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阵列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阵列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显示阵列的驱动电路采用在扫描选通阶段后,分别在不同时段控制各行像素点发光的方式,实现对像素阵列的控制。但是,不同时段控制发光的方式会造成扫描效率较低,无法实现高分辨率显示驱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阵列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采用各行发光电路同时发光的驱动方式,满足高分辨率的显示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阵列的驱动电路,该显示阵列的驱动电路包括m行×n列个像素驱动单元,每个像素驱动单元在一个驱动周期内包括多个灰阶控制时段,像素驱动单元包括:选通晶体管、第一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及发光电路,其中:选通晶体管分别与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存储电容电连接,每个选通晶体管用于在每个灰阶控制时段内在m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m个数据信号一一对应写入每个存储电容内;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发光电路电连接,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电极接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阵列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行×n列个像素驱动单元,每个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在一个驱动周期内包括多个灰阶控制时段,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包括:选通晶体管、第一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及发光电路,其中:/n所述选通晶体管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存储电容电连接,每个所述选通晶体管用于在每个所述灰阶控制时段内在m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m个数据信号一一对应写入每个所述存储电容内;/n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电极接地;每个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用于在每个所述灰阶控制时段内在m个所述数据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每个所述发光电路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阵列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行×n列个像素驱动单元,每个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在一个驱动周期内包括多个灰阶控制时段,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包括:选通晶体管、第一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及发光电路,其中:
所述选通晶体管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存储电容电连接,每个所述选通晶体管用于在每个所述灰阶控制时段内在m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m个数据信号一一对应写入每个所述存储电容内;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电极接地;每个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用于在每个所述灰阶控制时段内在m个所述数据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每个所述发光电路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阵列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灰阶控制时段包括时序相接的扫描子时段和发光控制子时段;
每个所述选通晶体管用于在每个所述扫描子时段内在m行所述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m个所述数据信号一一对应写入每个所述存储电容内;每个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用于在每个所述发光控制子时段内在m个所述数据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每个所述发光电路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阵列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驱动周期所包括的所述灰阶控制时段的个数等于目标灰阶数A,A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每一所述扫描子时段具有相同的长度且进一步划分为m个扫描选通脉冲;每一所述发光控制子时段为单位时长的2(B-1)倍且彼此具有不同的B值,B取值为1至A的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阵列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电路为发光二极管,所述选通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扫描信号,所述选通晶体管的第一电极接入所述数据信号,所述选通晶体管的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或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接入电源信号;
每个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用于在每个所述灰阶控制时段内在所述电源信号和m个所述数据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阵列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玓,苏悦,李泠,卢年端,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