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燃料油深加工的质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38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燃料油调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燃料油深加工的质量控制装置,包括调和罐,调和罐下部排油口经管道与储油罐连通,调和罐的助剂加注口与助剂储罐连通。调和罐包括罐体,罐体上设有罐盖,罐体中部或罐盖上设有助剂加注口。罐体内设有与助剂加注口连接的助剂加注管道。助剂加注管道靠近罐体内壁且沿罐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助剂加注口的管径大于助剂加注管道的直径。助剂加注管道上且沿助剂加注管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喷头,喷头斜向下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燃料油深加工的质量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燃料油深加工的质量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燃料油调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燃料油深加工的质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汽油、柴油等各种燃料油都是经原油加工得到的,在燃料油的深度加工过程中,会依照相关油品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调和,使其达到甚至高于国家标准燃油的标准。目前,为了控制燃料油的生产成本,燃料油在深度加工过程中往往会扩大分馏的流程,提高燃料油产品的收率,从而导致凝点、粘度、PH等一个或者几个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需要在燃料油产品中加入降凝剂、清洁剂、抗磨剂、改进剂等一种或几种助剂进行再次调和,从而使其符合国家标准。在燃料油调和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搅拌装置,使燃料油与各种调和剂快速的混合,以使其达到制定的标准。现有的燃料油的深加工装置,一般是将调和剂经管道从调和罐顶部进口直接加入,使得燃料油的搅拌调和时间长。同时,长时间的搅拌调和过程中,也会造成燃料油挥发从而影响燃料油的纯度。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深加工装置进行改进,使燃料油能够快速的调和均匀,且能够减少燃料油在调和过程中油气挥发的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燃料油深加工的结构简单、效率高的质量控制装置,本技术的质量控制装置,通过对调和罐的助剂管进行改进,以便于在油品调和时,助剂能够均匀且快速的与燃料油进行混合均匀。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燃料油深加工的质量控制装置,包括调和罐,调和罐下部排油口经管道与储油罐连通,调和罐的助剂加注口与助剂储罐连通。调和罐包括罐体,罐体上设有罐盖,罐体中部或罐盖上设有助剂加注口。罐体内设有与助剂加注口连接的助剂加注管道,助剂加注管道靠近罐体内壁且沿罐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助剂加注口的管径大于助剂加注管道的管径。助剂加注管道上且沿助剂加注管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喷头,喷头斜向下设置。本技术通过对助剂加注管道的改进,使得助剂加注管道沿罐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在助剂加注管道上设置多个喷头,使得向罐体内燃料油加注助剂时,能够在燃料油的不同深度位置多点加入,增加了助剂加注的位置,提高了燃料油调和的效率。助剂多位置加入燃料油时,减少了燃料油调和的时间,且能够减少搅拌时燃料油的挥发量,确保燃料油的质量。同时,使助剂加注口的管径大于助剂加注管道的直径,使得助剂经助剂加注口并经喷头喷出时具有一定的压力,避免因罐体内燃料油的不同深度位置的压力而导致燃料油及助剂倒流。进一步的,质量控制装置还包括循环泵,循环泵与调和罐经管道连接。进一步的,燃料油调和时,当开启循环泵对调和罐内的燃料油进行搅拌混合时,燃料油经调和罐下端排出,再经调和罐上端的进液口进入罐内。循环泵工作时,使罐内的燃料油向下运动,此时,为了确保助剂顺利的流入向下排出的燃料油中,避免喷头喷出的助剂的角度与燃料油向下流出的幅度不同而造成助剂喷出不畅的问题,因此在本技术中,使喷头斜向下角度为5~60°。进一步的,在夏季时由于外界温度高会使得燃料油的挥发加快,在冬季时由于外界的温度偏低可能影响燃料油的流动性,因此,在本技术中,调和罐的罐体包括外层不锈钢罐体及内层不锈钢罐体,外侧不锈钢罐体与内层不锈钢罐体之间设有夹层,且外层不锈钢罐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外层不锈钢罐体的下部设有进水口,夏季或者冬季时,根据温度的不同选择性的在夹层内通入热水对燃料油进行加热或者通入冷水对燃料油降温,从而确保燃料油的调和质量。进一步的,燃料油调和时,能需要添加降凝剂、清洁剂、抗磨剂、改进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调和,为确保助剂储罐内的助剂不会被污染或者发生交叉污染,确保助剂的纯度,使助剂储罐至少有1个,且至少1个助剂储罐并联设置。每个助剂储罐的分管道上设有阀门及第一水泵,且阀门为电磁阀。多个助剂储罐的设置,通过第一水泵及阀门的设置,采用控制器对多个助剂储罐进行单独控制。优选的,为了使得注入调和罐的助剂的均匀度,提高燃料油调和的效率,在助剂储罐至调和罐之间的助剂主管道上依次设有助剂混合器、助剂过滤器、助剂混合罐、第二水泵。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由于燃料油容易挥发处烃类等有效成分,为了避免因燃料油的挥发而影响燃料油质量,质量控制装置还包括燃料油收集装置。燃料油收集装置位于罐盖上的排气口与罐盖上的进液口之间,燃料油收集装置用于收集调和罐内经排气口排出的挥发燃料油,并将收集的燃料油送回至调和罐内。进一步的,燃料油收集装置包括换热器,换热器的壳程进口与调和罐的排气口连通,换热器的壳程出口连通有燃料油暂存罐,燃料油暂存罐与罐盖上的进液口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第三水泵。换热器使挥发的气态燃料油液化,并送入燃料油暂存罐中进行暂存,并通过第三水泵将燃料油暂存罐内的燃料油送回至调和罐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调和罐内设置竖直的助剂加注管道,并在助剂加注管道上设置多个喷头,提高了助剂与燃料油的加注位置,提高了燃料油调和效率,降低燃料油调和成本。2.通过对调和罐的罐体的设置,使罐体为夹层结构,能够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度,选择性对燃料油进行降温或者加热,在夏季时降低燃料油的挥发量,在冬季时保证燃料油的流动性,确保燃料油的调和效率。3.通过燃料油收集装置的设置,能够及时在燃料油调和时,将挥发的燃料油收集,确保燃料油的油品质量。同时,由于燃料油调和时调和罐为密闭环境,为了避免挥发的燃料油使得调和罐内压力增加而出现的安全隐患,燃料油收集装置能够及时将挥发的燃料油气体回收,确保调和罐内压力的正常,提高作业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质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调和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另一种调和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质量控制装置的燃料油收集装置示意图;其中,1.调和罐;2.储油罐;3.助剂储罐;4.阀门;5.第一水泵;6.助剂混合气;7.助剂过滤器;8.助剂混合罐;9.第二水泵;10.燃料油收集装置;11.助剂加注口;12.罐体;13.罐盖;14.助剂加注管道;15.喷头;16.循环泵;18.出水口;19.进水口;41.换热器;42.燃料油暂存罐;43.第三水泵;101.换热器;102.燃料油暂存罐;103.第三水泵;121.外层不锈钢罐体;122.内层不锈钢罐体;123.夹层;131.排气口;132.进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燃料油深加工的质量控制装置,包括调和罐,所述调和罐下部排油口经管道与储油罐连通,所述调和罐的助剂加注口与助剂储罐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和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罐盖,所述罐体中部或所述罐盖上设有助剂加注口;/n所述罐体内设有与所述助剂加注口连接的助剂加注管道,所述助剂加注管道靠近所述罐体内壁且沿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助剂加注口的管径大于所述助剂加注管道的管径;/n所述助剂加注管道上且沿所述助剂加注管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喷头,所述喷头斜向下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燃料油深加工的质量控制装置,包括调和罐,所述调和罐下部排油口经管道与储油罐连通,所述调和罐的助剂加注口与助剂储罐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和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罐盖,所述罐体中部或所述罐盖上设有助剂加注口;
所述罐体内设有与所述助剂加注口连接的助剂加注管道,所述助剂加注管道靠近所述罐体内壁且沿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助剂加注口的管径大于所述助剂加注管道的管径;
所述助剂加注管道上且沿所述助剂加注管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喷头,所述喷头斜向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燃料油深加工的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质量控制装置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所述调和罐经管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燃料油深加工的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斜向下角度为5~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燃料油深加工的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外层不锈钢罐体及内层不锈钢罐体,所述外层不锈钢罐体与所述内层不锈钢罐体之间设有夹层,且所述外层不锈钢罐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外层不锈钢罐体的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如昌李亚军曹剑锋高宏寅徐刚高帅张敏娜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