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56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主体和驱动轮,驱动轮设置在主体的侧边,用于驱动主体运动,驱动轮包括:内轮毂组件,与主体连接,内部设置有驱动件和传动件;及外轮毂组件,设置在内轮毂组件的外部,并且与内轮毂组件转动连接,传动件的一端与驱动件传动连接,另一端与外轮毂组件传动连接,驱动件通过传动件将扭力传输到外轮毂组件,使得外轮毂组件能够相对于内轮毂组件和主体转动,进而驱动机器人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扫地机器人,通过将驱动轮设置在主体的侧边,使得驱动件不会占用主体的空间,并且通过在驱动轮内设置驱动件及传动件,使得机器人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整体体积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地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在目前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例如扫地机器人,在驱动轮的驱动下实现行走功能,并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洁工作。一般采用刷扫和负压吸附方式,将地面杂物先吸入自身的尘盒中,从而完成地面清洁工作。一般地,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越障能力以及在复杂地况环境下的行进能力,一般会将驱动轮设计为宽轮纹,但是宽轮纹的驱动轮体积较大,并且传统机器人的驱动轮设置在主体内部及下方,使得主体的体积较大,整个机器人设备显得臃肿。而若将驱动轮设置在主体外部,驱动轮与主体之间往往需要设置机械传动,这会增加结构复杂度,同时两者之间的连接会存在不稳定性,并容易产生灰尘堆积,影响传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机器人的体积微型化与传动机构设置的简易性两者难以平衡的问题,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本技术扫地机器人,包括:主体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边,用于驱动所述主体运动,所述驱动轮包括:内轮毂组件,与所述主体连接,内部设置有驱动件和传动件;及外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边,用于驱动所述主体运动,所述驱动轮包括:/n内轮毂组件,与所述主体连接,内部设置有驱动件和传动件;及,/n外轮毂组件,设置在所述内轮毂组件的外部,并且与所述内轮毂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驱动件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轮毂组件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边,用于驱动所述主体运动,所述驱动轮包括:
内轮毂组件,与所述主体连接,内部设置有驱动件和传动件;及,
外轮毂组件,设置在所述内轮毂组件的外部,并且与所述内轮毂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驱动件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轮毂组件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毂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轮轴,所述驱动件和传动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架内,所述外轮毂组件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所述轮轴插设的第一轴孔,所述外轮毂组件设有与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的从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组件还包括轴承,所述外轮毂组件的中心朝向所述支架延伸形成第一凸台,所述第一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孔内,当所述轮轴插入所述第一轴孔后,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轮轴的外部,所述从动件为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部,所述从动齿轮中心轴与所述外轮毂组件的第一轴孔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涡杆,所述传动件包括相互啮合的涡轮和输出齿轮,所述涡杆与涡轮啮合,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具有第一底板的第一筒状结构,所述第一筒状结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所述驱动件及所述传动件,所述第一底板的中心位置朝向所述第一筒状结构内部延伸凸出,以在所述第一底板的内侧形成第二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钦郑卓斌王立磊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宝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