翼盘(10)围绕横向于对应的所述第四轴线(G)且横向于所述第二轴线(B)的第五轴线(H)的倾转角度(α,β),
所述杆(22)能根据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的所述直升机构造或所述飞机构造而移动,从而根据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的所述直升机构造或所述飞机构造来控制所述倾转角度(α,β),
当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在使用中处于所述直升机构造时,所述旋翼盘(10)在使用中设置为它们朝向所述机身(2)汇聚的第一构造,
当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在使用中处于所述飞机构造时,所述旋翼盘(10)在使用中设置为它们朝向所述机身(2)的头部(12)汇聚的第二构造,
每个所述旋翼(5)的所述桨叶(8)在使用中被设置为,当同时位于靠近所述机身(2)一侧时,在使用中在从对应的所述第二轴线(B)朝向对应的所述自由叶尖(9)推进时与对应的所述半翼(3)的距离增大地延伸,或者
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盘(10)在使用中且在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处于所述飞机构造时被设置为它们与所述第一轴线(A)正交的第二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换向式飞机,其特征在于,其针对每个所述旋翼(5)包括控制构件(15),所述控制构件操作性地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致动器(51,20)且连接至对应的所述杆(22),并且可选择性地操作为更改对应的所述桨叶(8)的所述总桨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力换向式飞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控制构件(15)都能在以下位置移动:
-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分别与所述直升机构造所特有的所述桨叶(8)的所述总桨距的第一值和第二值相关联;以及
-在所述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分别与从所述直升机构造到所述飞机构造的变换所特有的以及所述飞机构造所特有的所述桨叶(8)的所述总桨距的第二值和第三值相关联,
每个所述旋翼(5)的所述控制机构(30)和所述杆(22)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控制构件(15)在对应的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的运动导致对应的所述旋翼盘(10)相对于且围绕所述第五轴线(H)进行的倾转颠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力换向式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桨距的所述第二值大于所述总桨距的所述第一值,并且所述总桨距的所述第三值大于所述总桨距的所述第二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推力换向式飞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旋翼(5)的所述控制机构(30)和所述杆(22)被构造为使得:
-所述控制构件(15)在对应的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导致对应的所述旋翼盘(10)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五轴线(H)的所述倾转角度(α,β)增大;和/或
-所述控制构件(15)在对应的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的运动导致对应的所述旋翼盘(10)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五轴线(H)的所述倾转角度(α,β)增大。


6.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推力换向式飞机,其特征在于,其针对每个所述旋翼(5)包括摇臂(50),所述摇臂能围绕第六轴线(I)旋转并且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控制构件(15)、所述第一致动器(20)以及所述杆(22)。


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推力换向式飞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杆(22)都操作性地连接至对应的所述旋翼(5),从而将对应的所述旋翼盘(10)相对于所述第五轴线(H)的所述倾转角度(α,β)与对应的所述旋翼(5)围绕所述第三轴线(C)的倾转角度进行关联。


8.一种推力换向式飞机(1),其包括:
-具有第一纵向轴线(A)的机身(2);
-一对半翼(3);以及
-分别设置在所述半翼(3)的彼此相对的两端上的一对旋翼(5),
每个所述旋翼(5)都包括能围绕第二轴线(B)旋转的主轴(6)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B)铰接在所述主轴(6)上的多片桨叶(8),
每个所述旋翼(5)的所述主轴(6)能与所述第二轴线(B)整体地围绕横向于所述第二轴线(B)的第三轴线(C)且相对于所述机身(2)倾转,从而使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在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的直升机构造与飞机构造之间转换,
每条所述第二轴线(B)在使用中都横向于处于所述直升机构造的所述推力换向式飞机(1)的所述第一轴线(A),并且在使用中都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飞机构造下的所述第一轴线(A),
每个所述旋翼(5)都与相应的假想旋翼盘(10)相关联,所述旋翼盘由在使用中通过所述桨叶(8)的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轴线(B)相对的自由叶尖(9)的旋转所描绘的假想圆周来限定,
所述旋翼盘(10)能围绕横向于所述第二轴线(B)的第四轴线(G)倾转,
每个所述旋翼(5)还包括用于对对应的所述桨叶(8)的周期桨距和总桨距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30),
所述控制机构(30)继而又针对每个所述旋翼(5)包括:
-第一致动器(51,20),其能控制为更改对应的所述桨叶(8)的所述总桨距;以及
-第二致动器(21),其能控制为更改对应的所述旋翼盘(10)围绕所述第四轴线(G)的倾转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30)针对每个所述旋翼(5)包括杆(22),所述杆能移动为更改对应的所述旋翼盘(10)围绕横向于对应的所述第四轴线(G)且横向于所述第二轴线(B)的第五轴线(H)的倾转角度(α,β),
所述杆(22)能根据所述推力换向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罗·布鲁盖拉保罗·斯波尔泰利皮埃尔·阿卜杜勒·努尔安德烈亚·贝尔纳斯科内克里斯蒂安·利柳
申请(专利权)人:列奥纳多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