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施工方法及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8998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施工方法及应用,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具有钻设于山地坡体上的钻孔、布置于钻孔内的加劲材料,钻孔内浇注C25细石混凝土成桩,桩顶浇注直径300mm,高300mm的墩台,墩台顶部预埋180mm×180mm×8mm的钢板,上部与光伏支架立柱采用螺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山地光伏电站基础的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提高了基础承受荷载的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发电工程技术领域基础变革的范畴,将极大的推动山地太阳能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在工艺、效率方面的进步,在国内外山地太阳能光伏施工文献中也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施工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桩基础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施工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光伏发电项目一般分为地面光伏和屋面光伏两大类,目前适用于地面光伏的光伏板支架基础型式种类较多,其中主要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压块式基础、配重式基础、预制管桩基础、螺旋桩基础等,根据不同的光伏板布置方式、风荷载、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所选用的基础型式亦不相同。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周期均较短,一般在3~4个月,其中支架基础是后续光伏支架安装的前道工序,是整个项目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根据多年的设计及施工经验,以上几种常见光伏支架基础具有以下特点: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的施工过程为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垫层支模、垫层混凝土浇注、基础支模、基础钢筋绑扎、基础混凝土浇注、土方回填,施工工艺流程较多,其中场地平整和土方开挖工作量较大,而且易受天气因素影响;模板支设、基础支模和钢筋绑扎需要大量的人工,施工周期长。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适用于地形较为平整、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当地形高差较大时不建议采用,原因在于会造成基础立柱高度不一,支模和钢筋绑扎工作量大大增加,或支架支撑立柱高度不一,不利于工厂加工。压块式基础、配重式基础的施工过程为场地平整、基础支模、混凝土浇注及养护、压块运输及安装(配重式基础无此项)。两种基础型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较少土方开挖工序,压块和配重基础均可以工业化、流水化施工,也可以在工厂预制好运输到现场进行施工,劣势在于仅适用于地形较为平整、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当地基承载力较低时,基础不均匀沉降较难控制,若采用地基处理则不易控制造价。预制管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为场地平整、工厂或现场预制、运输、桩基施工(静压或其他施工方式)。预制管桩基础可以解决压块式基础和配重式基础的问题,不仅仅适用于地形较为平整、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对于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均适用,而且可以解决地形高差变化;劣势在于施工时需要压桩,材料和施工成本较高,岩石出露的山地不适合。螺旋桩基础的施工过为场地平整、现场打桩。该基础型式施工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工艺质量易保证,适用于地形较为平整、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当地基土中富含卵石、碎石时,桩尖旋入施工困难,不适宜采用该基础型式。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现有的光伏板支架基础型式施工易受天气因素、地形因素影响,材料和施工成本较高。(2)现有的光伏板支架基础型式施工工艺流程较多,工作量较大,需要大量的人工,施工周期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场地平整和土方开挖工作量较大,而且易受天气因素影响;模板支设、基础支模和钢筋绑扎需要大量的人工,施工周期长。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适用于地形较为平整、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当地形高差较大时会造成基础立柱高度不一,支模和钢筋绑扎工作量大大增加,或支架支撑立柱高度不一,不利于工厂加工。仅适用于地形较为平整、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当地基承载力较低时,基础不均匀沉降较难控制,若采用地基处理则不易控制造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后将极大的推动山地太阳能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在工艺、效率方面的进步,在国内外山地太阳能光伏施工文献中也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施工方法及应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由φ140mm钻孔、C25细石混凝土、加劲材料和基础顶部预埋件组成。具有钻设于山地坡体上的钻孔、布置于钻孔内的加劲材料,钻孔内浇注C25细石混凝土成桩,桩顶浇注直径300mm,高300mm的墩台,墩台顶部预埋180mm×180mm×8mm的钢板,上部与光伏支架立柱采用螺栓连接。支架立柱下端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三角支撑架,三角支撑架底部通过螺栓与预埋钢板连接;加劲材料为钢筋骨架,钢筋骨架设置有四根支撑钢筋,支撑钢筋中间焊接有多根横向箍筋。钢筋骨架外侧焊接有螺旋状排列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外侧焊接有多根等距排列的纵向连接钢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的施工方法,所述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反铲挖掘机将场地进行粗略平整,方便钻孔设备进出;(2)使用全站仪测定桩位及地面标高,桩的纵横向允许偏差满足设计要求;(3)按照设计要求的孔径、长度和精度,采用液压山地钻机在山地坡体上钻设钻孔,而后用空压机向钻孔中通入空气,反复清洗钻孔,人工清理孔底,检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合格后,使用装满土的塑料袋对孔口进行保护;(4)移走钻孔孔口塑料袋,再次复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将焊接好预埋件的加劲材料钢筋骨架插入钻孔中,钻孔内浇注混凝土,支模浇筑墩台混凝土。钢筋骨架包括竖向钢筋和套设在竖向钢筋上的环形箍筋,钢筋骨架的断面尺寸为63mm×63mm;竖向钢筋的直径为16mm,环形钢筋的直径为6mm;钢筋骨架的竖向钢筋的上端伸入墩台202mm。钢筋骨架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或塑料卡);放钢筋骨架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骨架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5)钻孔内连续浇筑混凝土,分层振捣密实,钻孔内浇注混凝土浇筑至地面高程,将钻孔孔口的山地坡体整平,整平面上搭设特制模板,模板中浇筑C25混凝土,反复振捣混凝土,浇筑至预埋钢板顶面高程,形成混凝土墩台。步骤(1)中,场地平整时,首先清除地面障碍物,标定整平范围,施工区域布置坐标方格控制网,布置原则为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然后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碾压平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在桩基础施工中的应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山地太阳能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降低了施工方法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山地光伏电站基础的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提高了基础承受荷载(光伏面板和支架荷载)的能力。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发电工程
基础变革的范畴,将极大的推动山地太阳能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在工艺、效率方面的进步,在国内外山地太阳能光伏施工文献中也未见相关报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石混凝土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埋件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墩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角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山地坡体;2、钻孔;3、细石混凝土桩;4、钢筋骨架;5、箍筋;6、墩台;7、钢板;8、支架立柱;9、三角支撑板。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的施工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使用反铲挖掘机将场地平整:场地平整时,首先清除地面障碍物,标定整平范围,施工区域布置坐标方格控制网,布置原则为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然后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碾压平整;/n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竖向钢筋和套设在竖向钢筋上的环形箍筋,钢筋骨架的断面尺寸为63mm×63mm;竖向钢筋的直径为16mm,环形钢筋的直径为6mm;/n(2)使用全站仪测定桩位及地面标高;/n(3)采用液压山地钻机在山地坡体上钻设钻孔,而后用空压机向钻孔中通入空气,反复清洗钻孔,人工清理孔底,检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合格后,使用装满土的塑料袋对孔口进行保护;/n(4)移走钻孔孔口塑料袋,再次复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将焊接好预埋件的加劲材料钢筋骨架插入钻孔中,钻孔内浇注混凝土,支模浇筑墩台混凝土;/n钻孔内浇注混凝土时,连续浇筑混凝土,分层振捣密实,钻孔内浇注混凝土浇筑至地面高程,将钻孔孔口的山地坡体整平,整平面上搭设特制模板,模板中浇筑C25混凝土,反复振捣混凝土,浇筑至预埋钢板顶面高程,形成混凝土墩台;/n所述的C25混凝土为由水泥、细石、天然砂及外加剂按配合比为水:水泥:砂:细石=0.44:1:1.42:3.17集中拌制的混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反铲挖掘机将场地平整:场地平整时,首先清除地面障碍物,标定整平范围,施工区域布置坐标方格控制网,布置原则为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然后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碾压平整;
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竖向钢筋和套设在竖向钢筋上的环形箍筋,钢筋骨架的断面尺寸为63mm×63mm;竖向钢筋的直径为16mm,环形钢筋的直径为6mm;
(2)使用全站仪测定桩位及地面标高;
(3)采用液压山地钻机在山地坡体上钻设钻孔,而后用空压机向钻孔中通入空气,反复清洗钻孔,人工清理孔底,检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合格后,使用装满土的塑料袋对孔口进行保护;
(4)移走钻孔孔口塑料袋,再次复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将焊接好预埋件的加劲材料钢筋骨架插入钻孔中,钻孔内浇注混凝土,支模浇筑墩台混凝土;
钻孔内浇注混凝土时,连续浇筑混凝土,分层振捣密实,钻孔内浇注混凝土浇筑至地面高程,将钻孔孔口的山地坡体整平,整平面上搭设特制模板,模板中浇筑C25混凝土,反复振捣混凝土,浇筑至预埋钢板顶面高程,形成混凝土墩台;
所述的C25混凝土为由水泥、细石、天然砂及外加剂按配合比为水:水泥:砂:细石=0.44:1:1.42:3.17集中拌制的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钢筋骨架的竖向钢筋的上端伸入墩台202mm。


3.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的施工方法灌注的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怀国张红兵王磊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