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25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口器,包括上颌牙槽脊固位器、下颌牙槽脊固位器和支撑部件;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上颌牙槽脊的形态,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下颌牙槽脊的形态,使用时,所述支撑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用于调整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和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之间的距离。本申请开口器结构简单,便于医生操作,完成开口后其稳定性强,可以长期维持有效的开口度,获得良好手术视野,利用牙种植术的快速完成,同时可以有效保护口腔黏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口器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口器。
技术介绍
无牙颌患者的全口或半口牙种植术一般临床操作时间比较长,往往需要在镇静+局麻或全麻下完成种植治疗,特别是V-II-V手术或穿颧骨种植术或全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同期需要骨修整的患者。患者在镇静或全麻下肌张力变弱,患者本身无法张口,完全依靠外力打开咬合,因此在种植治疗或骨增量或骨修整过程中患者的开口度对治疗进程影响较大,有效的开口度可以极大提高治疗效率。临床上常用的开口器只是针对有牙齿患者,开口器放在牙齿上然后通过机械螺丝旋转后打开咬合。针对无牙颌患者,目前临床上常规应用的开口器无法使用,而市场上又没有可以应用的开口器。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口器,特别适合无牙颌患者,用于无牙颌患者的口内手术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开口器针对无牙颌患者无法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口器,包括上颌牙槽脊固位器、下颌牙槽脊固位器和支撑部件;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上颌牙槽脊的形态,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下颌牙槽脊的形态,使用时,所述支撑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用于调整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和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和旋转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为可拆卸式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和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单元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旋转。更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1)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设有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用于容纳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以使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可在所述容纳腔体中转动;2)所述旋转单元为杆状;3)所述旋转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为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更优选地,特征1)中,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为球缺状。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设有空腔且空腔内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上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匹配。进一步更优选地,第一螺纹覆盖的高度为5~20mm,第二螺纹覆盖的高度为10~30mm。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设有孔洞,所述旋转单元贯穿所述孔洞。更优选地,第一支撑单元的高度为10~25mm,第二支撑单元的高度为10~30mm。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1)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包括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和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所述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与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形成可容纳上颌牙槽嵴的牙槽嵴容纳槽,其中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和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内侧面适于贴合牙槽嵴的颚侧面和颊侧面,所述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内侧面适于贴合牙槽嵴的嵴顶;2)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包括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和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所述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与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形成可容纳下颌牙槽嵴的牙槽嵴容纳槽,其中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和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内侧面适于贴合牙槽嵴的颚侧面和颊侧面,所述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内侧面适于贴合牙槽嵴的嵴顶;3)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形成适于固定上颌后牙牙槽脊的形态;4)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形成适于固定下颌后牙牙槽脊的形态。更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11)特征1)中,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厚度为2~5mm;12)特征1)中,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上缘呈中间凹两边凸起的曲线形;13)特征1)中,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厚度为3~10mm;14)特征1)中,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内侧面呈弧面;15)特征1)中,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厚度为2~5mm;16)特征1)中,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上缘呈中间凹两边凸起的曲线形;21)特征2)中,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厚度为2~5mm;22)特征2)中,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下缘呈中间凹两边凸起的曲线形;23)特征2)中,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厚度为3~10mm;24)特征2)中,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内侧面呈弧面;25)特征2)中,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厚度为2~5mm;26)特征2)中,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下缘呈中间凹两边凸起的曲线形。本申请开口器结构简单,便于医生操作,完成开口后其稳定性强,可以长期维持有效的开口度,获得良好手术视野,利用牙种植术的快速完成,同时可以有效保护口腔黏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开口器中第二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开口器中下颌牙槽脊固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图1开口器中上颌牙槽脊固位器的仰视图。图5是本申请图1开口器中上颌牙槽脊固位器的侧视图。图6是本申请图1开口器中下颌牙槽脊固位器的仰视图。图7是本申请图1开口器中下颌牙槽脊固位器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1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2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3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2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1容纳腔体22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3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4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3支撑部件31第一支撑单元32第二支撑单元321孔洞33旋转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和支撑部件(3);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上颌牙槽脊的形态,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下颌牙槽脊的形态,使用时,所述支撑部件(3)的一端与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连接,所述支撑部件(3)用于调整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和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和支撑部件(3);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上颌牙槽脊的形态,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下颌牙槽脊的形态,使用时,所述支撑部件(3)的一端与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连接,所述支撑部件(3)用于调整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和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3)包括第一支撑单元(31)、第二支撑单元(32)和旋转单元(33);所述第一支撑单元(31)与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单元(31)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为可拆卸式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和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单元(33)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设有容纳腔体(21),所述容纳腔体(21)用于容纳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以使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可在所述容纳腔体(21)中转动;
2)所述旋转单元(33)为杆状;
3)所述旋转单元(33)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为可拆卸式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特征1)中,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为球缺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31)设有空腔且空腔内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上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匹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螺纹覆盖的高度为5~20mm,第二螺纹覆盖的高度为10~30m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设有孔洞(321),所述旋转单元(33)贯穿所述孔洞(321)。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单元(31)的高度为10~25mm,第二支撑单元(32)的高度为10~3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多宏高振华杨驰徐袁瑾张茂林张志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