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湿度测量装置,其用于空气干球温湿度测量,包括保温隔湿壳体用于供被测空气穿过;温度传感器固定在保温隔湿壳体中,且靠近保温隔湿壳体被测空气进入一端,其表面为光滑表面;加热器固定在温度传感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中;混合器固定在加热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中用于提高空气干球温度的均匀性;露点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混合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中用于获得露点温度;取样风机固定在露点温度传感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另一端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温湿度测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避免由于低温高湿环境霜雾造成传感器失效/温湿度测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湿度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湿度测量,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低温高湿环境的温湿度测量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低温高湿环境的温湿度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在家用、商用和汽车用空调制造领域,一些厂家越来越关注空调热泵运行时的性能,甚至会研究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性能。低温高湿环境是空气热泵最容易结霜的条件,研究空气热泵结霜时的性能,受到了许多厂家重视。当空气干球温度>0℃时,饱和相对湿度可达100%RH;当空气干球温度≤0℃时,饱和相对湿度将<100%RH。当空气的霜点温度等于干球温度时,水蒸汽就开始结冰(也称为空气冰面饱和状态),此时空气相对湿度达到这个干球温度下的极值。当空气进入冰面饱和状态时,市场上常规购买到的湿度传感器就无法进行测量。此时,空气中弥漫的霜雾会积在传感器的探头的保护罩上,导致传感器工作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采用内置加热装置的湿度探头,也无法避免霜在保护罩上积累;需要采用带热风除霜装置的湿度传感器。市面上这种带热风除露除霜的湿度传感器,其加热是自动控制的,加热时,湿度传感器测量失效,直到霜被除尽。传感器失效时,传统的做法是保持传感器启动加热前的读数,控制系统也会维持加湿器的输出。这种控制算法,对于工况远离冰面饱和的空气,并且空气中偶尔产生霜雾的环境有一定效果。但对于接近冰面饱和的工况,空气中会频繁产生霜雾,传感器中的加热装置会频繁工作,这会导致环境室的的湿度波动显著。为此,首先需要解决湿度的测量问题。在工况接近冰面饱和时(工况点与饱和点的相对湿度偏差在0~5%RH),由于空气温度和湿度场均匀性的原因,在加湿段下游,空气通常会出现到大量的水雾或霜雾,这些霜雾不仅影响湿度测量,还会造成环境室内出现大量霜雾,导致相对湿度长时间超调,甚至还会大量积累在盘管上,导致冷风机很快停止工作。因此,为了提高控制品质,延长冷风机的工作时间,首先应保证湿度测量准确不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该简化形式的概念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简化,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免由于低温高湿环境霜雾造成传感器失效的温湿度测量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免由于低温高湿环境霜雾造成温湿度测量不准确的温湿度测量方法。低温高湿环境指空气干球温度小于等于0℃,空气相对湿度与空气干球温度对应的冰面饱和状态相对湿度偏差≤5%RH。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空气干球温湿度测量的温湿度测量装置,包括:保温隔湿壳体,其用于供被测空气穿过;从加热器到露点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管道进行了保温隔湿,避免相对湿度降低以及温度均匀性变差;温度传感器,其固定在保温隔湿壳体中,且靠近保温隔湿壳体被测空气进入一端,其表面为光滑表面;可选择的,经过温度传感器的被测空气流速为a,a≥3m/s,由于被测空气有一定的流速,霜雾不会在光滑,(所述光滑是指表面粗糙度应等于或小于3.2μm)的铂电阻表面积聚。可选择的,采用铂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其固定在温度传感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中;可选择的,控制加热器的加热量使干球相对湿度降低5%RH-15%RH,优选为相对湿度降低10%RH。混合器,其固定在加热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中,其用于提高空气干球温度的均匀性;可选的,混合器使空气干球温度均匀性优于0.1℃,即空气干球之间温度差小于0.1℃。露点温度传感器,其固定在混合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中,其用于获得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获得露点温度;可选的,露点温度传感器中的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优于±0.1℃,即测量误差小于±0.1℃,相对湿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优于±2%RH,即测量误差小于±2%RH。取样风机,其固定在露点温度传感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另一端口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空气干球温湿度测量的温湿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被测空气以预设流速测量温度,获得测量温度一,即测量获得的最终温度;可选的,预设流速为a,a≥3m/s。S2,对被测空气进行加热,降低被测空气的相对湿度;可选的,使被测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5%RH-15%RH,优选为相对湿度降低10%RH;S3,提高被测空气干球温度均匀性;可选的,提高被测空气干球温度均匀性优于0.1℃,即空气干球之间温度差小于0.1℃。S4,测量被测空气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得到露点温度;可选的,温度的测量精度优于±0.1℃,相对湿度的测量精度优于±2%RH。S5,根据露点温度和测量温度一,计算得到被测空气初始相对湿度,作为该测量装置获得的湿度。本专利技术的温湿度测量装置,被测空气先经过温度传感器,再经过1个加热器,再经过1个混合器,再经过1个露点温度传感器,再经过1个风机。空气首先经过光滑的铂电阻,由于气流有一定的流速(≥3m/s),霜雾不会在光滑的铂电阻表面积聚,然后经过加热器,降低了空气的相对湿度,控制加热量使相对湿度降低10%RH左右,然后经过混合器,使得空气干球温度的均匀性优于0.1℃,然后通过测量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得到露点温度,再通过计算得到的露点温度和入口温度传感器计算出入口的相对湿度。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温湿度测量装置,在低温高湿环境下,当干球温度传感器精度优于±0.1℃,相对湿度传感器精度优于±2%RH时,所计算出相对湿度精度优于±3%RH(即测量误差小于±3%RH)。本专利技术不仅避免了霜雾对传感器的影响,也具备较高的温湿度测量准确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旨在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一般特性,对说明书中的描述进行补充。然而,本专利技术附图是未按比例绘制的示意图,因而可能未能够准确反映任何所给出的实施例的精确结构或性能特点,本专利技术附图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或限制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涵盖的数值或属性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温湿度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温湿度测量方法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保温隔湿壳体1温度传感器2加热器3混合器4露点温度传感器5取样风机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加以应用,在没有背离专利技术总的设计思路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下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湿度测量装置,其用于空气干球温湿度测量,其特征在于,包括:/n保温隔湿壳体,其用于供被测空气穿过;/n温度传感器,其固定在保温隔湿壳体中,且靠近保温隔湿壳体被测空气进入一端,其表面为光滑表面;/n加热器,其固定在温度传感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中;/n混合器,其固定在加热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中,其用于提高空气干球温度的均匀性;/n露点温度传感器,其固定在混合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中,其用于获得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获得露点温度;/n取样风机,其固定在露点温度传感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另一端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湿度测量装置,其用于空气干球温湿度测量,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隔湿壳体,其用于供被测空气穿过;
温度传感器,其固定在保温隔湿壳体中,且靠近保温隔湿壳体被测空气进入一端,其表面为光滑表面;
加热器,其固定在温度传感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中;
混合器,其固定在加热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中,其用于提高空气干球温度的均匀性;
露点温度传感器,其固定在混合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中,其用于获得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获得露点温度;
取样风机,其固定在露点温度传感器后方的保温隔湿壳体另一端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经过温度传感器的被测空气流速为a,a≥3m/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为铂电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器的加热量使空气相对湿度降低5%RH-15%R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器使空气干球温度均匀性优于0.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宇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