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属于环保除尘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在旋流子(4)内中心部位设置导流体,所述导流体为圆柱形或圆锥体结构,导流体与旋流子(4)内壁留有间隙,导流体内设有气流通道,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上部与旋流子(4)连通,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下部连接布袋或滤筒(2),布袋或滤筒(2)下方设有密封锥体(10),布袋或滤筒(2)上设有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或气体脉冲反吹清灰装置(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避免粉尘颗粒进入旋流子内螺旋气流,减少旋流子内、外螺旋气流交汇处的粉尘浓度,提高了除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属于环保除尘设备
技术介绍
多管旋风除尘器是由多个小型旋风除尘器组装在一个壳体内并联使用,多管旋风除尘器处理风量和除尘效率要高于旋风除尘器,多管旋风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一样,由于它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制造安装投资少、操作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性能稳定、受含尘气体的浓度和温度影响少、压损中等、动力消耗不大,所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工艺中。多管旋风除尘器的不足之处是与电除尘和布袋或滤筒除尘相比较,除尘效率不高,5um以下的粉尘很难去除掉;含尘烟气进入多管旋风除尘器旋流子后,在旋流子内形成向下的外螺旋气流,外螺旋气流到达旋流子底部后,在中心部位形成一个与外螺旋气流旋转方向相同,向上的内螺旋气流,外螺旋和内螺旋气流交汇处,含有粉尘气流处于紊流状态,会导致一部分粉尘进入内螺旋气流,排出除尘器,如果除尘器下部灰仓出现密封不严情况,进入内螺旋气流的粉尘会更多,除尘效率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能够减少粉尘颗粒进入旋流子内旋流,减少旋流子内、外螺旋气流交汇处的粉尘浓度,提高了除尘效率,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包括由进气管、出气管、旋流子、旋流子进气口、旋流子出气口、导流体、布袋或滤筒、固定密封锥体、灰仓、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或脉冲反吹装置,在旋流子内中心部位设置导流体,所述导流体为圆柱形或圆锥体结构,导流体与旋流子内壁留有间隙,导流体内设有气流通道,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上部与旋流子连通,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下部连接布袋或滤筒,布袋或滤筒下方设有密封锥体,布袋或滤筒上设有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或气体脉冲反吹清灰装置。所述圆柱形或圆锥体结构的导流体的中心线和旋流子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在旋流子的下部为锥筒形,锥筒形底部开口,开口处的内中心部位设置导流体,所述导流体为圆柱形或圆锥体结构,导流体匹配在锥筒形底部开口处,导流体与旋流子下部的锥筒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布袋或滤筒两端为开口结构,布袋或滤筒的上端连接在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上。所述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或气体脉冲反吹清灰装置设置在布袋或滤筒的底部,对布袋或滤筒进行清灰。所述机械振打清灰装置,在布袋或滤筒底部设有固定的密封锥体,密封在布袋或滤筒的下端。机械振打清灰装置能带动布袋或滤筒向上移动,然后下落,使布袋或滤筒上粉尘脱落,同时在布袋或滤筒上移过程中,布袋或滤筒下部与固定的密封锥体之间会出现空隙,布袋或滤筒内的粉尘也会下落灰斗,布袋或滤筒下落后,布袋或滤筒下部与固定的密封锥体之间接触严密没有空隙,起到密封作用。所述气体脉冲反吹清灰装置,在布袋或滤筒内布置反吹管,反吹管四周布满反吹孔,在电磁脉冲阀的作用下,进行脉冲反吹。含尘烟气进入旋流子后,在外螺旋气流的作用下,烟气中的粉尘大部分都集中在旋流子侧壁上,大部分含尘烟气通过旋流子下部侧壁和导流体之间的缝隙进入灰仓,含尘烟气中的大部分粉尘在灰仓内沉降,剩余含尘烟气通过布袋或滤筒过滤粉尘,净化后的洁净气流在旋流子内螺旋气流的吸附下,经过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进入旋流子内旋流中,排出出气管;外螺旋气流分流了内螺旋气流流量,减缓了内外螺旋气流交汇处紊流状况,从而减少了粉尘进入内螺旋气流,提高了除尘效率。所述旋流子为本
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是一部分外螺旋气流进入灰仓,然后从导流体内气流通道进入旋流子内螺旋气流,减少了旋流子内、外螺旋气流交汇处的粉尘浓度,相应的减少了粉尘进入内螺旋气流,提高了除尘效率;二是一部分外螺旋气流从导流体与旋流子下部侧壁的间隙引进灰仓,再经过布袋或滤筒过滤,几乎没有粉尘颗粒进入旋流子内螺旋气流,除尘效率大大增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示意图;图中:灰仓1、布袋或滤筒2、导流体3、旋流子4、进气管5、旋流子出气管6、出气管7、旋流子进气管8、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或气体反吹装置9、密封锥体10、内螺旋气流11、外螺旋气流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包含灰仓1、布袋或滤筒2、旋流子4、进气管5、旋流子出气管6、出气管7、旋流子进气管8,灰仓1设有进气管5和出气管7,多个旋流子4设置在灰仓1内,旋流子4的顶部设有旋流子进气管8,旋流子出气管6的入气口设置在旋流子4的中部,在旋流子4内中心部位设置导流体,所述导流体为圆柱形或圆锥体结构,导流体与旋流子4内壁留有一定间隙,导流体内设有气流通道,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上部与旋流子4连通,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下部连接布袋或滤筒2,布袋或滤筒2下方设有密封锥体10,布袋或滤筒2上设有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或气体脉冲反吹清灰装置9。本技术中的旋流子4上部结构形式和传统多管旋风除尘器一致,不同之处是在旋流子4内中心部位增设导流体,导流体下方设置布袋或滤筒2,布袋或滤筒下方设有密封锥体10,布袋或滤筒2设有的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或气体脉冲反吹清灰装置9;导流体为圆柱形或圆锥体结构,导流体内侧有气流通道,导流体与旋流子4内壁留有一定间隙,上部与旋流子内旋流连通,下部与布袋或滤筒2连接;布袋或滤筒2材质不限于耐高温玻璃纤维等常温和耐高温材料。所述圆柱形或圆锥体结构的导流体的中心线和旋流子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在旋流子的下部为锥筒形,锥筒形底部开口,开口处的内中心部位设置导流体,所述导流体为圆柱形或圆锥体结构,导流体匹配在锥筒形底部开口处,导流体与旋流子下部的锥筒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布袋或滤筒两端为开口结构,布袋或滤筒的上端连接在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上。所述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或气体脉冲反吹清灰装置设置在布袋或滤筒的底部,对布袋或滤筒进行清灰。实施例一,参照附图1,所述气体脉冲反吹清灰装置;在布袋或滤筒内布置反吹管,反吹管四周布满反吹孔,在电磁脉冲阀的作用下,进行脉冲反吹。实施例二,参照附图2,使用机械振打清灰装置,在布袋或滤筒底部设有固定的密封锥体10,密封在布袋或滤筒的下端。机械振打清灰装置能带动布袋或滤筒向上移动,然后下落,使布袋或滤筒上粉尘脱落,同时在布袋或滤筒上移过程中,布袋或滤筒下部与固定的密封锥体之间会出现空隙,布袋或滤筒内的粉尘也会下落灰斗,布袋或滤筒下落后,布袋或滤筒下部与固定的密封锥体之间接触严密没有空隙,起到密封作用。布袋或滤筒2下方与固定的密封锥体10匹配连接,布袋或滤筒2设有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本实施例中,布袋或滤筒匹配的是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机械振打清灰装置能带动布袋或滤筒向上移动,然后下落,使布袋或滤筒上粉尘脱落,同时在布袋或滤筒上移过程中,布袋或滤筒下部与固定的密封锥体10之间会出现空隙,布袋或滤筒内的粉尘也会下落灰斗,布袋或滤筒下落后,布袋或滤筒下部与固定的密封锥体之间接触严密没有空隙,起到密封作用。布袋或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包含灰仓(1)、布袋或滤筒(2)、旋流子(4)、进气管(5)、旋流子出气管(6)、出气管(7)和旋流子进气管(8),灰仓(1)设有进气管(5)和出气管(7),多个旋流子(4)设置在灰仓(1)内,其特征在于:在旋流子(4)内中心部位设置导流体(3),所述导流体为圆柱形或圆锥体结构,导流体与旋流子(4)内壁留有间隙,导流体内设有气流通道,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上部与旋流子(4)连通,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下部连接布袋或滤筒(2),布袋或滤筒(2)匹配设有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或气体脉冲反吹清灰装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包含灰仓(1)、布袋或滤筒(2)、旋流子(4)、进气管(5)、旋流子出气管(6)、出气管(7)和旋流子进气管(8),灰仓(1)设有进气管(5)和出气管(7),多个旋流子(4)设置在灰仓(1)内,其特征在于:在旋流子(4)内中心部位设置导流体(3),所述导流体为圆柱形或圆锥体结构,导流体与旋流子(4)内壁留有间隙,导流体内设有气流通道,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上部与旋流子(4)连通,导流体内的气流通道下部连接布袋或滤筒(2),布袋或滤筒(2)匹配设有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或气体脉冲反吹清灰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或圆锥体结构的导流体中心线和旋流子(4)的中心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庆辉,付光明,樊金锋,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中青冶金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