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动脉按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64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动脉按压器,其橡胶主体包括中间气囊安装部,中间气囊安装部内部开设气囊容置腔,气囊容置腔内嵌装充气气囊;中间气囊安装部上表面开设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充气气囊设置监测软管、充气软管,监测软管外延端部穿过第一通孔,监测软管外延端部装设监测连接头;充气软管外延端部穿过第二通孔,充气软管外延端部装设充气连接头;该新式动脉按压器配装手动加压球、气压表,手动加压球的出气接头与充气连接头螺接,气压表的进气接头与监测连接头螺接;中间气囊安装部的边缘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且分别朝外延伸的胶布固定支脚。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拆装方便、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动脉按压器
本技术涉及医院医疗护理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动脉按压器。
技术介绍
动脉鞘管是置入动脉中,为其它血管内治疗材料提供通路的医疗器械,其可以防止动脉血反流出体外。在动脉鞘管植入手术过程中,当需要将动脉鞘管从患者皮肤穿刺位置拔出时,医护人员需要对穿刺伤口位置进行护理,现有普遍做法是:在动脉鞘管拔出后,医护人员立即通过纱布对穿刺伤口位置进行止血,止血后医护人员在用手用力按压穿刺伤口位置。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长时间按压穿刺伤口位置会存在比较大的体力负担,还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动脉按压器,该新式动脉按压器结构设计新颖、拆装方便、使用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式动脉按压器,包括有橡胶主体,橡胶主体包括有中间气囊安装部,中间气囊安装部的内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气囊容置腔,中间气囊安装部的气囊容置腔内嵌装有充气气囊;中间气囊安装部的上表面开设有分别与气囊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式动脉按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橡胶主体(1),橡胶主体(1)包括有中间气囊安装部(11),中间气囊安装部(11)的内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气囊容置腔(111),中间气囊安装部(11)的气囊容置腔(111)内嵌装有充气气囊(2);/n中间气囊安装部(11)的上表面开设有分别与气囊容置腔(111)连通的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一通孔(112)与第二通孔(113)间隔布置;充气气囊(2)设置有监测软管(311)、位于监测软管(311)旁侧的充气软管(321),监测软管(311)、充气软管(321)分别与充气气囊(2)内部连通,监测软管(311)的外延端部从内往外穿过第一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动脉按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橡胶主体(1),橡胶主体(1)包括有中间气囊安装部(11),中间气囊安装部(11)的内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气囊容置腔(111),中间气囊安装部(11)的气囊容置腔(111)内嵌装有充气气囊(2);
中间气囊安装部(11)的上表面开设有分别与气囊容置腔(111)连通的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一通孔(112)与第二通孔(113)间隔布置;充气气囊(2)设置有监测软管(311)、位于监测软管(311)旁侧的充气软管(321),监测软管(311)、充气软管(321)分别与充气气囊(2)内部连通,监测软管(311)的外延端部从内往外穿过第一通孔(112)并延伸至中间气囊安装部(11)的外端侧,监测软管(311)的外延端部装设有能够从第一通孔(112)通过的监测连接头(312);充气软管(321)的外延端部从内往外穿过第二通孔(113)并延伸至中间气囊安装部(11)的外端侧,充气软管(321)的外延端部装设有能够从第二通孔(113)通过的充气连接头(3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建珍黄丽华段冬梅孔淦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