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内窥扫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34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扫描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内窥扫描设备包括第一光传输通道、第二光传输通道、第三光传输通道、二向色镜,以及OCT系统;OCT系统的信号光纤与第三光传输通道连通;第一光传输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二向色镜设置在入口外侧;第一波长的光束从出口进入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后从入口出射至二向色镜以进入第二光传输通道内;信号光纤内第二波长的光束依次经过第三光传输通道和二向色镜从入口进入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并从出口出射至目标物体以产生散射光,散射的第二波长的光束从出口进入第一光传输通道并从入口出射至二向色镜后进入第三光传输通道内。两种波长的光束之间不相互干扰,内窥镜和OCT系统能够同时运行,不会相互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扫描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扫描检测设备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内窥扫描设备。
技术介绍
在现代治疗手段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成像技术应用十分广泛(OCT的原理可以参阅:【李培,杨姗姗,丁志华,李鹏.傅里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激光,2018,45(02):153-163】;OCT的原理也可以参阅:【J.A.Izatt,M.A.Choma.Theoryof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M].SpringerInternationalPublishing,2008.】;OCT的原理也可以参阅:【HuangD,SwansonEA,LinCP,etal.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J].Science,1991,254(5035):1178-1181】;或者OCT的原理也可以辅助参考百度词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请参阅图1,原理是:光源12产生的光经过光纤耦合器13分成两束,一束经过参考臂14反射后返回,另一束通过信号光纤11传输到样品并被样品散射后沿信号光纤11返回,上面两束返回的光束再次干涉形成图像并被探测器15(可选为;光电的探测器)所检测获取。内窥镜是常用的观察设备,通常内窥镜和OCT系统通常单独使用,无法同时使用内窥镜和OCT系统,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扫描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同时使用内窥镜和OCT系统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窥扫描设备包括第一光传输通道、第二光传输通道、第三光传输通道、二向色镜,以及OCT系统;所述OCT系统的信号光纤与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二向色镜设置在所述入口外侧;第一波长的光束从所述出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后从所述入口出射至所述二向色镜以进入所述第二光传输通道内;所述信号光纤内第二波长的光束依次经过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和所述二向色镜从所述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并从所述出口出射至目标物体以产生散射光,散射的第二波长的光束从出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并从所述入口出射至所述二向色镜后进入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波长的光束从所述出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后从所述入口出射并穿过所述二向色镜以进入所述第二光传输通道内;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内的第二波长光束经过所述二向色镜反射后从所述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并从所述出口出射至目标物体以产生散射光;所述散射光从所述出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后从所述入口出射至所述二向色镜并反射至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传输通道内设置有光电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二向色镜之间设置有目镜,所述出口内设置有物镜。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内设置有准直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内还设置有扫描振镜。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内设置有聚焦透镜。进一步地,还包括激光器,所述激光器具有与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并行设置并延伸至所述出口的第一光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内设置有照明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布设并延伸至所述出口的第二光纤、发光件,以及用于将发光件的光耦合进所述第二光纤内的光耦合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窥扫描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窥扫描设备,第一光传输通道伸入所需检测的区域,且出口朝向待检测的目标物体;第一波长的光束(第一波长的光束可选为外部发光器照射目标物体产生的散射光)从出口进入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并从入口出射至二向色镜后进入第二光传输通道内以供用户观察(即当作内窥镜);第二波长的光束从信号光纤进入第三光传输通道后再经过二向色镜从入口进入第一光传输通道内,从入口进入第一光传输通道内的第二波长的光束从出口出射并照射目标物体,目标物体上产生散射光从出口进入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后从入口出射至二向色镜,入口出射至二向色镜的第二波长的光束进入第三光传输通道反馈至信号光纤内,反馈至信号光纤内的第二波长光束再给OCT系统分析;采用不同波段的光束(第一波长光束和第二波长光束)分别用于内窥镜(第一波长光束从第二光传输通道输出以供用户观测)和OCT系统(第二波长光束从第二光传输通道输出以供OCT系统使用),两种波长的光束之间不相互干扰,内窥镜和OCT系统能够同时运行,两者之间不会相互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OCT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窥扫描设备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传输通道的主视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传输通道的右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器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传输通道内透镜的示意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传输通道内透镜的示意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传输通道内透镜的示意图三;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镜的示意图一;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镜的示意图二;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镜的示意图三;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镜的示意图四。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OCT系统;11-信号光纤;12-光源;13-光纤耦合器;14-参考臂;15-探测器;2-激光器;21-第一光纤;31-第一光传输通道;311-入口;312-出口;32-第二光传输通道;33-第三光传输通道;34-二向色镜;41-光电传感器;42-目镜;43-物镜;51-准直器;52-扫描振镜;53-聚焦透镜;6-照明组件;61-第二光纤;62-发光件;63-光耦合器;7-转向棱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窥扫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传输通道、第二光传输通道、第三光传输通道、二向色镜,以及OCT系统;所述OCT系统的信号光纤与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二向色镜设置在所述入口外侧;第一波长的光束从所述出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后从所述入口出射至所述二向色镜以进入所述第二光传输通道内;所述信号光纤内第二波长的光束依次经过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和所述二向色镜从所述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并从所述出口出射至目标物体以产生散射光,散射的第二波长的光束从出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并从所述入口出射至所述二向色镜后进入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窥扫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传输通道、第二光传输通道、第三光传输通道、二向色镜,以及OCT系统;所述OCT系统的信号光纤与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二向色镜设置在所述入口外侧;第一波长的光束从所述出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后从所述入口出射至所述二向色镜以进入所述第二光传输通道内;所述信号光纤内第二波长的光束依次经过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和所述二向色镜从所述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并从所述出口出射至目标物体以产生散射光,散射的第二波长的光束从出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并从所述入口出射至所述二向色镜后进入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扫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束从所述出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后从所述入口出射并穿过所述二向色镜以进入所述第二光传输通道内;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内的第二波长光束经过所述二向色镜反射后从所述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并从所述出口出射至目标物体以产生散射光;所述散射光从所述出口进入所述第一光传输通道内后从所述入口出射至所述二向色镜并反射至所述第三光传输通道内。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姗姗康佳静李新宇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