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反应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396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化学反应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反应的反应釜,包括壳体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罐体、支撑柱、进料管、真空抽管、出料管、双通阀、排料管、循环管、泵体和加热管,所述罐体的下表面两端固定有所述支撑柱,所述罐体的上表面固定有所述进料管和所述真空抽管;利用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相互交错分布,使得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能够对不同层次的物料进行搅拌,提高了搅拌效率;通过设置过滤网,能够对混合物料不断细化分离,使得物料搅拌质量更高;通过设置循环管和泵体,将罐体底部的物料输送到罐体顶部继续加工搅拌,可以避免底层的物料发生堆积,进一步提高了搅拌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反应的反应釜
本技术属于化学反应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反应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经常使用的反应装置,现有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轴、第二搅拌叶片和电机,搅拌轴设置于釜体内、并由电机驱动,搅拌轴上设有多组第二搅拌叶片。一般通过增加第二搅拌叶片的组数、以及加大电机的功率来提高搅拌效果,达到物料混合均匀的目的。原有的反应釜内部在物料发生化学反应时,由于搅拌不均匀,导致反应效率低,产品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反应的反应釜,旨在解决原有的反应釜内部在物料发生化学反应时,由于搅拌不均匀,导致反应效率低,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反应的反应釜,包括壳体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罐体、支撑柱、进料管、真空抽管、出料管、双通阀、排料管、循环管、泵体和加热管,所述罐体的下表面两端固定有所述支撑柱,所述罐体的上表面固定有所述进料管和所述真空抽管,且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真空抽管的一侧,所述罐体的下表面固定有所述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端设置有所述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反应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和搅拌组件(2),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罐体(11)、支撑柱(12)、进料管(13)、真空抽管(14)、出料管(15)、双通阀(16)、排料管(17)、循环管(18)、泵体(19)和加热管(101),所述罐体(11)的下表面两端固定有所述支撑柱(12),所述罐体(11)的上表面固定有所述进料管(13)和所述真空抽管(14),且所述进料管(13)位于所述真空抽管(14)的一侧,所述罐体(11)的下表面固定有所述出料管(15),所述出料管(15)的底端设置有所述双通阀(16),所述双通阀(16)的两侧设置有所述排料管(17)和所述循环管(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反应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和搅拌组件(2),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罐体(11)、支撑柱(12)、进料管(13)、真空抽管(14)、出料管(15)、双通阀(16)、排料管(17)、循环管(18)、泵体(19)和加热管(101),所述罐体(11)的下表面两端固定有所述支撑柱(12),所述罐体(11)的上表面固定有所述进料管(13)和所述真空抽管(14),且所述进料管(13)位于所述真空抽管(14)的一侧,所述罐体(11)的下表面固定有所述出料管(15),所述出料管(15)的底端设置有所述双通阀(16),所述双通阀(16)的两侧设置有所述排料管(17)和所述循环管(18),所述循环管(18)远离所述双通阀(16)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罐体(11)的顶端,所述循环管(18)上设置有所述泵体(19),所述罐体(11)的侧壁内部设置有所述加热管(101);
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转动电机(21)、搅拌杆(22)、第一搅拌叶(23)、第一搅拌框(24)、第二搅拌框(25)、过滤网(26)、第二搅拌叶(27)和刮板(28),所述罐体(11)的上表面固定有所述转动电机(21),且所述转动电机(21)位于所述进料管(13)和所述真空抽管(14)中间,所述转动电机(21)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搅拌杆(22),且所述搅拌杆(22)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维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