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伟科专利>正文

一种液位控制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49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7
一种液位控制管路,采用了双溢流的虹吸设计,基于纯粹的流体力学原理保持容器内液位的高度不超过第一溢流高度附近。适用于鱼缸过滤系统,无需打孔而可以获得和传统底滤式鱼缸同样的或者更好的使用体验。安装方便,无需维护,液位高度稳定,运行可靠,自动适应水泵流量而无需流量调节,不占用滤缸空间,并节省鱼缸空间。优于各种传统的过滤方式。同时,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对容器内液位进行控制的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位控制管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位控制领域,尤其涉及鱼缸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液位控制管路,自动完成容器内的液位的控制和限位。常见的应用领域是鱼缸的过滤系统。传统的鱼缸过滤系统大体分为几种:底滤式、上滤式、滤筒式、单溢流式无孔底滤、浮球阀式无孔底滤。其中底滤缸的过滤效果最好,因为比较容易提供较大的滤材体积,但是需要对于鱼缸主体打孔,安装需要专业人员,清洁、移动都不方便,而且长时间后可能因材料蠕变而引起打孔处破裂或者漏水,为了提高结构强度,鱼缸内的过滤管路不能过于靠近缸壁,从而造成过滤管路实际占用的鱼缸空间较大。上滤式虽然无需对于鱼缸主体打孔,但是因滤材架设在鱼缸上方而挤占了鱼缸上方的操作空间,并且难以提供很大的滤材体积,而且因为水泵工作于滤缸的上游,使得水泵的工作水体较脏,而且鱼缸中的鱼粪等固态杂质在经过水泵的过程中会被打碎污染水体。滤筒式的过滤缸为全封闭,更换滤材不方便,而且滤筒的密封性容易因密封圈的杂物而受到影响,从而引起漏水。单溢流式无孔底滤无需打孔,但是由于使用单一溢流的设计,使得鱼缸内水位变化很大,整个管路的流量调节也不容易。浮球阀式无孔底滤虽然液位控制稳定,但是浮球阀工作于滤缸的上游,使得浮球阀的工作水体较脏,容易失效,而且需要占用宝贵的滤缸空间,间接影响了过滤效果。现有的鱼缸过滤系统都无法同时获得很好的过滤效果、长期可靠的过滤能力、安装和清洁的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位控制管路,特别是提供一种鱼缸过滤系统,只需要在首次安装时建立虹吸而无需打孔,之后就具有与传统底滤式过滤同样的使用方法,如停电自停、来电自启等。流量适应范围大、无需打孔、长期工作稳定可靠、不占用底滤缸的空间、节省鱼缸内的空间。本专利技术使用了双溢流的设计实现了现有过滤系统不具有的技术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位控制管路,控制容器内液位的高度,具有第一溢流部位、第一下降管段、第一上升管段、第二下降管段、第二上升管段、第二溢流部位、第一导压管段、第三管段;所述第一溢流部位、第一下降管段、第一上升管段位于所述容器内侧;所述第二下降管段、第二上升管段、第二溢流部位、第一导压管段、第三管段位于所述容器外侧;所述第一下降管段、第一上升管段、第二下降管段、第二上升管段、第三管段依次顺序连接;所述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的连接位置越过所述容器的容器壁上沿;所述第一溢流部位位于所述第一下降管段的上端;所述第二溢流部位位于所述第二上升管段的上端;所述第一导压管段的上端为开口;所述第一导压管段的下端、所述第二上升管段的上端、所述第三管段的第一端形成三通结构;所述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低于所述容器的容器壁上沿,而高于第二溢流部位的高度;第二溢流部位的高度高于第一下降管段至第一上升管段的最低高度,并且高于第二下降管段至第二上升管段的最低高度;第三管段的最高高度低于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第一导压管段的最高高度高于第一上升管段至第二下降管段的最高高度;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保持在虹吸状态;当所述容器内的液位高度高于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时,液体越过第一溢流部位,进入第一下降管段,然后进入第一上升管段,然后在虹吸的作用下进入第二下降管段,然后进入第二上升管段,越过第二溢流部位,进入第三管段,最后从第三管段的第二端流出;当所述容器的液体使得第一下降管段内部的液位高度达到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时,所述一种液位控制管路达到最大流量;当第一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高度低于第二溢流部位的高度时,所述一种液位控制管路的流量为0;当第一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高度处于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与第二溢流部位的高度之间时,所述一种液位控制管路的流量与第一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高度为正相关;第二下降管段的管径小于第一下降管段的上部的管径,从而使得流入第一下降管段的上浮性物质能够在第二下降管段流出;所述一种液位控制管路还具有下列4组特征中的至少一组,使得当从所述最大流量突然变为没有液体进入第一下降管段后,所述虹吸状态不会因液体流动的惯性而破坏:(1)第一下降管段具有足够大的容积;(2)第一导压管段具有足够大的容积;(3)第一下降管段具有内部液位控制装置;当第一下降管段内部的液位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内部液位控制装置自动关闭或者节流第一下降管段;当第一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高于第二阈值时,所述内部液位控制装置自动打开,允许液体在第一下降管段中流动;(4)进入所述容器的液体流量在减小时以足够缓慢的速度减小。可选的,所述第三管段的阻力可以调节;在正常工作时,调节所述第三管段的阻力使液体流经第三管段所需的压头足够大,使第二上升管段内充满液体,液体浸没第二溢流部位,而且液体进入第一导压管段。可选的,所述第二下降管段的上端具有辅助开口,所述辅助开口与第二下降管段形成三通结构;所述辅助开口可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辅助开口的高度高于第一上升管段至第二下降管段的最高高度;所述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建立虹吸状态的方法是:首先关闭第三管段,打开所述辅助开口,然后通过所述辅助开口或者第一导压管段的上端注入液体,当第一上升管段内的液位和第二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都不再上升时,关闭所述辅助开口,然后打开第三管段;对于第一溢流部位的安装高度过低的情况,还应在注入液体的过程临时关闭第一下降管段或者临时提高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可选的,所述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建立虹吸状态的方法是注入液体,注入液体的流量使得第一上升管段、第二下降管段内液体的流速高于气柱上浮的速度,注入液体的方式为以下三种之一:(1)向第一下降管段的上端注入液体;(2)关闭第三管段,然后向第一导压管段的上端注入液体;(3)单向关闭第一导压管段使气体只能从外向内流入,然后向第三管段的第二端注入液体;当所述虹吸状态建立后,停止注入液体,并断开注入液体的连接,打开关闭着的管段。可选的,所述第一上升管段至第二下降管段的最高高度处具有第一抽气口,所述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建立虹吸状态的方法是:将第一下降管段的上端、第一导压管段的上端、第三管段的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浸没于液体中或者向其中注入液体,并将另外的端所在的管段关闭;通过所述第一抽气口抽出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中的气体,当虹吸状态建立后,按照下列两种方式之一断开抽气连接:(1)第一抽气口带有只允许气体从内向外流出的单向阀或者带有阀门;当虹吸状态建立后,使用密封盖关闭带有单向阀的第一抽气口或者关闭第一抽气口带有的阀门;然后依次打开第一下降管段、第一导压管段、第三管段中关闭着的管段;(2)当虹吸状态建立后,如果第三管段没有关闭则将其关闭,如果第一下降段没有关闭则将其关闭;然后断开抽气连接,使用密封盖关闭第一抽气口;然后依次打开第一下降管段、第一导压管段、第三管段中关闭着的管段。可选的,还具有第四上升管段、第四下降管段、第五上升管段、第六下降管段、第二导压管段;所述第四上升管段位于所述容器的内侧,所述第四下降管段、第五上升管段、第六下降管段位于所述容器的外侧;第四上升管段的上端与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位控制管路,控制容器内液位的高度,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溢流部位、第一下降管段、第一上升管段、第二下降管段、第二上升管段、第二溢流部位、第一导压管段、第三管段;/n所述第一溢流部位、第一下降管段、第一上升管段位于所述容器内侧;所述第二下降管段、第二上升管段、第二溢流部位、第一导压管段、第三管段位于所述容器外侧;所述第一下降管段、第一上升管段、第二下降管段、第二上升管段、第三管段依次顺序连接;所述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的连接位置越过所述容器的容器壁上沿;所述第一溢流部位位于所述第一下降管段的上端;所述第二溢流部位位于所述第二上升管段的上端;所述第一导压管段的上端为开口;所述第一导压管段的下端、所述第二上升管段的上端、所述第三管段的第一端形成三通结构;/n所述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低于所述容器的容器壁上沿,而高于第二溢流部位的高度;第二溢流部位的高度高于第一下降管段至第一上升管段的最低高度,并且高于第二下降管段至第二上升管段的最低高度;第三管段的最高高度低于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第一导压管段的最高高度高于第一上升管段至第二下降管段的最高高度;/n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保持在虹吸状态;当所述容器内的液位高度高于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时,液体越过第一溢流部位,进入第一下降管段,然后进入第一上升管段,然后在虹吸的作用下进入第二下降管段,然后进入第二上升管段,越过第二溢流部位,进入第三管段,最后从第三管段的第二端流出;/n当所述容器的液体使得第一下降管段内部的液位高度达到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时,所述一种液位控制管路达到最大流量;当第一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高度低于第二溢流部位的高度时,所述一种液位控制管路的流量为0;当第一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高度处于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与第二溢流部位的高度之间时,所述一种液位控制管路的流量与第一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高度为正相关;/n第二下降管段的管径小于第一下降管段的上部的管径,从而使得流入第一下降管段的上浮性物质能够在第二下降管段流出;/n所述一种液位控制管路还具有下列4组特征中的至少一组,使得当从所述最大流量突然变为没有液体进入第一下降管段后,所述虹吸状态不会因液体流动的惯性而破坏:(1)第一下降管段具有足够大的容积;(2)第一导压管段具有足够大的容积;(3)第一下降管段具有内部液位控制装置;当第一下降管段内部的液位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内部液位控制装置自动关闭或者节流第一下降管段;当第一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高于第二阈值时,所述内部液位控制装置自动打开,允许液体在第一下降管段中流动;(4)进入所述容器的液体流量在减小时以足够缓慢的速度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位控制管路,控制容器内液位的高度,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溢流部位、第一下降管段、第一上升管段、第二下降管段、第二上升管段、第二溢流部位、第一导压管段、第三管段;
所述第一溢流部位、第一下降管段、第一上升管段位于所述容器内侧;所述第二下降管段、第二上升管段、第二溢流部位、第一导压管段、第三管段位于所述容器外侧;所述第一下降管段、第一上升管段、第二下降管段、第二上升管段、第三管段依次顺序连接;所述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的连接位置越过所述容器的容器壁上沿;所述第一溢流部位位于所述第一下降管段的上端;所述第二溢流部位位于所述第二上升管段的上端;所述第一导压管段的上端为开口;所述第一导压管段的下端、所述第二上升管段的上端、所述第三管段的第一端形成三通结构;
所述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低于所述容器的容器壁上沿,而高于第二溢流部位的高度;第二溢流部位的高度高于第一下降管段至第一上升管段的最低高度,并且高于第二下降管段至第二上升管段的最低高度;第三管段的最高高度低于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第一导压管段的最高高度高于第一上升管段至第二下降管段的最高高度;
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保持在虹吸状态;当所述容器内的液位高度高于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时,液体越过第一溢流部位,进入第一下降管段,然后进入第一上升管段,然后在虹吸的作用下进入第二下降管段,然后进入第二上升管段,越过第二溢流部位,进入第三管段,最后从第三管段的第二端流出;
当所述容器的液体使得第一下降管段内部的液位高度达到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时,所述一种液位控制管路达到最大流量;当第一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高度低于第二溢流部位的高度时,所述一种液位控制管路的流量为0;当第一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高度处于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与第二溢流部位的高度之间时,所述一种液位控制管路的流量与第一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高度为正相关;
第二下降管段的管径小于第一下降管段的上部的管径,从而使得流入第一下降管段的上浮性物质能够在第二下降管段流出;
所述一种液位控制管路还具有下列4组特征中的至少一组,使得当从所述最大流量突然变为没有液体进入第一下降管段后,所述虹吸状态不会因液体流动的惯性而破坏:(1)第一下降管段具有足够大的容积;(2)第一导压管段具有足够大的容积;(3)第一下降管段具有内部液位控制装置;当第一下降管段内部的液位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内部液位控制装置自动关闭或者节流第一下降管段;当第一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高于第二阈值时,所述内部液位控制装置自动打开,允许液体在第一下降管段中流动;(4)进入所述容器的液体流量在减小时以足够缓慢的速度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位控制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段的阻力可以调节;在正常工作时,调节所述第三管段的阻力使液体流经第三管段所需的压头足够大,使第二上升管段内充满液体,液体浸没第二溢流部位,而且液体进入第一导压管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位控制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降管段的上端具有辅助开口,所述辅助开口与第二下降管段形成三通结构;所述辅助开口可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辅助开口的高度高于第一上升管段至第二下降管段的最高高度;所述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建立虹吸状态的方法是:首先关闭第三管段,打开所述辅助开口,然后通过所述辅助开口或者第一导压管段的上端注入液体,当第一上升管段内的液位和第二下降管段内的液位都不再上升时,关闭所述辅助开口,然后打开第三管段;对于第一溢流部位的安装高度过低的情况,还应在注入液体的过程临时关闭第一下降管段或者临时提高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位控制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建立虹吸状态的方法是注入液体,注入液体的流量使得第一上升管段、第二下降管段内液体的流速高于气柱上浮的速度,注入液体的方式为以下三种之一:(1)向第一下降管段的上端注入液体;(2)关闭第三管段,然后向第一导压管段的上端注入液体;(3)单向关闭第一导压管段使气体只能从外向内流入,然后向第三管段的第二端注入液体;当所述虹吸状态建立后,停止注入液体,并断开注入液体的连接,打开关闭着的管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位控制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升管段至第二下降管段的最高高度处具有第一抽气口,所述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建立虹吸状态的方法是:将第一下降管段的上端、第一导压管段的上端、第三管段的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浸没于液体中或者向其中注入液体,并将另外的端所在的管段关闭;通过所述第一抽气口抽出第一上升管段与第二下降管段中的气体,当虹吸状态建立后,按照下列两种方式之一断开抽气连接:(1)第一抽气口带有只允许气体从内向外流出的单向阀或者带有阀门;当虹吸状态建立后,使用密封盖关闭带有单向阀的第一抽气口或者关闭第一抽气口带有的阀门;然后依次打开第一下降管段、第一导压管段、第三管段中关闭着的管段;(2)当虹吸状态建立后,如果第三管段没有关闭则将其关闭,如果第一下降段没有关闭则将其关闭;然后断开抽气连接,使用密封盖关闭第一抽气口;然后依次打开第一下降管段、第一导压管段、第三管段中关闭着的管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位控制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四上升管段、第四下降管段、第五上升管段、第六下降管段、第二导压管段;所述第四上升管段位于所述容器的内侧,所述第四下降管段、第五上升管段、第六下降管段位于所述容器的外侧;第四上升管段的上端与第四下降管段的上端连接,并越过所述容器的容器壁上沿;第四上升管段的下端的高度低于第一溢流部位的高度;第四下降管段的下端与第五上升管段的下端连接;第五上升管段的上端连接于第三管段;第二导压管段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下降管段内侧,第二导压管段的第二端、第六下降管段的上端、第四上升管段的上端、第四下降管段的上端形成四通结构;第三管段具有第一文氏管,第六下降管段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文氏管的低压吸孔连接;当所述容器内的液位高度高于第一溢流部位时,液体越过第一溢流部位并浸没第二导压管段的第二端,同时液体流经第三管段并进入第五上升管段,液体流经第三管段的第一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科
申请(专利权)人:徐伟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