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放置输液管的挂瓶套,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三固定环、连接带、软垫、第一转轴、固定带、棉垫、第一连接条、凹槽和弹力绳,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一侧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二固定环设置于第一固定环的顶部,且第二固定环所在的平面与挂钩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三固定环设置于第二固定环的一侧,其中,所述连接带设置于第三固定环与第一固定环的连接处,所述软垫固定于连接带的内侧。该方便放置输液管的挂瓶套,将吊瓶的输液管搭在挂钩上可以避免输液管带动输液针甩动,通过棉垫上可以对吊针进行固定,避免在回收装置的时候吊针误伤人手,通过第一固定板与固定板滑槽的滑动可以对棉垫进行更换,方便了该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放置输液管的挂瓶套
本技术涉及医疗科室
,具体为一种方便放置输液管的挂瓶套。
技术介绍
输液瓶用于病人输液时装所输人体内医用配置的液体的瓶子,输液瓶的底部通常设有一次性输液设备,这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在输液瓶的使用过程中会放置在吊瓶吊瓶套的内部使用,这样可以方便对输液瓶进行固定悬挂使用。但市场上大多数的挂瓶套在使用的时候不方便第不同大小的输液瓶进行固定,也对输液瓶没有缓冲防护的措施,也不方便度输液瓶的输液设备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放置输液管的挂瓶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挂瓶套在使用的时候不方便第不同大小的输液瓶进行固定,也对输液瓶没有缓冲防护的措施,也不方便度输液瓶的输液设备进行固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放置输液管的挂瓶套,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三固定环、连接带、软垫、第一转轴、固定带、棉垫、第一连接条、凹槽和弹力绳,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一侧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二固定环设置于第一固定环的顶部,且第二固定环所在的平面与挂钩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三固定环设置于第二固定环的一侧,其中,所述连接带设置于第三固定环与第一固定环的连接处,所述软垫固定于连接带的内侧,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第二固定环的总部,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二固定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挂环,所述第一挂环远离第一转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挂环;所述固定带设置于第三固定环远离第二固定环的一侧,所述棉垫设置于挂钩远离第一固定环的一侧,所述棉垫靠近挂钩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挂钩的连接处开设有固定板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条设置于第二固定环靠近第三固定环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条与第三固定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连接条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条远离第二固定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三固定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凹槽开设于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的内部,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弹力绳。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为圆弧形结构,且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设置有四组,并且每2组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构成圆形结构,而且每个圆形结构的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通过连接带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软垫为橡胶材质。优选的,所述第一挂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固定环旋转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梯形结构的凸块,且第一固定板的梯形凸块的形状尺寸与固定板滑槽的剖面形状尺寸相吻合。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剖面形状为圆弧形结构,且第一连接条的剖面形状尺寸与第一连接条滑槽的剖面形状尺寸相吻合,并且第一连接条与第一连接条滑槽滑动连接,而且第一连接条圆弧的圆心与第二固定环的圆弧圆心为同一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放置输液管的挂瓶套:1.将吊瓶的输液管搭在挂钩上,可以避免输液管带动输液针甩动,通过棉垫上可以对吊针进行固定,避免在回收装置的时候,吊针误伤人手,通过第一固定板与固定板滑槽的滑动,可以对棉垫进行更换,方便了该装置的使用;2.拉动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的时候,会让第一固定板会在固定板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让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构成的圆环尺寸得到改变;3.将所需要的吊瓶放置在该装置的内部,装置内侧的软垫可以起到缓冲防滑的作用,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通过凹槽内部的弹力绳向内收缩,从而对吊瓶进行固定,这样就可以方便的使用该装置固定不同大小的吊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顶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固定环,2、挂钩,3、第二固定环,4、第三固定环,5、连接带,6、软垫,7、第一转轴,8、第一挂环,9、第二挂环,10、固定带,11、棉垫,12、第一固定板,13、固定板滑槽,14、第一连接条,15、第一连接条滑槽,16、第一滑块,17、第一滑槽,18、凹槽,19、弹力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放置输液管的挂瓶套,包括第一固定环1、挂钩2、第二固定环3、第三固定环4、连接带5、软垫6、第一转轴7、第一挂环8、第二挂环9、固定带10、棉垫11、第一固定板12、固定板滑槽13、第一连接条14、第一连接条滑槽15、第一滑块16、第一滑槽17、凹槽18和弹力绳19,所述第一固定环1的一侧设置有挂钩2,所述第二固定环3设置于第一固定环1的顶部,且第二固定环3所在的平面与挂钩2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二固定环3和第三固定环4为圆弧形结构,且第二固定环3和第三固定环4设置有四组,并且每2组第二固定环3和第三固定环4构成圆形结构,而且每个圆形结构的第二固定环3和第三固定环4通过连接带5相连接,通过第二固定环3和第三固定环4构成圆形结构可以对吊瓶进行固定,所述第三固定环4设置于第二固定环3的一侧,其中,所述连接带5设置于第三固定环4与第一固定环1的连接处,所述软垫6固定于连接带5的内侧,所述软垫6为橡胶材质,软垫6的橡胶材质可以增加该装置与吊瓶的摩擦,也在吊瓶安装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所述第一转轴7设置于第二固定环3的总部,所述第一转轴7远离第二固定环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挂环8,所述第一挂环8通过第一转轴7与第二固定环3旋转连接,这样可以方便吊瓶的放置和拿取,避免第一挂环8阻碍吊瓶的安放,所述第一挂环8远离第一转轴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挂环9;所述固定带10设置于第三固定环4远离第二固定环3的一侧,所述棉垫11设置于挂钩2远离第一固定环1的一侧,所述棉垫11靠近挂钩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12的一侧设置有梯形结构的凸块,且第一固定板12的梯形凸块的形状尺寸与固定板滑槽13的剖面形状尺寸相吻合,方便了棉垫11的更换和清洗,所述第一固定板12与挂钩2的连接处开设有固定板滑槽13;所述第一连接条14设置于第二固定环3靠近第三固定环4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条14的剖面形状为圆弧形结构,且第一连接条14的剖面形状尺寸与第一连接条滑槽15的剖面形状尺寸相吻合,并且第一连接条14与第一连接条滑槽15滑动连接,而且第一连接条14圆弧的圆心与第二固定环3的圆弧圆心为同一点,通过第一固定板12和固定板滑槽13的滑动,可以改变第二固定环3和第三固定环4构成的圆形结构的直径大小,方便该装置放置不同大小尺寸的吊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放置输液管的挂瓶套,包括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3)、第三固定环(4)、连接带(5)、软垫(6)、第一转轴(7)、固定带(10)、棉垫(11)、第一连接条(14)、凹槽(18)和弹力绳(1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的一侧设置有挂钩(2),所述第二固定环(3)设置于第一固定环(1)的顶部,且第二固定环(3)所在的平面与挂钩(2)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三固定环(4)设置于第二固定环(3)的一侧,其中,/n所述连接带(5)设置于第三固定环(4)与第一固定环(1)的连接处,所述软垫(6)固定于连接带(5)的内侧,所述第一转轴(7)设置于第二固定环(3)的总部,所述第一转轴(7)远离第二固定环(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挂环(8),所述第一挂环(8)远离第一转轴(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挂环(9);/n所述固定带(10)设置于第三固定环(4)远离第二固定环(3)的一侧,所述棉垫(11)设置于挂钩(2)远离第一固定环(1)的一侧,所述棉垫(11)靠近挂钩(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12)与挂钩(2)的连接处开设有固定板滑槽(13);/n所述第一连接条(14)设置于第二固定环(3)靠近第三固定环(4)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条(14)与第三固定环(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连接条滑槽(15),所述第一连接条(14)远离第二固定环(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16),所述第一滑块(16)与第三固定环(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滑槽(17),所述凹槽(18)开设于第二固定环(3)和第三固定环(4)的内部,所述凹槽(18)的内部设置有弹力绳(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放置输液管的挂瓶套,包括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3)、第三固定环(4)、连接带(5)、软垫(6)、第一转轴(7)、固定带(10)、棉垫(11)、第一连接条(14)、凹槽(18)和弹力绳(1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的一侧设置有挂钩(2),所述第二固定环(3)设置于第一固定环(1)的顶部,且第二固定环(3)所在的平面与挂钩(2)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三固定环(4)设置于第二固定环(3)的一侧,其中,
所述连接带(5)设置于第三固定环(4)与第一固定环(1)的连接处,所述软垫(6)固定于连接带(5)的内侧,所述第一转轴(7)设置于第二固定环(3)的总部,所述第一转轴(7)远离第二固定环(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挂环(8),所述第一挂环(8)远离第一转轴(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挂环(9);
所述固定带(10)设置于第三固定环(4)远离第二固定环(3)的一侧,所述棉垫(11)设置于挂钩(2)远离第一固定环(1)的一侧,所述棉垫(11)靠近挂钩(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12)与挂钩(2)的连接处开设有固定板滑槽(13);
所述第一连接条(14)设置于第二固定环(3)靠近第三固定环(4)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条(14)与第三固定环(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连接条滑槽(15),所述第一连接条(14)远离第二固定环(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16),所述第一滑块(16)与第三固定环(4)的连接处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姗梅,
申请(专利权)人:李姗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