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龙头锁结构,包括锁体、支架、外盖、驱动机构、自锁机构;锁体包括有在自锁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关锁、开锁效果的锁止轴;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变速箱、蜗杆;自锁机构包括滑块杆、内涡轮、齿轮箱,内涡轮套设于滑块杆上并螺接在齿轮箱内且与齿轮箱发生相对转动;齿轮箱外侧壁设有与蜗杆相互啮合的斜齿轮;自锁机构还包括分别位于内涡轮上部和下部的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龙头锁结构采用蜗杆与斜齿轮啮合,并带动内涡轮做升降运动从而压缩弹簧以带动滑块杆作升降运动,同时利用霍尔传感器和磁铁来控制行程,实现了自动关锁、开锁功能,连接紧凑,工作稳定性高,有效确保了龙头锁结构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龙头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锁具
,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龙头锁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摩托车、电瓶车上均配备有龙头锁,在车辆停放时,将车辆的龙头打死,车用龙头锁的锁止轴伸出并进入锁孔内,实现龙头方向的锁定,有效提升车辆的防盗性能。龙头锁都具有可伸缩的锁止轴,最传统的龙头锁为纯机械式的,即采用钥匙转动锁芯实现手动驱动锁止轴伸缩,这样的结构操作较为麻烦,防盗系数低。因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采用电机驱动的自动式龙头锁结构,龙头锁结构构一般采用电机,利用传动结构驱动锁止轴作伸缩运动来实现开锁、关锁操作。但现有的龙头锁结构结构较为繁琐,且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安全系数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如何实现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的龙头锁结构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龙头锁结构,旨在实现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的龙头锁结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龙头锁结构,安装在摩托车上,包括锁体、支架、外盖,还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驱动机构、自锁机构;锁体包括有位于锁体处且连接在自锁机构上并在自锁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关锁、开锁效果的锁止轴;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变速箱、连接在变速箱输出轴上的蜗杆;自锁机构包括滑块杆、内涡轮、齿轮箱,滑块杆一端与锁止轴固定连接,内涡轮套设于滑块杆上并螺接在齿轮箱内且与齿轮箱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沿着齿轮箱内侧壁作升降运动;齿轮箱外侧壁在与蜗杆的位置对应处设有与蜗杆相互啮合的斜齿轮;自锁机构还包括分别位于内涡轮上部和下部并在内涡轮的升降运动中受压缩从而带动滑块杆上下移动的弹簧。优选地,龙头锁结构还包括设于支架上并与驱动机构电连接的控制板、设于控制板上并用于控制行程从而实现关锁、开锁功能的霍尔传感器。优选地,滑块杆另一端在与霍尔传感器的位置对应处设有磁铁。优选地,齿轮箱通过若干轴承安装在支架上。优选地,支架上设有安装座,控制板卡插在安装座上,控制板沿边套设有保护套。优选地,在外盖与锁体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密封圈。优选地,支架上还设有支架盖。优选地,锁体底部设有锁止轴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龙头锁结构采用蜗杆与斜齿轮啮合,并带动内涡轮做升降运动从而压缩弹簧以带动滑块杆作升降运动,同时利用霍尔传感器和磁铁来控制行程,实现了自动关锁、开锁功能,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作稳定性高,有效确保了龙头锁结构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龙头锁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龙头锁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龙头锁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至图3,提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龙头锁结构的一实施例,安装在摩托车或电瓶车上,包括锁体100、支架200、外盖300,支架200设于锁体100上,外盖300通过螺钉连接方式固定在锁体100上。在外盖300与锁体100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密封圈800,防水密封圈800有效提高龙头锁结构的防水密封强度,避免水汽等进入外盖300内而损坏内部电子元件,延长龙头锁结构的使用寿命。其中,锁体100上设有锁止轴101,锁体100底部设有锁止轴片102,锁止轴片102用于限位固定锁止轴101,以防锁止轴101在伸缩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龙头锁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支架200上的驱动机构、自锁机构,驱动机构用于带动自锁机构工作,锁止轴101连接在自锁机构上并在自锁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关锁、开锁效果。驱动机构包括电机401、变速箱402、连接在变速箱402输出轴上的蜗杆403,变速箱402连接在电机401上,电机401驱动蜗杆403旋转工作。自锁机构包括滑块杆501、内涡轮503、齿轮箱504,滑块杆501的一端与锁止轴101固定连接,内涡轮503套设于滑块杆501上,齿轮箱504内侧壁布设有内螺纹506,内涡轮503螺接在齿轮箱504的内螺纹506上且与齿轮箱504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沿着齿轮箱504内侧壁作升降运动。齿轮箱504外侧壁在与蜗杆403的位置对应处设有与蜗杆403相互啮合的斜齿轮505,当电机401驱动蜗杆403旋转工作时,与蜗杆403啮合的斜齿轮505随着蜗杆403的旋转而旋转,即齿轮箱504在电机401的驱动作用下发生转动。自锁机构还包括分别位于内涡轮503上部和下部并在内涡轮503的升降运动中受压缩从而带动滑块杆501上下移动的弹簧。本实施例中,滑块杆501的剖面呈T字型设置,弹簧包括有位于内涡轮503上部的上弹簧507、位于内涡轮503下部的下弹簧508。当内涡轮503上升运动时,上弹簧507受挤压变形从而具有复位作用力,进而把滑块杆501顶起,实现开锁操作;当内涡轮503下降运动时,上弹簧507具有朝下的复位作用力,且下弹簧508受挤压变形,从而带动滑块杆501下移,实现关锁操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作稳定。本专利技术的内涡轮503螺接在内螺纹506上,当齿轮箱504转动工作时内涡轮503与齿轮箱504发生相对转动,内涡轮503相对于齿轮箱504沿着齿轮箱504内侧壁作升降运动,工作时内涡轮503不会发生偏移等现象,工作稳定性高,连接紧凑,设计合理。龙头锁结构还包括设于支架200上并与驱动机构电连接的控制板600、设于控制板600上并用于控制行程从而实现关锁、开锁功能的霍尔传感器,滑块杆501另一端在与霍尔传感器的位置对应处设有磁铁502。本实施例的霍尔传感器包括第一霍尔传感器701、第二霍尔传感器702,当滑块杆501下移时,磁铁502朝第二霍尔传感器702的方向移动,当磁铁502移动至与第二霍尔传感器702相对应的位置上时,第二霍尔传感器702遇到磁铁502会低电平,第二霍尔传感器702把信号传递给控制板600,并由控制板600控制电机401工作,此时锁止轴101伸入至锁孔内,完成自动关锁操作;当电机401工作带动滑块杆501上升时,磁铁502朝第一霍尔传感器701的方向移动,当磁铁502移动至与第一霍尔传感器701相对应的位置上时,第一霍尔传感器701遇到磁铁502会低电平,第一霍尔传感器701把信号传递给控制板600,并由控制板600控制电机401工作,此时锁止轴101缩入至锁体100内,完成自动开锁操作。本专利技术利用霍尔传感器和磁铁502来控制行程,实现了自动关锁、开锁功能,自动化程度高,且工作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的龙头锁结构工作时,控制板600发出指令控制电机401和变速箱402工作,电机401和变速箱402收到指令后工作并带动蜗杆403转动,与蜗杆403啮合的斜齿轮505转动,即齿轮箱504转动并带动内涡轮503转动,内涡轮503沿着齿轮箱504内侧壁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龙头锁结构,包括锁体、支架、外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驱动机构、自锁机构;锁体包括有位于锁体处且连接在自锁机构上并在自锁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关锁、开锁效果的锁止轴;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变速箱、连接在变速箱输出轴上的蜗杆;自锁机构包括滑块杆、内涡轮、齿轮箱,滑块杆一端与锁止轴固定连接,内涡轮套设于滑块杆上并螺接在齿轮箱内且与齿轮箱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沿着齿轮箱内侧壁作升降运动;齿轮箱外侧壁在与蜗杆的位置对应处设有与蜗杆相互啮合的斜齿轮;自锁机构还包括分别位于内涡轮上部和下部并在内涡轮的升降运动中受压缩从而带动滑块杆上下移动的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龙头锁结构,包括锁体、支架、外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驱动机构、自锁机构;锁体包括有位于锁体处且连接在自锁机构上并在自锁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关锁、开锁效果的锁止轴;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变速箱、连接在变速箱输出轴上的蜗杆;自锁机构包括滑块杆、内涡轮、齿轮箱,滑块杆一端与锁止轴固定连接,内涡轮套设于滑块杆上并螺接在齿轮箱内且与齿轮箱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沿着齿轮箱内侧壁作升降运动;齿轮箱外侧壁在与蜗杆的位置对应处设有与蜗杆相互啮合的斜齿轮;自锁机构还包括分别位于内涡轮上部和下部并在内涡轮的升降运动中受压缩从而带动滑块杆上下移动的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锁结构,其特征在于,龙头锁结构还包括设于支架上并与驱动机构电连接的控制板、设于控制板上并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雷震子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