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丽文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介入手术用输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072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介入手术用输液架,包括滑轮和立杆,所述立杆的底部与相连接滑轮,立杆的顶部开口内套入副杆,立杆侧部啮合的第一旋钮与副杆的外壁紧密相接;所述副杆上分别固定加压挂架和第一限位框,副杆的顶端开口内套入主杆,副杆侧部啮合的第二旋钮与主杆的外壁紧密相接,主杆上分别固定输液挂架和第二限位框。本新型介入手术用输液架,一组吊水瓶和加压器上连接输液管插入竖直位置上的限管环内,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外力的推动可以将输液管推至限管环内,输液管在限管环内,对整个输液的设备进行线路规划整理,达到对输液管和设备进行整组的分类整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介入手术用输液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新型介入手术用输液架。
技术介绍
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临床上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脑膜瘤,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颈内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肾动脉支架成型术等患者现多放弃传统的开颅、开腹手术,采用介入手术治疗,其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系数高、并发症较少、术后疗效较好,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神经介入手术常需用5至6个动脉加压冲洗管路如动脉造影管路、导引导管管路、栓塞微导管管路、支架置入管路、血流导向装置管路、备用管路及静脉输液管道,而现使用的手术床自带输液架,当手术时多管同时加压或抢救患者时,管路较多易打结,无法区分;导致术中可能发生空气栓塞、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甚至造成患者残疾、死亡;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介入手术用输液架,具有输液管线路进行分类整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介入手术用输液架,包括滑轮和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介入手术用输液架,包括滑轮(1)和立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的底部与相连接滑轮(1),立杆(2)的顶部开口内套入副杆(3),立杆(2)侧部啮合的第一旋钮(21)与副杆(3)的外壁紧密相接;/n所述副杆(3)上分别固定加压挂架(31)和第一限位框(32),副杆(3)的顶端开口内套入主杆(4),副杆(3)侧部啮合的第二旋钮(33)与主杆(4)的外壁紧密相接,主杆(4)上分别固定输液挂架(41)和第二限位框(42);/n所述加压挂架(31)和输液挂架(41)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框(32)和第二限位框(42)的上方,第一限位框(32)和第二限位框(42)的外径处均匀分布限管槽(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介入手术用输液架,包括滑轮(1)和立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的底部与相连接滑轮(1),立杆(2)的顶部开口内套入副杆(3),立杆(2)侧部啮合的第一旋钮(21)与副杆(3)的外壁紧密相接;
所述副杆(3)上分别固定加压挂架(31)和第一限位框(32),副杆(3)的顶端开口内套入主杆(4),副杆(3)侧部啮合的第二旋钮(33)与主杆(4)的外壁紧密相接,主杆(4)上分别固定输液挂架(41)和第二限位框(42);
所述加压挂架(31)和输液挂架(41)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框(32)和第二限位框(42)的上方,第一限位框(32)和第二限位框(42)的外径处均匀分布限管槽(5),限管槽(5)内套有限管环(51),限管环(51)的一端开设有与内部相同的缺口(511),缺口(511)的端面上分别覆盖第一橡胶垫(6)和第二橡胶垫(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介入手术用输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丽文谌曙霞何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汤丽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