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64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其包括绷带本体、夹层、弧形压板、动脉气囊、与动脉气囊相连通的辅助气囊、静脉气囊、压力感知气囊、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同时适用于桡动脉远心端和近心端出血点的止血,改善浅表静脉的回流,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正中神经的损伤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动脉压迫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桡动脉近心端出血点的止血压迫器。
技术介绍
在临床微创介入手术中,桡动脉是最常见的入路。穿刺桡动脉的远心端,植入鞘管,通过鞘管送入各种操作器械。当介入手术结束,拔除鞘管后,桡动脉上会残留一个穿刺孔。因为动脉压力高,穿刺孔不会自己停止出血,必须人为止血。此外,在复杂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各种器械会多次来回经过桡动脉-肱动脉路径,这样,桡动脉-肱动脉可能会发生机械性损伤,破裂出血。与肱动脉相比,桡动脉细小,所以,绝大多数破裂出血发生在桡动脉,尤其多见于没有动脉鞘管保护的桡动脉近心端。目前没有针对桡动脉近心端出血点的止血压迫器。临床中采用纱布绷带进行缠绕加压包扎,并在局部使用沙袋进一步压迫加压。这种方法的缺点包括:1,缠绕时凭感觉判断施加不太准确的压力,缠绕后无法调节压力。2,缠绕后无法观察被缠绕部位。压力过大会导致血供终止,肌肉神经坏死,肢体残废。压力过低,持续出血,可能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外科急诊手术,甚至截肢。临床中使用的桡动脉压迫器分两种,针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绷带本体;分别位于绷带本体两个侧面端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互相配合的魔鬼粘条带;固定在绷带本体中部且与绷带本体之间形成有缝隙的夹层;夹在绷带本体与夹层之间缝隙内的弧形压板;固定在夹层上用于向桡动脉出血点施压的动脉气囊;与动脉气囊相连通的辅助气囊;用于垫设在浅表静脉附近以便降低绷带本体对手臂整个静脉区域压力的静脉气囊;用于感知动脉气囊内空气压力的压力感知气囊;与压力感知气囊相连通的单向阀,其中动脉气囊与辅助气囊之间、动脉气囊与静脉气囊之间、压力感知气囊与动脉气囊之间通过软管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绷带本体;分别位于绷带本体两个侧面端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互相配合的魔鬼粘条带;固定在绷带本体中部且与绷带本体之间形成有缝隙的夹层;夹在绷带本体与夹层之间缝隙内的弧形压板;固定在夹层上用于向桡动脉出血点施压的动脉气囊;与动脉气囊相连通的辅助气囊;用于垫设在浅表静脉附近以便降低绷带本体对手臂整个静脉区域压力的静脉气囊;用于感知动脉气囊内空气压力的压力感知气囊;与压力感知气囊相连通的单向阀,其中动脉气囊与辅助气囊之间、动脉气囊与静脉气囊之间、压力感知气囊与动脉气囊之间通过软管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气囊固定在绷带本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绷带本体、夹层、动脉气囊、辅助气囊、静脉气囊、压力感知气囊和/或软管的材质为无弹性透明高分子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飞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