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其限定有进风口和至少一个送风口;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主风扇,设置在壳体内,用于促使室内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壳体与换热器换热后,再流向送风口;和至少一个导风机构,每个导风机构设置在一个送风口处,其包括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的安装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至少一个导流风扇,以便通过开启导流风扇对送风口的出风进行增压,并通过转动安装架调节送风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传统家用空调通常为柜机或挂机,无论是柜机还是挂机,其送风口通常设置有导风板和摆叶等导风机构进行风向调节。然而,导风板和摆叶在导风过程中,气流方向强行转变,其能量损失较大,使送风力度受到影响,从而影响送风距离,空调整机效率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避免因设置导风板和摆叶进行导风而引起能量损失,从而增加送风距离,提升整机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使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更加顺畅、进风量更高,且美化空调室内机的底部外观。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要使空调室内机的噪声更小、风量更高。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其限定有进风口和至少一个送风口;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主风扇,设置在壳体内,用于促使室内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壳体与换热器换热后,再流向送风口;和至少一个导风机构,每个导风机构设置在一个送风口处,其包括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的安装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至少一个导流风扇,以便通过开启导流风扇对送风口的出风进行增压,并通过转动安装架调节送风方向。可选地,每个送风口为长条状;每个导风机构包括多个导流风扇,多个导流风扇沿送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列;且安装架可绕一平行于送风口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可选地,安装架包括:方框;设置在方框内的多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用于安装一个导流风扇;两个同轴设置的安装轴,分别从方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伸出,以用于与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导风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其安装于壳体,用于驱动安装轴转动,从而带动安装架转动。可选地,导风机构仅覆盖对应的送风口的部分区域,以允许壳体内的部分风未经导风机构加压,从送风口的其余区域直接吹出。可选地,每个导流风扇为轴流风扇。可选地,空调室内机为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壳体的顶部用于固定于屋顶,进风口位于壳体底部,至少一个送风口位于壳体侧部。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流盘,设置在壳体下方,用于引导室内空气从导流盘的周缘各处,经导流盘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流向进风口。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增压风扇,设置在进风口处,用于促使室内空气流向进风口,以提升进风口的进风量。可选地,主风扇为层流风扇,其包括:多个环形盘片,其平行间隔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轴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共线;和电机,用于驱动多个环形盘片旋转,以使靠近多个环形盘片表面的空气边界层因粘性效应被多个环形盘片带动由内向外旋转移动形成层流风。可选地,对于多个环形盘片,相邻两个环形盘片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在送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机构,导风机构包括可转动的安装架和至少一个导流风扇。导流风扇能够对送风口的出风进行增压,使风以较高压力吹出,送风距离极大。而且,送风口出风更加快速、顺畅,也使壳体内的气流更加顺畅,会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主风扇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空调的整机效率。安装架能够带动导流风扇转动,使导流风扇朝向不同方向吹风,实现了送风方向的调节。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采用导风板和摆叶进行导流时,因气流风向被强行改变所导致的能量损失较大,而最终影响送风距离的问题。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可为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吊装在屋顶,进风口位于底部,送风口位于侧部。如此,可在侧部设置多个送风口,多个送风口朝向不同方向,可以做到四周出风、周向360°全方位送风。并且,因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安装位置较高,使得其出风覆盖范围也极大。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壳体底部进风口的下方还设置导流盘,使风从导流盘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流向进风口。相比于使风从壳体底部直接竖直向上进入壳体的方案,设置导流盘使得吊顶式室内机的底部外观(其底部主要面向用户)更加美观,避免壳体底部布置复杂的进风格栅影响外观。而且,这样也使进风方向接近于水平方向,而出风方向也是接近于水平方向的,两者夹角更小,使得风扇能耗以及噪声都有所降低。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采用层流风扇,且使相邻两个环形盘片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可有效提升层流风扇的风量,使得层流风扇的出风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此外,层流风扇通过粘性效应实现层流送风,降低传统风扇对叶片的使用甚至可以不增加叶片即可满足风量的要求,送风过程噪声小、风量高,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进风口处设置有增压风扇,能实现进风口的进气增压,使进气量增大,从而增加了室内机的风量,提升了制冷量/制热量,最终提升了整机效率。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仰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导风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层流风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层流风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层流风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层流风扇的送风原理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层流风扇的速度分布和受力分布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层流风扇的空气循环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层流风扇的多个环形盘片间距渐变与风量和风压的关系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层流风扇的电机转速与风量和风压的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未图示)一同构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制冷/制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仰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本专利技术对于空调室内机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可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图1至图3意以吊顶式空调室内机为例,对本明进行介绍。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0、换热器400、主风扇300以及至少一个导风机构500。壳体100限定有进风口110和至少一个送风口120。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其限定有进风口和至少一个送风口;/n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n主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促使室内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再流向所述送风口;和/n至少一个导风机构,每个所述导风机构设置在一个所述送风口处,其包括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安装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至少一个导流风扇,以便通过开启所述导流风扇对所述送风口的出风进行增压,并通过转动所述安装架调节送风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限定有进风口和至少一个送风口;
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主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促使室内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再流向所述送风口;和
至少一个导风机构,每个所述导风机构设置在一个所述送风口处,其包括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安装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至少一个导流风扇,以便通过开启所述导流风扇对所述送风口的出风进行增压,并通过转动所述安装架调节送风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送风口为长条状;
每个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多个所述导流风扇,所述多个导流风扇沿所述送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列;且
所述安装架可绕一平行于所述送风口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
方框;
设置在所述方框内的多个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用于安装一个所述导流风扇;
两个同轴设置的安装轴,分别从所述方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伸出,以用于与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且
所述导风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其安装于所述壳体,用于驱动所述安装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安装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机构仅覆盖对应的所述送风口的部分区域,以允许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宝升,张蕾,王永涛,关婷婷,戴现伟,李英舒,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