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屈服强度69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8948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屈服强度69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钢板,化学成分包括C:0.10~0.20%,Si:0.10~0.40%,Mn:0.90~1.40%,Nb:≤0.030%,V:≤0.010%,Ti:≤0.025%,Al:0.02~0.06%,Ni:≤0.10%,Cu:≤0.10%,Cr:0.10~0.80%,Mo:0.10~0.70%,B:0.001~0.005%,Ca:0.001~0.005%,P:≤0.015%,S:≤0.003%,O:≤0.002%,N:≤0.004%,H:≤0.0002%,余量为Fe。组织为回火索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屈服强度Rp0.2≥690MPa,抗拉强度Rm≥770MPa,屈强比Rp0.2/Rm≤0.88;延伸率A≥16%;‑40℃低温冲击Akv≥100J。制造流程:转炉或电炉炼钢‑>LF精炼‑>VD或RH真空脱气‑>Ca处理‑>连铸‑>加热‑>轧制‑>一次淬火‑>二次淬火‑>回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屈服强度69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基钢材的炼钢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低屈强比、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钢结构产业、建筑桥梁、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会初增加对屈服强度690MPa级的高强钢板的需求。传统屈服强度690MPa级高强钢板一般采用淬火+高温回火方式生产,提高强度的同时,韧性也能达到要求,满足使用要求。但这种方式生产的高强钢屈强比高,一般都在0.90以上,高的屈强比对桥梁、建筑工程等行业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降低调质高强钢的屈强比逐渐成为了各大钢铁企业重要技术改进方向之一。中国专利文献CN103952643A公开了一种屈服强度690MPa级低屈强比钢板的制造方法。该专利技术采用低碳高Mn设计(C:0.04~0.10%;Mn:1.4~1.9%),TMCP在线冷却方式进行生产。钢板微观结构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和板条贝氏体,屈强比≤0.83。但TMCP交货的钢板存在头尾性能差异大、冷却不均,整板性能均匀性差、残余应力大、切割易变形的问题。同时钢板由于多相组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屈服强度69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10~0.20%,Si:0.10~0.40%,Mn:0.90~1.40%,Nb:≤0.030%,V:≤0.010%,Ti:≤0.025%,Al:0.02~0.06%,Ni:≤0.10%,Cu:≤0.10%,Cr:0.10~0.80%,Mo:0.10~0.70%,B:0.001~0.005%,Ca:0.001~0.005%,P:≤0.015%,S:≤0.003%,O:≤0.002%,N:≤0.004%,H:≤0.00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微观结构为回火索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屈服强度69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10~0.20%,Si:0.10~0.40%,Mn:0.90~1.40%,Nb:≤0.030%,V:≤0.010%,Ti:≤0.025%,Al:0.02~0.06%,Ni:≤0.10%,Cu:≤0.10%,Cr:0.10~0.80%,Mo:0.10~0.70%,B:0.001~0.005%,Ca:0.001~0.005%,P:≤0.015%,S:≤0.003%,O:≤0.002%,N:≤0.004%,H:≤0.00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微观结构为回火索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服强度69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钢板,其特征在于:钢板的碳当量CEV:≤0.56%,CEV=C+Mn/6+(Cr+Mo+V)/5+(Ni+Cu)/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服强度69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钢板,其特征在于:钢板的生产厚度≤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服强度69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钢板,其特征在于:屈服强度Rp0.2≥690MPa,抗拉强度Rm≥770MPa,屈强比Rp0.2/Rm≤0.88;延伸率A≥16%;-40℃低温冲击Akv≥100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韩步强张兴国朱铜春武金明李国忠许晓红白云狄梦龙孟羽廖书全芦莎赵慧中玉张丽娜高亮徐光琴赵福来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