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藏箱及其使用方法,冷藏箱包括箱本体和吸附部,箱本体的外侧分别布置有第一腔体壁,第一腔体壁外相对布置有第二腔体壁,第一腔体壁和第二腔体壁之间的空间为蒸发腔,第一腔体壁朝向蒸发腔的一侧布置有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水材料;吸附部具有吸附腔,吸附腔通过换热管道与蒸发腔连通,换热管道布置有阀门,吸附腔中布置有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附剂。吸水材料布置在蒸发腔中靠近箱本体的内壁,制冷剂从吸水材料中蒸发制冷时,使得制冷剂传递至箱本体中的制冷量最大化,增大制冷量利用率,改善冷藏效果。冷藏箱结构合理,方便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冷链运输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藏箱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链运输
,特别涉及一种冷藏箱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据悉,我国需要冷链服务的产品市场预计总价值超过3万亿元,如果冷链成本按最保守的5%计算,冷链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显示出我国的冷链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已有的小型便携式冷藏箱及其蒸发腔体普遍采用以下三种技术:1、压缩机制冷技术压缩机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固定应用式制冷,其中蒸发腔体以平板壁式腔体/换热器组合的形式构成。由于压缩机耐冲击和抗震动、抗倾斜等能力较差,长期无法在移动中运行使用,同时其需要电源驱动,一般安装在专门的冷藏汽车上,体积较大,噪音较高,成本较高。这种蒸发腔体体积较大,且不适用于其他形式的冷藏箱。2、半导体制冷技术半导体制冷技术所采用的蒸发腔体以风扇及散热器为主,它的能源效率非常差,冷却效果有限,有P-N结特性,使得制冷系统断电处于保温运输状态时,会反向传热。3、冰蓄冷技术冰蓄冷技术所采用的蒸发腔体与货物容器腔体相重合,以平板壁式腔体为主,主要功能为保温。这种技术存在温度控制困难、消耗品,无法控制制冷启动等缺点,循环利用性较差。这些现有技术的不足促使冷链运输技术的革新,使得对新兴的低温运输及配送设备以及新型关键部件的研发迫在眉睫,例如:无源冷藏箱作为冷链物流的配送主要工具之一,其所采用的蒸发腔体的性能优劣极大的影响了无源冷藏箱的整体性能。现有的蒸发腔体大部分为普通的平板壁式腔体,其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差,箱内温度偏低,有效储存空间较小,平均融化时间偏短,从而限制了冷链运输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改善冷藏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藏箱及其使用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冷藏箱包括箱本体和吸附部,所述箱本体的外侧分别布置有第一腔体壁,所述第一腔体壁外相对布置有第二腔体壁,所述第一腔体壁和所述第二腔体壁之间的空间为蒸发腔,所述第一腔体壁朝向所述蒸发腔的一侧布置有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水材料;所述吸附部具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通过换热管道与所述蒸发腔连通,所述换热管道布置有阀门,所述吸附腔中布置有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附剂。进一步,所述第一腔体壁朝向所述蒸发腔的一侧成型有网格状凹槽,所述吸水材料布置在所述网格状凹槽中。进一步,所述网格状凹槽包括若干个仿生树叶叶脉槽体,所述仿生树叶叶脉槽体包括主脉凹槽,所述主脉凹槽从所述第一腔体壁的底部延伸至顶部,所述主脉凹槽成型有若干个支脉凹槽。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主脉凹槽之间的支脉凹槽对应连通。进一步,所述蒸发腔的底部布置有储液结构。进一步,所述网格状凹槽的底部连通至所述储液结构。进一步,所述吸水材料凸出于所述网格状凹槽。进一步,所述第一腔体壁与所述第二腔体壁之间布置有若干个支撑柱。进一步,所述吸水材料为玻璃纤维、绒布、羊绒毛、吸水树脂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冷藏箱的使用方法具体为:制冷前的初始状态下,蒸发腔中已吸附有制冷剂,制冷过程如下,打开换热管道的阀门,吸附腔与蒸发腔连通,蒸发腔中气压降低,储存在吸水材料中的制冷剂在低压中开始蒸发制冷,产生制冷量,制冷量透过第一腔体壁使箱本体中的货物受冷,当不需要制冷时,关闭换热管道的阀门,使吸附腔和蒸发腔断开连通;解吸再生前的初始状态下,吸附腔中吸附剂达到饱和,解吸再生过程如下,向吸附腔中输入外部热量,吸附腔和吸附剂温度升高,使吸附剂处于脱附状态,液态制冷剂从吸附剂中解吸出来,变成气态制冷剂,且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同时,向箱本体内注入常温或低温水,从而使第一腔体壁的温度降低,打开换热管道的阀门,吸附腔与蒸发腔连通,气态制冷剂从高压的吸附腔通过换热管道流通至蒸发腔体中,高温的气态制冷剂接触低温的第一腔体壁时,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解吸再生完成后,关闭换热管道的阀门,使吸附腔与蒸发腔断开连通。有益效果:箱本体外侧布置蒸发腔,蒸发腔中靠近箱本体的内壁布置吸水材料,制冷剂从吸水材料中蒸发制冷时,使得制冷剂传递至箱本体中的制冷量最大化,增大制冷量利用率,改善冷藏效果。冷藏箱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冷链运输
附图说明图1为冷藏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箱本体、蒸发腔的分解结构图;图3为第一腔体壁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藏箱,其包括箱本体15和吸附部13,吸附部13位于箱本体15的下方。箱本体15的上部为敞口,敞口处布置有盖体,盖体采用隔热材料制成。箱本体15的外侧分别布置有第一腔体壁11,例如:箱本体15具有四个侧壁,则第一腔体壁11的数量为四个。第一腔体壁11外相对布置有第二腔体壁12,第一腔体壁11和第二腔体壁12之间的空间为蒸发腔,蒸发腔用于产生制冷量,蒸发腔环绕箱本体15布置,制冷和保冷效果好。吸附部13具有吸附腔,吸附腔通过换热管道14与蒸发腔连通,换热管道14布置有阀门。第一腔体壁11朝向蒸发腔的一侧布置有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水材料,吸附腔中布置有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附剂,吸附剂可为硅胶、分子筛、吸湿盐、活性炭、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某些实施例中,第二腔体壁12成型有用于安装换热管道14的换热口18。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冷藏箱的使用方法中,冷藏箱的制冷过程如下:制冷前的初始状态下,蒸发腔中已吸附有制冷剂。打开换热管道14的阀门,吸附腔与蒸发腔连通,由于吸附腔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蒸发腔中气压降低,储存在吸水材料中的制冷剂在低压中开始蒸发制冷,产生制冷量,制冷量透过第一腔体壁11使箱本体15中的货物受冷。当不需要制冷时,关闭换热管道14的阀门,使吸附腔和蒸发腔断开连通。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冷藏箱的使用方法中,冷藏箱的解吸再生过程如下:解吸再生前的初始状态下,吸附腔中吸附剂达到饱和。解吸时向吸附腔中输入外部热量,吸附腔和吸附剂温度升高,使吸附剂处于脱附状态,液态制冷剂从吸附剂中解吸出来,变成气态制冷剂,且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同时,向箱本体15内注入常温或低温水,从而使第一腔体壁11的温度降低,打开换热管道14的阀门,吸附腔与蒸发腔连通,由于压差,气态制冷剂从高压的吸附腔通过换热管道14流通至蒸发腔体中,高温的气态制冷剂接触低温的第一腔体壁11时,由于巨大的温差,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解吸再生完成后,关闭换热管道14的阀门,使吸附腔与蒸发腔断开连通。某些实施例中,解吸时向吸附腔中输入的外部热量,可以采用输入热水或热油等方式。某些实施例中,蒸发腔的底部布置有储液结构16。制冷前的初始状态下,储液结构16中存有制冷剂。某些实施例中,网格状凹槽的底部连通至储液结构16。解吸再生过程中,气态制冷剂接触第一腔体壁11遇冷凝聚成液态制冷剂后,向下流动储存在储液结构16中。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体壁11朝向蒸发腔的一侧成型有网格状凹槽,吸水材料布置在网格状凹槽中。网格状凹槽布满在第一腔体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藏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本体(15),所述箱本体(15)的外侧分别布置有第一腔体壁(11),所述第一腔体壁(11)外相对布置有第二腔体壁(12),所述第一腔体壁(11)和所述第二腔体壁(12)之间的空间为蒸发腔,所述第一腔体壁(11)朝向所述蒸发腔的一侧布置有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水材料;/n吸附部(13),所述吸附部(13)具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通过换热管道(14)与所述蒸发腔连通,所述换热管道(14)布置有阀门,所述吸附腔中布置有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附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藏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本体(15),所述箱本体(15)的外侧分别布置有第一腔体壁(11),所述第一腔体壁(11)外相对布置有第二腔体壁(12),所述第一腔体壁(11)和所述第二腔体壁(12)之间的空间为蒸发腔,所述第一腔体壁(11)朝向所述蒸发腔的一侧布置有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水材料;
吸附部(13),所述吸附部(13)具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通过换热管道(14)与所述蒸发腔连通,所述换热管道(14)布置有阀门,所述吸附腔中布置有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附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壁(11)朝向所述蒸发腔的一侧成型有网格状凹槽,所述吸水材料布置在所述网格状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凹槽包括若干个仿生树叶叶脉槽体,所述仿生树叶叶脉槽体包括主脉凹槽,所述主脉凹槽从所述第一腔体壁(11)的底部延伸至顶部,所述主脉凹槽成型有若干个支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主脉凹槽之间的支脉凹槽对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冷藏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腔的底部布置有储液结构(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凹槽的底部连通至所述储液结构(16)。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龙潜,吴池力,贺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