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交叉密齿钻头的钻机及其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8998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密齿钻头的钻机及其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包括钻机支架,所述钻机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螺旋钻机,且螺旋钻机的正面设有若干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的内壁活动套接有若干组通过连接器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若干组螺旋钻杆,所述螺旋钻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交叉密齿钻头。该基于交叉密齿钻头的钻机及其灌注桩的施工方法,通过对交叉密齿钻头及其灌注施工方法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螺旋钻杆对于硬质岩层的突破能力,从而解决了长螺旋钻机和正循环钻机在老旧水泥土桩基础或坚硬岩层上施工灌注桩成孔速度慢、沉渣较多的问题,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该钻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交叉密齿钻头的钻机及其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交叉密齿钻头的钻机及其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桩基施工过程中是先利用钻机在地基上钻好相应的桩孔,再向其中灌注钢筋混凝土以制成需要的地基桩柱,因此,在桩基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桩孔的钻设是必不可少的施工流程,而目前在桩孔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的长螺旋钻机成孔或是正循环钻机成孔技术。其中,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由于成桩速度快,施工效率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桩基施工中,但对于一些复杂地质情况下的基坑支护,由于长螺旋钻机采用干作业成孔,遇到软弱土质提钻时桩孔内壁约束应力较小易产生塌孔和孔壁变形,遇到老旧水泥土桩基础和坚硬岩层钻进时钻进困难、震动较大、摩擦应力大,对深基坑边坡变形的影响较大。而正循环钻机成孔技术凭借其钻孔时采用泥浆护壁成孔,使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能有效保证施工时对基坑扰动小的优势,亦为建筑市场常用的一种施工工艺,但是因其施工效率低下,且施工现场需多台正循环钻机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如遇老旧水泥土桩基础或是坚硬岩层钻进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交叉密齿钻头的钻机,包括钻机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支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螺旋钻机(2),且螺旋钻机(2)的正面设有若干固定器(3),所述固定器(3)的内壁活动套接有若干组通过连接器(5)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若干组螺旋钻杆(4),所述螺旋钻杆(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交叉密齿钻头(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交叉密齿钻头的钻机,包括钻机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支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螺旋钻机(2),且螺旋钻机(2)的正面设有若干固定器(3),所述固定器(3)的内壁活动套接有若干组通过连接器(5)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若干组螺旋钻杆(4),所述螺旋钻杆(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交叉密齿钻头(6)。


2.一种基于交叉密齿钻头的钻机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阶段、钻孔阶段、灌注阶段及验收阶段;
所述准备阶段,包括平整场地、桩位放样、护筒埋设以及钻机就位:
所述平整场地是将施工区域内的地面进行清理,在平整压实之后铺好枕木并利用水平尺进行校正;
所述桩位放样是利用水准仪对需要打桩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利用标示线条建立闭合的控制区域,随后将标识的位置报至监理部门对其进行复测,在确定桩位中心点合格之后再据此施工,若监理部门复测不达标需重新寻找桩位放样点;
所述护筒埋设需要将护筒的顶端高出施工面100~300mm,其底部及周围利用黏土分层夯实填充,并利用细线拉出桩位中心点的十字线与护筒的中心进行校验、调整,且桩位中心线与护筒中心的偏差在0~30mm之间;
所述钻孔阶段,包括钻进、终孔检查以及一次清孔:
所述钻进在开始的2~5m时需要轻压慢转,之后的钻进速度控制在0.5~1m/min,同时在钻进的过程中没隔3~5m就需要检查校验一次螺旋钻杆(4)的垂直度,确定合格后方可继续钻进;
所述护筒埋设需要将护筒的顶端高出施工面100~300mm,其底部及周围利用黏土分层夯实填充,并利用细线拉出桩位中心点的十字线与护筒的中心进行校验、调整,且桩位中心线与护筒中心的偏差在0~30mm之间;
所述钻孔阶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伟罗辉文杨迪田瑞霞李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