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梅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检查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619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检查床,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板、顶板、调节装置和手持装置,底板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顶板,底板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调节装置,底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手持装置,顶板的下表面与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顶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通过设置顶板、调节装置和手持装置,通过摇杆转动转轴带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使得螺纹杆将调节板顶起,从而使得患者的背部得到调节,解决了采用常规的电机带动调节的方式造成耗能大的问题,相对于常规的电机带动调节的方式,该装置手动调节造价低且无需电能节省了资源,便于长期使用,增加了该装置的使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检查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检查床。
技术介绍
超声诊断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疾病,作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无痛、方便、直观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B超,应用广泛,影响很大,与X射线、CT、磁共振成像并称为4大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时患者需要先躺在诊断床上再进行超声诊断,但是现有的诊断床还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有些患者在平躺后进行超声时,由于紧张导致胸闷喘不上气和自身原因不便于平躺情况,这时需要医生使用物品将患者背部抬起呈半躺状态,常规的诊断床大多是通过电机带动进行调节,这种方式使得诊断床的自重较大不方便移动且造价过高,由于超声诊断为常规检查项目且诊断的过程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身体的状态越来越注重,体检的次数变多导致医院每天使用诊断床的次数只增不减,常规的电机调节的方式耗能大,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检查床,具备节省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检查床,包括底板(1)、顶板(2)、调节装置(3)和手持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顶板(2),所述底板(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调节装置(3),所述底板(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手持装置(4),所述顶板(2)的下表面与液压缸(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的左侧面铰接有调节板(22),所述顶板(2)的内部开设有活动孔(24);/n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固定架(31),所述固定架(31)的顶端与顶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311),所述固定孔(311)的内部套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检查床,包括底板(1)、顶板(2)、调节装置(3)和手持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顶板(2),所述底板(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调节装置(3),所述底板(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手持装置(4),所述顶板(2)的下表面与液压缸(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的左侧面铰接有调节板(22),所述顶板(2)的内部开设有活动孔(24);
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固定架(31),所述固定架(31)的顶端与顶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311),所述固定孔(311)的内部套接有螺纹筒(32),所述螺纹筒(3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3),所述螺纹杆(33)的顶端贯穿活动孔(24)并与调节板(22)的下表面铰接,所述固定架(3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壳(312),所述螺纹筒(32)的底端延伸至防护壳(312)的内部并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34),所述顶板(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35),所述固定杆(35)的内部套接有转轴(36),所述转轴(36)的背面延伸至防护壳(312)的内部并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37),所述第一齿轮(34)与第二齿轮(37)啮合连接;
所述手持装置(4)包括连接板(41),所述连接板(41)的背面与顶板(2)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6)的正面贯穿连接板(41)且延伸至连接板(41)的正面并铰接有活动杆(42),所述连接板(41)的正面开设有圆槽(411),所述转轴(3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转盘(43),所述连接板(41)的正面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梅李琴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