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压伤皮肤的吸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09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压伤皮肤的吸氧管,包括总吸氧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总吸氧管顶端与第一支管中段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第一支管两端分别通过马蹄形接头与第二支管的两端连接并相通,所述第二支管中部设有符合鼻孔设计的一对鼻吸孔,所述一对鼻吸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吊耳,其中一侧吊耳上固定连接有梭形网状头套,梭形网状头套的自由端可拆卸的连接另一侧吊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方法简单实用,耗材经济,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解决了吸氧管的支管因悬挂固定在耳后擦伤耳后皮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压伤皮肤的吸氧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新型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压伤皮肤的吸氧管。
技术介绍
吸氧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一次性吸氧管是吸氧时的必要装置。一次性吸氧管是由一根总吸管,连通两只支管,支管的末端有鼻吸端。吸氧时,将总吸管的一端与氧气罐和管道氧气的出口相连,鼻吸端放在鼻腔,为了固定吸氧管,将两分支管绕到耳后,并适度拉紧分支管上的管套。这种固定方式在长时间使用会压伤皮肤。本技术一种防止压伤皮肤的吸氧管通过一种简单的设计理念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压伤皮肤的吸氧管,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止压伤皮肤的吸氧管,包括总吸氧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总吸氧管顶端与第一支管中段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第一支管两端分别通过马蹄形接头与第二支管的两端连接并相通,所述第二支管中部设有符合鼻孔设计的一对鼻吸孔,所述一对鼻吸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吊耳,其中一侧吊耳上固定连接有梭形网状头套,梭形网状头套的自由端可拆卸的连接另一侧吊耳。所述马蹄形接头包括内部中空的U型通管和位于“U”形开口内部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中部设有绳子。所述U型通管一端与第一支管末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管末端固定连接。这种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连接部位的硬度,保证不因绳子的悬挂使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出现对折而影响吸氧通畅的目的和提高吸氧管使用效果。使用时,先将总吸氧管底端连通供氧装置,打开供氧装的开关,确定吸氧通畅,氧流量适度的情况下,再将绳子系在脖子后面,调整好位置使马蹄形接头处于锁骨后面,使第二支管部分处于松弛状态,这样既不影响进食,又不影响转头活动。然后将鼻吸孔置于鼻孔内,最后将梭形网状头套从头部后顶穴位置绕过,把可自由活动端的梭形网状头套另一端调整好固定另一只吊耳上。吸氧结束后,解开梭形网状头套自由端和脖子后面的绳子,取下吸氧管,关闭供氧装置的总开关,停止供氧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方法简单实用,耗材经济,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解决了吸氧管的支管因悬挂固定在耳后擦伤耳后皮肤的问题。所述马蹄形接头设计提高了连接部位的硬度,保证不因绳子的悬挂使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出现对折而影响吸氧通畅的目的和提高吸氧管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马蹄形接头详图;图中:1-梭形网状头套,2-U型通管,3-绳子,4-总吸氧管,5-第一支管,6-吊耳,7-鼻吸孔,8-第二支管,9-马蹄形接头,10-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压伤皮肤的吸氧管,包括总吸氧管4、第一支管5和第二支管8,所述总吸氧管4顶端与第一支管5中段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第一支管5两端分别通过马蹄形接头9与第二支管8的两端连接并相通,所述第二支管8中部设有符合鼻孔设计的一对鼻吸孔7,该对鼻吸孔7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吊耳6,其中一侧吊耳6上固定连接有梭形网状头套1,梭形网状头套的自由端可拆卸的连接另一侧吊耳6。如图2所示,所述马蹄形接头9包括内部中空的U型通管2和位于“U”形开口内部的固定片10,所述固定片10中部设有绳子3。所述U型通管2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管5末端,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管8末端。这种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连接部位的硬度,保证不因绳子的悬挂使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出现对折而影响吸氧通畅的目的和提高吸氧管使用效果。使用时,先将总吸氧管底端连通供氧装置,打开供氧装的开关,确定吸氧通畅,氧流量适度的情况下,再将绳子系在脖子后面,调整好位置使马蹄形接头处于锁骨后面,使第二支管部分处于松弛状态,这样既不影响进食,又不影响转头活动。然后将鼻吸孔置于鼻孔内,最后将梭形网状头套从头部后顶穴位置绕过,把可自由活动端的梭形网状头套另一端调整好固定另一只吊耳上。吸氧结束后,解开梭形网状头套自由端和脖子后面的绳子,取下吸氧管,关闭供氧装置的总开关,停止供氧即可。本技术简单实用,耗材经济,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解决了吸氧管的支管因悬挂固定在耳后擦伤耳后皮肤的问题。所述马蹄形接头设计提高了连接部位的硬度,保证不因绳子的悬挂使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出现对折而影响吸氧通畅的目的和提高吸氧管使用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压伤皮肤的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总吸氧管(4)、第一支管(5)和第二支管(8),所述总吸氧管(4)顶端与第一支管(5)中段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第一支管(5)两端分别通过马蹄形接头(9)与第二支管(8)的两端连接并相通,所述第二支管(8)中部设有符合鼻孔设计的一对鼻吸孔(7),所述一对鼻吸孔(7)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吊耳(6),其中一侧吊耳(6)上固定连接有梭形网状头套(1),梭形网状头套的自由端可拆卸的连接另一侧吊耳(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压伤皮肤的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总吸氧管(4)、第一支管(5)和第二支管(8),所述总吸氧管(4)顶端与第一支管(5)中段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第一支管(5)两端分别通过马蹄形接头(9)与第二支管(8)的两端连接并相通,所述第二支管(8)中部设有符合鼻孔设计的一对鼻吸孔(7),所述一对鼻吸孔(7)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吊耳(6),其中一侧吊耳(6)上固定连接有梭形网状头套(1),梭形网状头套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瑞君彭敏解荣黄妹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