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利杰专利>正文

一种凝汽器铜管内除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9269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一种凝汽器铜管内除垢系统,该除垢系统包括分别与直流电源正极和负极连接的正极金属滤网和负极金属滤网,正极金属滤网上分布有正极板,负极金属滤网上分布有负极板,每一根冷凝铜管内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均沿冷凝铜管的轴向对称分布,以在两者通电后在两者之间形成竖直方向的电场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电后在每根铜管的两块极板之间形成电场区域,进而使冷凝水中的金属离子向负极板移动并汇聚在负极板处,此时在热交换的作用下,能够结成水垢附着在负极板上,避免了其凝结在冷凝铜管内壁,在清洗时,只需要将金属丝网和负极板取出更换新的即可,从而大大提高了清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凝汽器铜管内除垢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热电厂的蒸汽发电领域的凝汽器,具体的说是一种凝汽器铜管内除垢系统。
技术介绍
凝汽器是将汽轮机排汽冷凝成水的一种换热器,又称复水器,主要用于汽轮机动力装置中,分为水冷凝汽器和空冷凝汽器两种。现有我公司的凝汽器都是水冷凝汽器,其结构如附图1所示,凝汽器1为一个全封闭的空心圆柱壳体101,其直径方向靠近两端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块封板103,两块封板103之间形成冷凝区102,两块封板103与两个端部之间形成两个冷凝水汇聚腔104,在冷凝区102内密布有若干跟冷凝铜管105,这些冷凝铜管10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封板103上,并与两个冷凝水汇聚腔104连通,在壳体101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凝水进口107和冷凝水出口106,从冷凝水进口107进入的冷凝水先进入与其紧挨的一个冷凝水汇聚腔104内,之后通过冷凝铜管105流入到另一个冷凝水汇聚腔104内,并由冷凝水出口106排出,而在壳体101侧面的两侧(即冷凝区102的两侧)分别设置蒸汽进口109和凝结水出口108,这样在蒸汽从蒸汽进口109进入冷凝区102后,会与冷凝铜管105外壁接触,在此过程中与冷凝铜管105内的冷凝水发生热交换,温度降低并在冷凝铜管105表面凝结成水后通过凝结水出口108排出,当然部分蒸汽也会从凝结水出口108排出。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成本,冷凝器中冷凝铜管105中通入的冷凝水一般都是自来水,我公司所采用的则是采煤过程中产生的地质水(地下水),由于我公司地处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水质较硬,其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等金属离子,在用作凝汽器的冷凝循环水时,由于热交换后会在冷凝铜管105内壁产生水垢,从而导致热阻增大,排气温度增高,这就需要定期清除冷凝铜管内的水垢。现有的清除水垢方式,一般是将冷凝器的两端打开,再连上液体泵,向冷凝铜管内先泵入酸性清洗液进行清洗,这种方式需要打开冷凝器,而且在清洗完毕后还需要重新安装,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工序复杂,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我公司冷凝器的冷凝铜管内水垢清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凝汽器铜管内除垢系统,该除垢系统的主体是分别与直流电源正极和负极连接的金属丝网,这两个金属丝网分别位于两个冷凝水汇聚腔内,在两个金属丝网上分别设置若干伸入冷凝铜管内的弧形电极板,从而在每根冷凝铜管内分别形成相对设置的正极板和负极板,这样在通电后形成电场,进而使冷凝水中的金属离子向负极板移动并结成水垢附着在负极板上,避免了其凝结在冷凝铜管内壁,在清洗时,只需要将金属丝网和负极板取出更换新的即可,从而大大提高了清洗效率。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凝汽器铜管内除垢系统,该除垢系统设置在凝汽器的两个冷凝水汇聚腔内,包括分别与直流电源正极和负极连接的正极金属滤网和负极金属滤网,其中,正极金属滤网设置在与冷凝水进口连通的冷凝水汇聚腔内,其上分布有若干断面呈弧形的正极板,且这些正极板与凝汽器内冷凝铜管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并一一伸入到与其对应的冷凝铜管且延伸至冷凝铜管的另一端;所述负极金属滤网设置在与冷凝水出口连通的冷凝水汇聚腔内,其上分布有若干断面呈弧形的负极板,且这些负极板与凝汽器内冷凝铜管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并一一伸入到与其对应的冷凝铜管内且延伸至冷凝铜管的另一端;每一根冷凝铜管内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均沿冷凝铜管的轴向对称分布,且正极板处于负极板的上方,以在两者通电后在两者之间形成竖直方向的电场区域;所述的冷凝水出口设置在将冷凝水汇聚腔密闭的可打开端盖上,以使打开该端盖后,能够将负极金属滤网及其上连接的负极板取出和更换。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弧形内壁相对设置,且两者的弧形内壁上交错分布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凹陷和弧形凸棱。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为厚度1-1.5mm的金属钨板,且金属钨板的表面覆盖有氧化镁涂层,涂层厚度为0.2-0.5mm。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凝汽器还设置有与除垢系统匹配使用的自动清洗系统,该自动清洗系统包括与一封闭腔,该封闭腔的底部与冷凝水进口一侧的冷凝水汇聚腔连通,在封闭腔内设置有移动基座,且移动基座与封闭腔的顶部之间具有空间以形成液压腔,通过向该液压腔内注入液压油或抽出液压油,从而驱动移动基座沿封闭腔内壁移动至冷凝水汇聚腔内,或从冷凝水汇聚腔内移动至封闭腔内;所述移动基座为圆柱状,且其直径大于凝汽器内封板的直径,以使移动基座进入到冷凝水汇聚腔内时,能够将封板上所有的冷凝铜管的管口遮挡;所述移动基座背离冷凝水进口的一侧为L形的实体部,靠近冷凝水进口的一侧为空腔部,且该空腔部内具有竖直方向的隔板,且隔板将空腔分隔为靠近冷凝水进口一侧的清洗剂腔和远离冷凝水进口一侧的液压油腔;所述实体部上分布有若干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安装孔,而在隔板402上设置有与这些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贯穿孔,且当移动基座进入到冷凝水汇聚腔内时,这些安装孔与封板上冷凝铜管的管口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均设置有一个活动式喷头组件;所述活动式喷头组件包括处于安装孔内且尾部穿过隔板上贯穿孔伸入到清洗剂腔内并抵住清洗剂腔侧壁的空心内圆管,空心内圆管的首端固定有喷头板,环绕空心内圆管的外部设置有外套管,外套管为具有褶皱的橡胶套管,其首端固定在喷头板上,尾端固定在安装孔内,且外套管与空心内圆管之间形成的外容腔与液压油腔连通,在实体部靠近液压腔的一端具有贯通其厚度方向的液压油通道,且当移动基座进入到冷凝水汇聚腔内时,该液压油通道将外部的液压管路Ⅰ与液压油腔连通,通过向液压油腔内注入液压油,从而使外套管的褶皱伸展进而使喷头板伸出安装孔并穿过正极金属滤网上设有的通过孔探入与其对应的冷凝铜管内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位置,或通过抽出液压油腔内的液压油,进而使外套管恢复褶皱状态,并使喷头板从冷凝铜管内缩回到实体部的安装孔内;所述空心内圆管的尾端开口,以在喷头板伸出时,空心内圆管的尾端脱离与清洗剂腔侧壁的接触,并与清洗剂腔连通形成清洗剂通道;所述喷头板上设置有若干喷孔,这些喷孔的一端分别朝向正极板和负极板,另一端与空心内圆管的内腔连通;所述清洗剂腔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口,以使在移动基座进入到冷凝水汇聚腔内时,通过该进液口向清洗剂腔内注入酸性清洗剂,并使酸性清洗剂通过空心内圆管内腔和喷孔喷向正极板和负极板,以对其进行清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安装孔朝向液压油腔一端的孔口处具有围绕孔口外扩的圆形凹坑,且在凹坑内侧壁设置内螺纹,所述外套管的端部固定在一螺纹套管底部,且螺纹套管外壁的外螺纹与圆形凹坑内侧壁的内螺纹形成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外套管的固定。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空心内圆管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填充部,该填充部与空心内圆管的内壁之间形成供酸性清洗剂通过的内容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环绕所述空心内圆管的尾端分布有外扩的挡圈,同时在隔板的贯穿孔周围分布有与挡圈形状和大小匹配的凹陷部,且当外套管在液压油压力作用下伸展至极限位置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凝汽器铜管内除垢系统,该除垢系统(2)设置在凝汽器(1)的两个冷凝水汇聚腔(104)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直流电源(8)正极和负极连接的正极金属滤网(203)和负极金属滤网(204),其中,正极金属滤网(203)设置在与冷凝水进口(107)连通的冷凝水汇聚腔(104)内,其上分布有若干断面呈弧形的正极板(201),且这些正极板(201)与凝汽器(1)内冷凝铜管(105)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并一一伸入到与其对应的冷凝铜管(105)且延伸至冷凝铜管(105)的另一端;所述负极金属滤网(204)设置在与冷凝水出口(106)连通的冷凝水汇聚腔(104)内,其上分布有若干断面呈弧形的负极板(202),且这些负极板(202)与凝汽器(1)内冷凝铜管(105)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并一一伸入到与其对应的冷凝铜管(105)内且延伸至冷凝铜管(105)的另一端;每一根冷凝铜管(105)内的正极板(201)和负极板(202)均沿冷凝铜管(105)的轴向对称分布,且正极板(201)处于负极板(202)的上方,以在两者通电后在两者之间形成竖直方向的电场区域(205);所述的冷凝水出口(106)设置在将冷凝水汇聚腔(104)密闭的可打开端盖上,以使打开该端盖后,能够将负极金属滤网(204)及其上连接的负极板(202)取出和更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凝汽器铜管内除垢系统,该除垢系统(2)设置在凝汽器(1)的两个冷凝水汇聚腔(104)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直流电源(8)正极和负极连接的正极金属滤网(203)和负极金属滤网(204),其中,正极金属滤网(203)设置在与冷凝水进口(107)连通的冷凝水汇聚腔(104)内,其上分布有若干断面呈弧形的正极板(201),且这些正极板(201)与凝汽器(1)内冷凝铜管(105)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并一一伸入到与其对应的冷凝铜管(105)且延伸至冷凝铜管(105)的另一端;所述负极金属滤网(204)设置在与冷凝水出口(106)连通的冷凝水汇聚腔(104)内,其上分布有若干断面呈弧形的负极板(202),且这些负极板(202)与凝汽器(1)内冷凝铜管(105)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并一一伸入到与其对应的冷凝铜管(105)内且延伸至冷凝铜管(105)的另一端;每一根冷凝铜管(105)内的正极板(201)和负极板(202)均沿冷凝铜管(105)的轴向对称分布,且正极板(201)处于负极板(202)的上方,以在两者通电后在两者之间形成竖直方向的电场区域(205);所述的冷凝水出口(106)设置在将冷凝水汇聚腔(104)密闭的可打开端盖上,以使打开该端盖后,能够将负极金属滤网(204)及其上连接的负极板(202)取出和更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凝汽器铜管内除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201)和负极板(202)的弧形内壁相对设置,且两者的弧形内壁上交错分布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凹陷(208)和弧形凸棱(2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凝汽器铜管内除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201)和负极板(202)为厚度1-1.5mm的金属钨板,且金属钨板的表面覆盖有氧化镁涂层,涂层厚度为0.2-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凝汽器铜管内除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1)还设置有与除垢系统(2)匹配使用的自动清洗系统,该自动清洗系统包括与一封闭腔(3),该封闭腔(3)的底部与冷凝水进口(107)一侧的冷凝水汇聚腔(104)连通,在封闭腔(3)内设置有移动基座(4),且移动基座(4)与封闭腔(3)的顶部之间具有空间以形成液压腔(301),通过向该液压腔(301)内注入液压油或抽出液压油,从而驱动移动基座(4)沿封闭腔(3)内壁移动至冷凝水汇聚腔(104)内,或从冷凝水汇聚腔(104)内移动至封闭腔(3)内;
所述移动基座(4)为圆柱状,且其直径大于凝汽器(1)内封板(103)的直径,以使移动基座(4)进入到冷凝水汇聚腔(104)内时,能够将封板(103)上所有的冷凝铜管(105)的管口遮挡;
所述移动基座(4)背离冷凝水进口(107)的一侧为L形的实体部(401),靠近冷凝水进口(107)的一侧为空腔部,且该空腔部内具有竖直方向的隔板(402),且隔板(402)将空腔分隔为靠近冷凝水进口(107)一侧的清洗剂腔(403)和远离冷凝水进口(107)一侧的液压油腔(404);
所述实体部(401)上分布有若干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安装孔(406),而在隔板(402)上设置有与这些安装孔(406)一一对应的贯穿孔,且当移动基座(4)进入到冷凝水汇聚腔(104)内时,这些安装孔(406)与封板(103)上冷凝铜管(105)的管口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安装孔(406)内均设置有一个活动式喷头组件(5);
所述活动式喷头组件(5)包括处于安装孔(406)内且尾部穿过隔板(402)上贯穿孔伸入到清洗剂腔(403)内并抵住清洗剂腔(403)侧壁的空心内圆管(501),空心内圆管(501)的首端固定有喷头板(503),环绕空心内圆管(501)的外部设置有外套管(502),外套管(502)为具有褶皱的橡胶套管,其首端固定在喷头板(503)上,尾端固定在安装孔(406)内,且外套管(502)与空心内圆管(501)之间形成的外容腔(504)与液压油腔(404)连通,在实体部(401)靠近液压腔(301)的一端具有贯通其厚度方向的液压油通道(405),且当移动基座(4)进入到冷凝水汇聚腔(104)内时,该液压油通道(405)将外部的液压管路Ⅰ(705)与液压油腔(404)连通,通过向液压油腔(404)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利杰马拴长古江华张留峰岳威
申请(专利权)人:周利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