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278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具体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包括加盐仓,加盐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顶部通过螺栓组件螺纹安装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底端位于加盐仓的侧面开设有加盐口,加盐口的顶端位于加盐仓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有网格板和过滤板,加盐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中转组件仓体,中转组件仓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加盐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加盐仓,在加盐仓内设有网格层和筛选层,从而可以将盐中的大颗粒进行筛选,再通过加盐过程中的挤压使得大颗粒的盐变成细盐,从而便于后续的运输,并且也可以使得盐在食材中能快速溶解,继而提高了车间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因而会导致传统的炒饭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工作人群了,现在的工作人群就餐的解决方式大都是向一些商家购买,尤其是一些乘坐高铁出门旅行的乘客,基本上都是在高铁上购买食物,而商家在进行对外售卖炒饭等食物时,通常售卖的量都比较大,因而会导致传统的炒饭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了,因此为了提高炒饭的工作效率,大部分的厂家都是采用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去生产。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一、现有的流水线中的加盐是通过用手来抓盐进而进行操作,但是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用手抓取盐后再进行对食材的其它操作,会使得盐受到污染或者会使盐融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此外随着车间工人劳动时间的增加,会使得车间工人产生疲劳,从而使得车间工人在进行加盐操作时无法对食品所需的盐量精准的进行把控,从而导致成品的口感下降,继而会降低该产品的销量;二、现有的流水线中的加盐一部分是通过机器来进行加盐,但是采用机械来进行加盐会导致成本过高,且加盐的量无法得到准确的控制,从而会导致在提高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会使得炒饭成品的口感产生降低,实用性极差。因此,本产品亟需提供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通过设有加盐仓,在加盐仓内设有网格层和筛选层,从而可以将盐中的大颗粒进行筛选,再通过加盐过程中的挤压使得大颗粒的盐变成细盐,从而便于后续的运输,并且也可以使得盐在食材中能快速溶解,继而提高了车间工人的工作效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包括加盐仓,所述加盐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通过螺栓组件螺纹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端位于加盐仓的侧面开设有加盐口,所述加盐口的顶端位于加盐仓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有网格板和过滤板,所述加盐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中转组件仓体,所述中转组件仓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加盐管道,所述第一加盐管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加盐管道。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组件的外部位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中部开设有相适配的第一螺纹槽,所述螺栓组件的底端位于第一连接板的底部螺纹安装有相适配的螺母。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转组件仓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垫板的两端与中转组件仓体的内壁摩擦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转组件仓体的内腔位于第二垫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端位于中转组件仓体的侧壁开设有通孔。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盐管道内腔的顶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一加盐管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的中部螺纹安装有相适配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扭头。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槽的直径值比螺纹杆的直径值大两厘米。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盐管道和第二加盐管道的角度为60°。(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有加盐仓,在加盐仓内设有网格层和筛选层,从而可以将盐中的大颗粒进行筛选,再通过加盐过程中的挤压使得大颗粒的盐变成细盐,从而便于后续的运输,并且也可以使得盐在食材中能快速溶解,继而提高了车间工人的工作效率;2、本技术通过在加盐仓底部设有中转装置,中转装置内设有弹簧,且其右侧设有通孔,从而在盐的重量到达一定程度时,弹簧回到挤压后,盐从通孔流入加盐管道内,且在加盐管道内设有控量组件,车间工人可通过不同的食材来确定盐的流量,进而来实现对加盐的控量,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1中C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加盐仓;2、第一连接板;3、螺栓组件;31、第一螺纹槽;32、螺母;4、第二连接板;5、加盐口;6、网格板;7、过滤板;8、中转组件仓体;81、第一垫板;82、弹簧;83、第二垫板;84、限位块;85、通孔;9、第一加盐管道;91、卡接槽;92、定位块;93、第二螺纹槽;94、螺纹杆;95、扭头;10、第二加盐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包括加盐仓1,加盐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2的顶部通过螺栓组件3螺纹安装有第二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4的底端位于加盐仓1的侧面开设有加盐口5,加盐口5的顶端位于加盐仓1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有网格板6和过滤板7,加盐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中转组件仓体8,中转组件仓体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加盐管道9,第一加盐管道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加盐管道10。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通过设有加盐仓,在加盐仓内设有网格层和筛选层,从而可以将盐中的大颗粒进行筛选,再通过加盐过程中的挤压使得大颗粒的盐变成细盐,从而便于后续的运输,并且也可以使得盐在食材中能快速溶解,继而提高了车间工人的工作效率;本技术通过在加盐仓底部设有中转装置,中转装置内设有弹簧,且其右侧设有通孔,从而在盐的重量到达一定程度时,弹簧回到挤压后,盐从通孔流入加盐管道内,且在加盐管道内设有控量组件,车间工人可通过不同的食材来确定盐的流量,进而来实现对加盐的控量,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3,螺栓组件3的外部位于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4的中部开设有相适配的第一螺纹槽31,螺栓组件3的底端位于第一连接板2的底部螺纹安装有相适配的螺母32,便于将加盐装置进行固定。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4,中转组件仓体8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垫板81,第一垫板8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弹簧82,弹簧8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垫板83,第二垫板8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可以将装置内的盐进行中转与初步的控量,从而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4,第二垫板83的两端与中转组件仓体8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包括加盐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盐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顶部通过螺栓组件(3)螺纹安装有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底端位于加盐仓(1)的侧面开设有加盐口(5),所述加盐口(5)的顶端位于加盐仓(1)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有网格板(6)和过滤板(7),所述加盐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中转组件仓体(8),所述中转组件仓体(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加盐管道(9),所述第一加盐管道(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加盐管道(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包括加盐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盐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顶部通过螺栓组件(3)螺纹安装有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底端位于加盐仓(1)的侧面开设有加盐口(5),所述加盐口(5)的顶端位于加盐仓(1)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有网格板(6)和过滤板(7),所述加盐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中转组件仓体(8),所述中转组件仓体(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加盐管道(9),所述第一加盐管道(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加盐管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组件(3)的外部位于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4)的中部开设有相适配的第一螺纹槽(31),所述螺栓组件(3)的底端位于第一连接板(2)的底部螺纹安装有相适配的螺母(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饭线用控量的加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组件仓体(8)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垫板(81),所述第一垫板(8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弹簧(82),所述弹簧(8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垫板(83),所述第二垫板(83)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敬敬徐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斯特鲜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