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86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导光板、以及第一填充块,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导光板位于侧壁的内侧,所述底板的其中一个角部为设有固定槽的固定角,所述第一填充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槽上,所述第一填充块包括固定部和填充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当所述导光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时,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填充部位于所述导光板与侧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结构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LCM液晶模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在LCM液晶模组的结构中,为了避免导光板因热胀冷缩而与壳体相互挤压,导光板与壳体之间通常留有空隙,通过在空隙内设置硅胶垫进行填充,以防止导光板晃动并与壳体相互碰撞。现有的硅胶垫一般使用双面胶固定,当温度上升时,导光板容易受热膨胀而挤压硅胶垫,当压力较大时,硅胶垫会从空隙内脱出,影响模组的结构。此外,上述固定方式在受到较强外力撞击时,硅胶垫也容易脱出,降低了LCM液晶模组整体的防撞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LCM液晶模组硅胶垫容易脱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一种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导光板、以及第一填充块,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导光板位于侧壁的内侧,所述底板的其中一个角部为设有固定槽的固定角,所述第一填充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槽上,所述第一填充块包括固定部和填充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当所述导光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时,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填充部位于所述导光板与侧壁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填充部呈“L”形,所述填充部的内侧形成有与所述导光板角部相匹配的直角边,所述填充部的外侧形成有与所述侧壁角部相匹配的直角边。进一步的,所述填充部与所述侧壁之间设有双面胶。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与固定角连接的两条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辅助槽,至少一个所述辅助槽上设有第二填充块。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填充块呈“L”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所述第一块体与所述辅助槽的形状尺寸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填充块和第二填充块均为硅胶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填充块和第二填充块均为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块体与所述侧壁之间设有双面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底板的角部设置固定槽,第一填充块安装在固定槽上,导光板可将第一填充块的固定部压在底板与导光板之间,从而避免第一填充块脱出,使结构更稳定。通过辅助槽和第二填充块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导光板的稳定性,避免导光板偏位。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结构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的第一填充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的第二填充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A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本技术的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主要包括壳体1、导光板2、以及第一填充块3。壳体1采用金属或塑料制成,其包括呈矩形的底板4、底板4的周边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侧壁5,导光板2设置在侧壁5围合而成的空间内。底板4的其中一个角部为设有固定槽6的固定角,第一填充块3设置在该固定槽6上。具体的,固定槽6形成为矩形凹陷,第一填充块3包括固定部8和填充部9,固定部8与固定槽6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固定部8可嵌入固定槽6内。从模组的俯视角度看,填充部9呈“L形”,其与固定部8垂直,填充部9的内侧形成有与导光板2角部相匹配的直角边,填充部9的外侧形成有与侧壁5角部相匹配的直角边。当导光板2安装在底板4上时,固定部8位于导光板2下方并夹设在导光板2与底板4之间,填充部9位于导光板2的侧面与侧壁5之间。填充部9可填充导光板2与侧壁5之间的空隙,避免导光板2与侧壁5碰撞,而固定部8由于夹设在导光板2与底板4之间,可避免第一填充块3从竖直方向脱出,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底板4的与固定角连接的两条边上分别设有辅助槽10,辅助槽10上设有第二填充块11。具体的,辅助槽10呈条状,从模组的侧视角度看,第二填充块11呈“L”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块体12和第二块体7,第一块体12与辅助槽10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当导光板2安装在底板4上时,第一块体12夹设在导光板2与底板4之间,第二块体7位于导光板2的侧面与侧壁5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填充块11,可进一步固定导光板2,避免导光板2偏位,同时保护导光板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与固定角相连的两条边分别设有一个辅助槽10和第二填充块11,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限于此,如每条边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助槽10和第二填充块11。为了进一步固定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11,第一填充块3与侧壁5之间、以及第二填充块11与侧壁5之间均设有双面胶13。本实施例中,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11均采用硅胶制成,且两者均为一体成形,以满足所需的缓冲性能和强度。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虽然对本技术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
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导光板、以及第一填充块,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导光板位于侧壁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其中一个角部为设有固定槽的固定角,所述第一填充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槽上,所述第一填充块包括固定部和填充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当所述导光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时,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填充部位于所述导光板与侧壁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导光板、以及第一填充块,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导光板位于侧壁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其中一个角部为设有固定槽的固定角,所述第一填充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槽上,所述第一填充块包括固定部和填充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当所述导光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时,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填充部位于所述导光板与侧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呈“L”形,所述填充部的内侧形成有与所述导光板角部相匹配的直角边,所述填充部的外侧形成有与所述侧壁角部相匹配的直角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M液晶模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与所述侧壁之间设有双面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贞荣林凯翔蒋小明林泽鑫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龙祥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