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8305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羧甲基壳聚糖与磷酸盐溶液混合溶解,并加入乙二胺,搅拌反应后,调节pH,并加入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混合反应后,透析,冷冻干燥,制得胺化羧甲基壳聚糖,然后将大黄与枳实混合,并加入姜厚朴和炒白芍,粉碎研磨后,再加入火麻仁和苦杏仁,粉碎,过筛,制得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用炼蜜制得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坯料,最后将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坯料置于含有胺化羧甲基壳聚糖、氧化葡聚糖、益生菌粉和明胶的溶液中,混合过滤,冷冻干燥,制得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是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便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便秘伴发于各个年龄,尽管不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但却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便秘的危害很多,不仅可加重原发病,同时也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结肠癌、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等。市场上通便中药或保健食品成分种类中所选用的原料基本上以大黄、芦荟、番泻叶、决明子等居多。此类含有蒽醌类物质的强力泻药,对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时间长了会造成肠道黏膜病理性改变,临床上叫结肠黑病变。结肠黑病变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可引起结肠癌。慢性习惯性便秘人群长期使用含大黄、芦荟或番泻叶的药品,会养成依赖性,而且随着用量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无效。同时市面上大多数治疗便秘的药物只是将重要有效成分进行混合,长期放置容易出现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200~210份火麻仁,100~110份苦杏仁,200~210份大黄,200~210份枳实,100~120份姜厚朴,200~210份炒白芍和80~90份炼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200~210份火麻仁,100~110份苦杏仁,200~210份大黄,200~210份枳实,100~120份姜厚朴,200~210份炒白芍和80~90份炼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30~60份益生菌粉,50~80份明胶,100~160份氧化葡聚糖和50~80份胺化羧甲基壳聚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200火麻仁,100份苦杏仁,200份大黄,200份枳实,100份姜厚朴,200份炒白芍,80份炼蜜,50份益生菌粉,80份明胶,160份氧化葡聚糖和80份胺化羧甲基壳聚糖。


4.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羧甲基壳聚糖与磷酸盐溶液混合溶解,并加入乙二胺,搅拌反应后,调节pH,并加入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混合反应后,透析,冷冻干燥,得胺化羧甲基壳聚糖;
(2)将大黄与枳实混合,并加入姜厚朴和炒白芍,粉碎研磨,得混合粉末坯料,将混合粉末坯料与火麻仁混合,并加入苦杏仁,粉碎,过筛,得混合粉末;
(3)将步骤(2)所得混合粉末与炼蜜混合,并加入水,搅拌混合后,干燥,得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坯料;
(4)将步骤(1)所得胺化羧甲基壳聚糖与水混合,并加入氧化葡聚糖溶液,搅拌混合后,加入步骤(3)所得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坯料和益生菌粉和明胶,搅拌反应后,过滤,冷冻干燥,得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
(5)对步骤(4)所得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进行质量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羧甲基壳聚糖与磷酸盐缓冲溶液按质量比1:50混合,并加入磷酸盐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颂豪郑翔雄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