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氨法脱硫技术的烟气减排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8390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氨法脱硫技术的烟气减排系统,包括:除雾器、第二水洗层、第二积液层、第一水洗层、第一积液层、第二喷淋层、第一喷淋层、升气帽、石膏排除泵、吸收塔底部水池、氨水循环泵、氨水旁路、水洗液水箱、水洗液循环泵、外排水泵、澄清水池、加药水箱、加药水泵、回用水泵和离子交换树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控制氨法脱硫塔耗氨逃逸量,减少了水耗量,最终减少总排扣的烟尘量和细微液滴;在控制氨逃逸量的同时减少了水耗量和用药量:从澄清池和加药水箱补充氯化钙溶液,控制水洗液中氯化钙的浓度,维持吸收氨气的效率;澄清水池上清液的回用减少了用药量,在澄清池底部富集的碳酸钙,离子交换树脂生成的浓氨水可以作为副产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氨法脱硫技术的烟气减排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氨法脱硫领域,尤其包括一种适用于氨法脱硫技术的烟气减排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湿式氨法脱硫使用液氨或者氨水作为脱硫剂,吸收烟气中的SO2,具有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特点。但是氨水作为脱硫剂经过烟气加热后会挥发部分氨气,使吸收塔出口出现氨逃逸的现象,氨气和烟气中的其他成分会形成细微的液滴颗粒。现有氨法脱硫技术通过调整氨水浓度、增加喷淋层数、增设水洗段、增设除雾器等方式来提高脱硫效率,减少氨逃逸,脱除细微液滴。增加喷淋层数会进一步增加氨逃逸压力,水洗段通过喷淋清水吸收多余的氨气,但水洗段采用清水吸收多余氨气的效果不佳,并且会使吸收塔的耗水量显著增加,增加了氨法脱硫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氨法脱硫技术的烟气减排系统及控制方法。这种适用于氨法脱硫技术的烟气减排系统,包括:除雾器、第二水洗层、第二积液层、第一水洗层、第一积液层、第二喷淋层、第一喷淋层、升气帽、石膏排除泵、吸收塔底部水池、氨水循环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氨法脱硫技术的烟气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雾器(1)、第二水洗层(2)、第二积液层(3)、第一水洗层(4)、第一积液层(5)、第二喷淋层(6)、第一喷淋层(7)、升气帽(8)、石膏排除泵(9)、吸收塔底部水池(10)、氨水循环泵(11)、氨水旁路(12)、水洗液水箱(13)、水洗液循环泵(14)、外排水泵(15)、澄清水池(16)、加药水箱(17)、加药水泵(18)、回用水泵(19)和离子交换树脂(20);/n所述吸收塔底部水池(10)位于烟气吸收塔底部,吸收塔底部水池(10)的一端的出水口接入石膏排除泵(9),另一端的出水口接入氨水循环泵(11);氨水循环泵(11)的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氨法脱硫技术的烟气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雾器(1)、第二水洗层(2)、第二积液层(3)、第一水洗层(4)、第一积液层(5)、第二喷淋层(6)、第一喷淋层(7)、升气帽(8)、石膏排除泵(9)、吸收塔底部水池(10)、氨水循环泵(11)、氨水旁路(12)、水洗液水箱(13)、水洗液循环泵(14)、外排水泵(15)、澄清水池(16)、加药水箱(17)、加药水泵(18)、回用水泵(19)和离子交换树脂(20);
所述吸收塔底部水池(10)位于烟气吸收塔底部,吸收塔底部水池(10)的一端的出水口接入石膏排除泵(9),另一端的出水口接入氨水循环泵(11);氨水循环泵(11)的出口管道与氨水旁路(12)相连后分为两路,一路接入第一喷淋层(7),另一路接入第二喷淋层(6);第一喷淋层(7)与吸收塔底部水池(10)之间的烟气吸收塔侧壁上设有原烟气的进气烟道;
所述水洗液水箱(13)底部出水口接入水洗液循环泵(14),水洗液循环泵(14)的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接入第一水洗层(4),另一路接入第二水洗层(2);第一积液层(5)的出口管道和第二积液层(3)的出口管道相连通并从水洗液水箱(13)顶部接入水洗液水箱(13);水洗液水箱(13)底部出水口接入外排水泵(15),外排水泵(15)的出口管道接入澄清水池(16)底部的进水口,澄清水池(16)的出水口接入离子交换树脂(20),离子交换树脂(20)的出水口接入回用水泵(19),回用水泵(19)的出口管道从水洗液水箱(13)顶部接入水洗液水箱(13);
所述加药水箱(17)底部设有加药水泵(18),加药水泵(18)的出口管道从水洗液水箱(13)顶部接入水洗液水箱(13);
烟气吸收塔中原烟气的进气烟道上方从低到高依次设置第一喷淋层(7)、第二喷淋层(6)、第一积液层(5)、第一水洗层(4)、第二积液层(3)、第二水洗层(2)和除雾器(1);
所述除雾器(1)接入冲洗水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氨法脱硫技术的烟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彪冯向东梁成思高强生陈臻刘春红童小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