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业用换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在能源、石油、 化工等工业部门应用的螺旋管束全逆程螺旋流管壳式换热器。技术背景美国菲利浦公司在70年代首先开发出折流杆换热器,属于"纵流壳程换热器";它的不足之处是换热效率低,浪费原材料,能源消 耗多。我国清华大学提出了 "换热器强化的场协同原理"从流场和温 度场相互配合的角度研究传热机理,在思路上与现有强化技术有很大 不同,在传热强化的同时,阻力或功耗比现有的换热器低得多,有 利于节能和工程应用;但是它也存在着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不理想,体 积大,重量大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传热性能 好、体积小,重量轻,节省原材料和能源的螺旋管東全逆程螺旋流管 壳式换热器。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是 一种由筒体、上封头、 下封头和法兰组成螺旋管東全逆程螺旋流管壳式换热器,其特点是在 上封头内活动地装一个封头旋转螺旋片,封头旋转螺旋片上端固定一 个卡盘,上封头内上端由环形凸台与上封头之间构成一个环形凹槽, 卡盘活动地装在环形凹槽中,封头旋转螺旋片下端担在卡环上,卡环固定在上封头内的下端;筒休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管束全逆程螺旋流管壳式换热器,由筒体(1)、上封头(8)、下封头(13)和法兰(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封头内活动地装一个封头旋转螺旋片(9),封头旋转螺旋片(9)上端固定一个卡盘(4),上封头(8)内上端由环形凸台(7)与上封头(8)之间构成一个环形凹槽(6),卡盘(4)活动地装在环形凹槽(6)中,封头旋转螺旋片(9)下端担在卡环(10)上,卡环(10)固定在上封头(8)内的下端;筒体(1)内上部固定一个流量分配管(11),下部固定一个流量汇流管(16)流量分配管(11)与流量汇流管(16)之间固定装有多根螺旋管束(17);下封头(13)内固定一个封头固定旋转折流板(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张明健,赵乃卓,赵乃颖,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