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9441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该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触控电极层、驱动电路层、以及像素电极层,触控电极层设置在第一衬底靠近驱动电路层的一侧,驱动电路层设置在触控电极层远离第一衬底的一侧,像素电极层设置在驱动电路层远离第一衬底的一侧;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包括第二衬底、以及公共电极层;液晶层,填充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实现了垂直取向显示面板与自电容触控方案的整合;相比于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省去了钢化保护玻璃与贴合制程,节省了成本;相比于传统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突破了电极只能采用共用电极复用方式的限制;灵敏性更高,更适合大尺寸商用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指纹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种,具有普遍性、唯一性、安全性及可采集性等特点,已经在智能手机等产品中广泛应用,随着全面屏技术兴起。然而,现有的触控显示器大多数为外挂方式,即在显示面板上贴合触控面板。此种方式会增加屏幕及终端厚度,增加模组工艺制程及成本,影响用户体验。因此,现有触控显示器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以改进现有的触控显示器存在的缺陷。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触控电极层、驱动电路层、以及像素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靠近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电极层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触控电极层、驱动电路层、以及像素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靠近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电极层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n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包括第二衬底、以及公共电极层;/n液晶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触控电极层、驱动电路层、以及像素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靠近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电极层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包括第二衬底、以及公共电极层;
液晶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内形成有薄膜晶体管;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投影,和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投影存在至少部分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内形成有薄膜晶体管;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投影,和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投影不存在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靠近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衬底相接触;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色阻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色阻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立伟河雨石林永伦周明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