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宇专利>正文

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724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包括固定框和底座板,所述底座板表面一侧安装有第二限位杆,且第二限位杆表面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底座板表面另一侧连接有第四限位杆,所述第四限位杆表面套接有相同大小和弹力的缓冲弹簧,所述底座板中部安装有注料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进行模具压铸的过程中,当第三压板和下模之间贴合最紧密时,注料器穿过第二活动腔正好运动到压铸腔底部表面,然后再向压铸腔内注入液态金属,使其成型,这样可以保证压铸的模具本体外表光滑,没有痕迹,而且通过第二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的限位,可以准确把上模贴合到下模的压铸腔内,达到准确压铸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压铸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目前工厂使用的模具压铸工具,一般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压铸模具容易造成偏差,压铸的精度达不到要求,而且自动脱模的能力较慢,要是人工去取模具,会造成对工作人员的伤害,现有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包括固定框和底座板,所述底座板表面一侧安装有第二限位杆,且第二限位杆表面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底座板表面另一侧连接有第四限位杆,所述第四限位杆表面套接有相同大小和弹力的缓冲弹簧,所述底座板中部安装有注料器,且注料器顶部开设有注料口,所述注料器顶部设有下模,所述下模中部表面开设有压铸腔,所述压铸腔内填充有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另一端贴合有上模,所述上模贯穿第三压板固定在第二压板中部内侧,所述第二压板一侧设有第一压板,且第一压板侧边固定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侧卡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一侧设有挡块。优选的,所述顶板另一侧安装有第一限位杆,且第二限位杆底部贯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顶至第三压板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杆顶部位于第二压板、第三压板和下模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活动腔,且第一活动腔的直径略大于第二限位杆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第二压板、第三压板和下模另一侧贯穿连接有第三限位杆,且第三限位杆固定在第二压板内侧。优选的,所述压铸腔底部开设有圆柱形第二活动腔,且第二活动腔的尺寸略大于注料器的尺寸。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腔侧边,且位于下模表面开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位于第四限位杆正前方。优选的,所述在上模和下模贴合到最紧密时,注料器正好顶到压铸腔底部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在进行模具压铸的过程中,当第三压板和下模之间贴合最紧密时,注料器穿过第二活动腔正好运动到压铸腔底部表面,然后再向压铸腔内注入液态金属,使其成型,这样可以保证压铸的模具本体外表光滑,没有痕迹,而且通过第二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的限位,可以准确把上模贴合到下模的压铸腔内,达到准确压铸的目的,其次,在模具本体压铸完成以后,上模和下模脱离,同时带着压铸好的模具本体和压铸腔脱离,在当顶板运动到挡块处时,继续向前运动,顶板就会带动第一限位杆顶起第三压板,使其和第二压板脱离,此时模具本体则会被退掉,落入下方的模具收集处,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模具的自动脱落,避免了人工收集的危险性,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在模具压铸的过程中,容易引起模具和下模粘在一起,这就会影响压铸好的模具的美观,而且还会影响模具的正常使用,该装置在上模和下模的表面涂有一层耐高温的不沾材料,可以有效防止模具和下模的粘连,而且下模内部联通有流动的冷却液,在进行模具压铸过程中,使其释放的热量快速被冷却液带走,加快模具的成型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压铸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下模和底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注料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固定框、2-第一限位杆、3-挡块、4-顶板、5-第一压板、6-第一活动腔、7-第二压板、8-第二限位杆、9-下模、10-缓冲弹簧、11-底座板、12-压铸腔、13-上模、14-注料器、15-第二活动腔、16-第三限位杆、17-第三压板、18-第三活动腔、19-第四限位杆、20-模具本体、21-注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照图1-4,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包括固定框1和底座板11,底座板11表面一侧安装有第二限位杆8,且第二限位杆8表面套接有缓冲弹簧10,底座板11表面另一侧连接有第四限位杆19,第四限位杆19表面套接有相同大小和弹力的缓冲弹簧10,底座板11中部安装有注料器14,且注料器14顶部开设有注料口21,注料器14顶部设有下模9,下模9中部表面开设有压铸腔12,压铸腔12内填充有模具本体20,模具本体20另一端贴合有上模13,上模13贯穿第三压板17固定在第二压板7中部内侧,第二压板7一侧设有第一压板5,且第一压板5侧边固定有固定框1,固定框1内侧卡接有顶板4,顶板4一侧设有挡块3。顶板4另一侧安装有第一限位杆2,且第二限位杆8底部贯穿第一压板5和第二压板7顶至第三压板17表面,便于模具本体20的压铸,第二限位杆8顶部位于第二压板7、第三压板17和下模9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活动腔6,且第一活动腔6的直径略大于第二限位杆8的直径,第二压板7、第三压板17和下模9另一侧贯穿连接有第三限位杆16,且第三限位杆16固定在第二压板7内侧,压铸腔12底部开设有圆柱形第二活动腔15,且第二活动腔15的尺寸略大于注料器14的尺寸,便于注料器14能和压铸腔12完整贴合,第二活动腔15侧边,且位于下模9表面开设有第三活动腔18,第三活动腔18位于第四限位杆19正前方,在上模13和下模9贴合到最紧密时,注料器14正好顶到压铸腔12底部表面。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设备,然后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检查完成以后进行压铸作业,向固定框1表面施加一个向前的压力,使第三压板17和下模9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包括固定框(1)和底座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11)表面一侧安装有第二限位杆(8),且第二限位杆(8)表面套接有缓冲弹簧(10),所述底座板(11)表面另一侧连接有第四限位杆(19),所述第四限位杆(19)表面套接有相同大小和弹力的缓冲弹簧(10),所述底座板(11)中部安装有注料器(14),且注料器(14)顶部开设有注料口(21),所述注料器(14)顶部设有下模(9),所述下模(9)中部表面开设有压铸腔(12),所述压铸腔(12)内填充有模具本体(20),所述模具本体(20)另一端贴合有上模(13),所述上模(13)贯穿第三压板(17)固定在第二压板(7)中部内侧,所述第二压板(7)一侧设有第一压板(5),且第一压板(5)侧边固定有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内侧卡接有顶板(4),所述顶板(4)一侧设有挡块(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包括固定框(1)和底座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11)表面一侧安装有第二限位杆(8),且第二限位杆(8)表面套接有缓冲弹簧(10),所述底座板(11)表面另一侧连接有第四限位杆(19),所述第四限位杆(19)表面套接有相同大小和弹力的缓冲弹簧(10),所述底座板(11)中部安装有注料器(14),且注料器(14)顶部开设有注料口(21),所述注料器(14)顶部设有下模(9),所述下模(9)中部表面开设有压铸腔(12),所述压铸腔(12)内填充有模具本体(20),所述模具本体(20)另一端贴合有上模(13),所述上模(13)贯穿第三压板(17)固定在第二压板(7)中部内侧,所述第二压板(7)一侧设有第一压板(5),且第一压板(5)侧边固定有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内侧卡接有顶板(4),所述顶板(4)一侧设有挡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另一侧安装有第一限位杆(2),且第二限位杆(8)底部贯穿第一压板(5)和第二压板(7)顶至第三压板(17)表面。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蒙月凤
申请(专利权)人:陈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