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和移动终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9406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和移动终端,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手势识别的第一雷达传感器、用于防撞提醒的第二雷达传感器、识别组件、控制器、收发组件和提醒组件,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所述识别组件和所述提醒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收发组件电连接。能够同时具有手势识别和防撞提醒的设计,提升移动终端的适用性和多功能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和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信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和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移动终端产品的功能多样化需求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有可能需要使用移动终端产品。示例的,在步行过程需要用移动终端回消息、查找文件或娱乐时,一般是眼睛的注意力在移动终端的状态下进行盲走,即低头族人员。然而,现今社会马路上或者林荫道上会有各种车辆、树木、垃圾桶或前方的行人等,增加了低头族人群的行走风险性。另外,在处于湿手状态或手头上有其他事情时,不方便将移动终端握持在手上进行操作,通过手势识别进行人机交互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现有技术中多是基于图像处理的手势识别,通过单个或者多个图像采集传感器,采集人体手势的图形影像数据,然后对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成像分析,最终和之前建立的手势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判断书具体的手势姿态,以实现交互的目的。基于此,需要移动终端同时具有手势识别和防撞提醒的设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和移动终端,能够同时具有手势识别和防撞提醒的设计,提升移动终端的适用性和多功能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手势识别的第一雷达传感器、用于防撞提醒的第二雷达传感器、识别组件、控制器、收发组件和提醒组件,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所述识别组件和所述提醒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收发组件电连接。可选地,所述收发组件包括第一收发天线和第二收发天线,所述第一收发天线与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收发天线与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发天线和所述第二收发天线均为多进多出天线。可选地,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包括功分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功分器连接的压控振荡器和混频器,其中,所述功分器还通过收发转换器与所述第一收发天线连接,所述收发转换器通过放大器与所述混频器连接,所述混频器通过模数转换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发射的电磁波频段为60GHz。可选地,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发射的电磁波频段为24GHz。可选地,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手势识别的有效范围是5cm~30cm。可选地,当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0cm时,所述提醒组件发出提醒信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具有显示界面前端面和背离显示界面的后端面,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的第一收发天线朝向所述前端面,第二收发天线朝向所述后端面。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天线与所述后端面之间具有预设夹角。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和移动终端,通过用于手势识别的第一雷达传感器,第一雷达传感器收发组件收发电磁波进行检测,无论光线强弱,背景为何种颜色,手上是否带有手套,或者手上是否有水渍等,电磁波都能不受影响的检测到真实目标,识别可靠稳定。通过第一雷达传感器识别目标后(即对应的手势),控制器接收到第一雷达传感器的扫描目标后,将目标信息转发至识别组件,对预置的特定手势进行对比,识别组件再将对比的结果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对应手势做出控制指令,从而实现手势识别的目的。同样的,第二雷达传感器通过收发组件收发电磁波进行检测,控制器接收到第二雷达传感器检测到的障碍物距离后,将接收到的距离信息与预设距离进行对比,当检测到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至提醒组件,使提醒组件运行,以提醒使用者注意。本申请提供的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能够同时具有手势识别和防撞提醒的设计,从而提升移动终端的适用性和多功能化,更好的提升用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组件预置的手势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雷达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110-第一雷达传感器;111-功分器;112-压控振荡器;113-收发转换器;114-放大器;115-混频器;120-第二雷达传感器;130-识别组件;131-第一手势;133-第二手势;135-第三手势;137-第四手势;139-第五手势;140-控制器;150-收发组件;152-第一收发天线;154-第二收发天线;160-提醒组件;170-模数转换器;200-移动终端;210-前端面;220-后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100,包括用于手势识别的第一雷达传感器110、用于防撞提醒的第二雷达传感器120、识别组件130、控制器140、收发组件150和提醒组件160,所述控制器140分别与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110、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120、所述识别组件130和所述提醒组件160电连接,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110和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120分别与所述收发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手势识别的第一雷达传感器、用于防撞提醒的第二雷达传感器、识别组件、控制器、收发组件和提醒组件,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所述识别组件和所述提醒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收发组件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手势识别的第一雷达传感器、用于防撞提醒的第二雷达传感器、识别组件、控制器、收发组件和提醒组件,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所述识别组件和所述提醒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收发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组件包括第一收发天线和第二收发天线,所述第一收发天线与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收发天线与所述第二雷达传感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天线和所述第二收发天线均为多进多出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手势识别及防撞提醒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包括功分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功分器连接的压控振荡器和混频器,其中,所述功分器还通过收发转换器与所述第一收发天线连接,所述收发转换器通过放大器与所述混频器连接,所述混频器通过模数转换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杰张轩轩武书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