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斌专利>正文

高铁不停车换乘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696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8
高铁不停车换乘平台,实现高铁在小站不停车,利用车底顺位换乘服务,每次换乘二十人,高铁提速且不停车持续行驶,极大便利人出行。高铁列车四节小型化每列可载乘客200多人,增加发车频率5‑10分钟一趟,公交化,随时出发随时走,减少人员在车站聚集,有利于防疫。本发明专利技术特色一是发明专利技术深凹枕木增加子车高度和乘坐舒适性和增加了单次换乘人数,特色二是发明专利技术换乘母车后开口扩大上移,使我们大大减少了深凹枕木使用数量,特色三是提出了现有高铁轨道可行性低成本深凹枕木改造升级计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铁不停车换乘平台
高铁停车换乘和高铁不停车换乘

技术介绍
目前还没有成熟的高铁不停车换乘技术。车顶顺位换乘技术成本太高,且和高压线位置冲突。车侧平行换乘技术,需要很长的平行轨道,造价成本也很高。车尾追及换乘需要追及子车速度远高于母车,子车加减速风险太高,距离也需要很长。目前我们能掌握的成熟高铁技术是跑时速350公里以下很安全,辽宁舰在几百米距离上有几十吨的飞机起飞降落经验可以借鉴,电动汽车轻易实现5秒内加速到破百公里。在上述技术条件下,如何低成本短距离内做到高铁不停车换乘,提升高铁运行速度和节约运行时间,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时间安全度保留10秒以上每个步骤,在120秒内完成换乘作业,给20人留出5分钟上下车时间,基本上我们每约50公里就能设一个高铁站,每个高铁换乘站长度约3公里,需更换深凹枕木硬性改造轨道1公里,极大地增加了车站密度和发车密度的同时降低改造成本,方便了群众出行。
技术实现思路
初始专利技术是利用列车车底和铁轨枕木之间的五十厘米间隙安放四十厘米高的卧式子车,在车底顺位更换子车,但是卧式子车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铁不停车换乘平台,所述换乘平台包括含母车换乘车厢(1),换乘子车(2),母车轨道(10),子车轨道(20),子车升降电梯(3)五个部件;高铁不停车换乘平台含母车内换乘平台(111),母车放下子车的减速平台(201),母车拾取子车的加速平台(202),和子车候车厅换乘平台(301)四部分;其特征在于,车底顺位换乘,是指高铁子母车在行驶过程中, 母车换乘车厢(1)在进站前从车底放下装满下车乘客的换乘子车(2a),母车高速驶出车站后从母车车底拾取装满上车乘客的换乘子车(2b), 换乘子车(2)在母车换乘车厢(1)体内中部母车内换乘平台(111)完成上下车乘客换乘的一种方法。/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铁不停车换乘平台,所述换乘平台包括含母车换乘车厢(1),换乘子车(2),母车轨道(10),子车轨道(20),子车升降电梯(3)五个部件;高铁不停车换乘平台含母车内换乘平台(111),母车放下子车的减速平台(201),母车拾取子车的加速平台(202),和子车候车厅换乘平台(301)四部分;其特征在于,车底顺位换乘,是指高铁子母车在行驶过程中,母车换乘车厢(1)在进站前从车底放下装满下车乘客的换乘子车(2a),母车高速驶出车站后从母车车底拾取装满上车乘客的换乘子车(2b),换乘子车(2)在母车换乘车厢(1)体内中部母车内换乘平台(111)完成上下车乘客换乘的一种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不停车换乘平台,所述母车换乘车厢(1)包括含母车内换乘平台(111),车底阻拦挡板(112),子车升降抓手(113),三个主要部件;其特征在于,母车换乘车厢(1)是沿母车轨道(10)行驶的高铁列车的最后一节车厢,母车换乘车厢(1)底部中央为换乘子车(2)进入母体矩形开口,母车换乘车厢(1)尾部的车轮取消掉车轮横梁改为叉架和上部车体连接,在母车换乘车厢(1)尾部中下部形成一个换乘子车(2)可以脱离母车换乘车厢(1)的矩形开口;车底阻拦挡板(112)和子车升降抓手(113)通过驱动电机连接在列车左右锯齿桩腿立柱滑道(114)上,能沿左右锯齿桩腿立柱滑道(114)上下移动,子车升降抓手(113)末端的L形抓手能正好抓住子车车顶的车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不停车换乘平台,所述换乘子车(2)主要包含动力车轮(211),乘员座舱(212),车耳(213)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换乘子车(2)优选车长为12米,车高1.6米,车宽1.2米,车前端为流线型,车后端为抗撞竖直平面,动力车轮(211)位于车体前部和后部下侧,乘员座舱(212)位于车辆中段,车耳(213)从前往后贯穿于车顶两侧;换乘时,车耳(213)形状为为口朝外的C型,能正好被子车升降抓手(113)末端的L形抓手给抓住后和母车连接成一个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不停车换乘平台,其特征在母车内换乘平台(111)位于母车体内乘员舱地板高度位于原高铁轨道面上方约1.5米高处;母车放下子车的减速平台(201)高度和原高铁轨道面保持一致;母车拾取子车的加速平台(202)位于原高铁轨道面下方深凹枕木的1.4米凹槽底部;子车候车厅换乘平台(301)位于地面候车厅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不停车换乘平台,其特征在于母车轨道(10)为高速铁路原有轨道,轨距为1435mm;子车轨道(20)轨距1000mm,子车轨道(20)位于母车轨道(10)内侧平行铺设;在母车放下子车的减速平台(201)上子车轨道(20)和母车轨道(10)共普通枕木平行铺设且居中对齐,此平台子车轨道(20)优选长度2000米;在母车拾取子车的加速平台(202)段,采用优选尺寸为1.4米深凹的枕木,母车轨道(10)铺设在深凹枕木两肩上,子车轨道(20)铺设在深凹枕木凹槽内,子车轨道(20)和母车轨道(10)共深凹枕木平行铺设且居中对齐,换乘子车能在深凹枕木凹槽内自由行驶,母车拾取子车的加速平台(202)子车轨道(20)优选长度1000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不停车换乘平台,其特征在于子车升降电梯(3)安装在母车放下子车的减速平台(201)和母车拾取子车的加速平台(202)的交界处,子车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韩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