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30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包括底部基板,所述底部基板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的一侧均开设有软管槽,所述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的两侧分别与放置槽和软管槽连接,所述底部基板在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之间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底部基板在连接槽在远离放置槽的一侧开设有流通槽,所述底部基板在流通槽远离放置槽的一侧开设有废料槽,所述底部基板的上方活动设置有顶板,所述底部基板的四角均开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保证了膜材和软管的焊接效果,降低了漏液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流行的大输液软袋包装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口管软袋,一种是双软管软袋,双软管软袋由于其加药口与注射口分开,易实现厌氧药品的生产,定价高、利润大等优点逐渐的受到了制药厂的重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在使用的时候膜材会受到高压高温的时候会使膜材的拉伸率过大,同时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部分膜材的内部结构受到了破坏,丧失了其原有的物理性能,且现在的磨具之间啮合的时候定位的时间较长,导致加工的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解决了膜材内部结构发生损坏和定位时间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包括底部基板,所述底部基板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的一侧均开设有软管槽,所述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的两侧分别与放置槽和软管槽连接,所述底部基板在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之间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底部基板在连接槽在远离放置槽的一侧开设有流通槽,所述底部基板在流通槽远离放置槽的一侧开设有废料槽,所述底部基板的上方活动设置有顶板,所述底部基板的四角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底部基板在卡槽的底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顶板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啮合。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和限位块的形状均为弧型设置。优选的,所述底部基板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顶板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的底端活动设置在固定孔内部。优选的,所述流通槽内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硅胶块。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的形状为圆形。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通过设置有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在膜材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会向外膨胀,通过在放置槽和软管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使膜材和软管受到高温和高压后膨胀的部分进入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内部进行缓冲,使高温和高压的膜材有一个补偿作用,加强了整个焊接面部分膜材的强度,保证了膜材和软管的焊接效果,降低了漏液率,且通过顶板四角均固定设置的卡块和限位块,能够使顶板与底部基板啮合起来更加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的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的顶板安装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部基板;2、放置槽;3、第一缓冲;4、第二缓冲槽;5、软管槽;6、连接槽;7、流通槽;8、废料槽;9、顶板;10、卡槽;11、限位槽;12、卡块;13、限位块;14、固定孔;15、固定销;16、硅胶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底部基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顶板结构示意图。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包括底部基板1,底部基板1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2,放置槽2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的一侧均开设有软管槽5,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的两侧分别与放置槽2和软管槽5连接,底部基板1在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之间开设有连接槽6,底部基板1在连接槽6在远离放置槽2的一侧开设有流通槽7,底部基板1在流通槽7远离放置槽2的一侧开设有废料槽8,底部基板1的上方活动设置有顶板9,底部基板1的四角均开设有卡槽10,底部基板1在卡槽10的底端开设有限位槽11,顶板9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设置有卡块12,卡块1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3,限位块13与限位槽11相啮合。限位槽11和限位块13的形状均为弧型设置。底部基板1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14,顶板9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销15,固定销15的底端活动设置在固定孔14内部。流通槽7内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硅胶块16。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的形状为圆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在放置槽2内部放置膜材,且在软管槽5内部放置软管,在将膜材和软管进行加温加压焊接的时候,由于膜材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会向外膨胀,通过在放置槽2和软管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使膜材和软管受到高温和高压后膨胀的部分进入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内部进行缓冲,且能够通过连接槽6、流通槽7可以进入废料槽8内部,使高温和高压的膜材有一个补偿作用,加强了整个焊接面部分膜材的强度,保证了膜材和软管的焊接效果,降低了漏液率,且通过顶板9四角均固定设置的卡块12和限位块13,能够使顶板9与底部基板1啮合起来更加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有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在膜材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会向外膨胀,通过在放置槽2和软管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使膜材和软管受到高温和高压后膨胀的部分进入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内部进行缓冲,使高温和高压的膜材有一个补偿作用,加强了整个焊接面部分膜材的强度,保证了膜材和软管的焊接效果,降低了漏液率,且通过顶板9四角均固定设置的卡块12和限位块13,能够使顶板9与底部基板1啮合起来更加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包括底部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基板(1)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2),所述放置槽(2)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所述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的一侧均开设有软管槽(5),所述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的两侧分别与放置槽(2)和软管槽(5)连接,所述底部基板(1)在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之间开设有连接槽(6),所述底部基板(1)在连接槽(6)在远离放置槽(2)的一侧开设有流通槽(7),所述底部基板(1)在流通槽(7)远离放置槽(2)的一侧开设有废料槽(8),所述底部基板(1)的上方活动设置有顶板(9),所述底部基板(1)的四角均开设有卡槽(10),所述底部基板(1)在卡槽(10)的底端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顶板(9)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设置有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与限位槽(11)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缓冲槽的双软管口管焊接模具,包括底部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基板(1)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2),所述放置槽(2)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所述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的一侧均开设有软管槽(5),所述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的两侧分别与放置槽(2)和软管槽(5)连接,所述底部基板(1)在第一缓冲槽(3)和第二缓冲槽(4)之间开设有连接槽(6),所述底部基板(1)在连接槽(6)在远离放置槽(2)的一侧开设有流通槽(7),所述底部基板(1)在流通槽(7)远离放置槽(2)的一侧开设有废料槽(8),所述底部基板(1)的上方活动设置有顶板(9),所述底部基板(1)的四角均开设有卡槽(10),所述底部基板(1)在卡槽(10)的底端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顶板(9)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设置有卡块(12),所述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培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