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导唇侧托槽粘接的定位装置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口腔正畸装置及其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引导唇侧托槽粘接的定位装置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托槽粘接是口腔正畸治疗的关键步骤。准确且牢固地粘接托槽,有利于顺利开展后续的正畸治疗。目前,托槽粘接的方法主要分为直接粘接与间接粘接两类。直接粘接是指:医师直接用镊子夹取托槽,并将托槽按压、粘接到牙面特定位置的过程。间接粘接是指:医师将事先安置有托槽的转移装置按压、就位粘接于牙面的过程,该过程借助了转移装置来辅助定位托槽,如硅橡胶材料转移托盘、压膜材料转移托盘或树脂打印转移托盘等。但是,上述两类托槽粘接方法均存在不足:直接粘接因需要依赖医师凭经验通过肉眼观察牙面,并手工调整托槽位置,使之操作不规范,流程更复杂,且托槽粘接不易准确,进而影响正畸治疗效率。间接粘接的不足在于,因粘接时托槽易被转移装置遮挡,甚至覆盖,不能清楚观察托槽与牙面关系,在粘接过程中不仅难以及时调整托槽位置,且影响观察各个托槽是否与牙面严密贴合,可能造成粘接不牢固,托槽易脱落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CN1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导唇侧托槽粘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合板(1)、标记块(3)和连接块(6)构成,合板(1)、标记块(3)和连接块(6)固连为一体,其中合板(1)覆盖牙列的功能面上有与个别牙、部分牙列或全部牙列匹配的咬合牙印(2),非功能面为水平光面,其两侧的外缘面与个别牙、部分牙列或全部牙列中相应牙齿的部分唇颊面匹配,内缘面则与相应位置的腭舌侧匹配;标记块(3)至少为1个,每个标记块(3)用于定位的龈方端面与托槽(7)相邻的贴合面匹配;连接块(6)的个数与标记块(3)个数一对一匹配,每一个连接块(6)从每颗牙外立弧面正中对应的合板(1)外缘面一侧水平伸出,并通过其端面与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导唇侧托槽粘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合板(1)、标记块(3)和连接块(6)构成,合板(1)、标记块(3)和连接块(6)固连为一体,其中合板(1)覆盖牙列的功能面上有与个别牙、部分牙列或全部牙列匹配的咬合牙印(2),非功能面为水平光面,其两侧的外缘面与个别牙、部分牙列或全部牙列中相应牙齿的部分唇颊面匹配,内缘面则与相应位置的腭舌侧匹配;标记块(3)至少为1个,每个标记块(3)用于定位的龈方端面与托槽(7)相邻的贴合面匹配;连接块(6)的个数与标记块(3)个数一对一匹配,每一个连接块(6)从每颗牙外立弧面正中对应的合板(1)外缘面一侧水平伸出,并通过其端面与标记块(3)合方端面相连,共同形成一纵截面形状呈“┏”或“┗”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唇侧托槽粘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板(1)厚度为1.5~10mm,合板(1)上咬合牙印(2)的深度为0.5~3mm,覆盖切牙部分或全部的切缘与腭舌侧面、和/或尖牙部分或全部的近远中斜缘与腭舌侧面、和/或后牙部分或全部的合面与腭舌侧面,延伸至切牙切缘、尖牙近远中斜缘和后牙颊侧边缘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导唇侧托槽粘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记块(3)唇颊侧面的中部和/或中部靠近龈方部分开有引导凹槽(4)或设置有一引导凸条(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导唇侧托槽粘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块(3)为1~16个,每个标记块(3)的长度为2-10mm,宽度为1.5-7mm,厚度为1~2mm,引导凹槽(4)深度为0.5~1mm,宽度为0.5~4mm,引导凸条(5)高度为0.5-1mm,宽度为0.5~4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导唇侧托槽粘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块(3)为1~16个,每个标记块(3)的长度为2-10mm,宽度为1.5-7mm,厚度为1~2mm,引导凹槽(4)深度为0.5~1mm,宽度为0.5~4mm,引导凸条(5)高度为0.5-1mm,宽度为0.5~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导唇侧托槽粘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6)为1-16个,每个连接块(6)的长度为0.2~5mm,宽度为1.5~7mm,厚度为1~8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唇侧托槽粘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6)为1-16个,每个连接块(6)的长度为0.2~5mm,宽度为1.5~7mm,厚度为1~8mm。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唇侧托槽粘接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制作步骤如下:
(1)先使用口内扫描仪扫描患者上颌单颗牙、上颌部分牙列、上颌全部牙列或下颌单颗牙、下颌部分牙列、下颌全部牙列、咬合,然后用口内扫描仪软件处理,获取患者处于咬合位置的相应牙齿或牙列数字化三维模型,或
先使用硅橡胶印模材料,采集患者上颌单颗牙印模、上颌部分牙列印模、上颌全部牙列印模或下颌单颗牙印模、下颌部分牙列印模、下颌全部牙列印模、咬合印模,然后使用牙科模型扫描仪扫描上述印模,获取患者处于咬合位置的相应牙齿或牙列数字化三维模型,或
先使用藻酸盐印模材料,采集患者上颌单颗牙印模、上颌部分牙列印模、上颌全部牙列印模或下颌单颗牙印模、下颌部分牙列印模、下颌全部牙列印模,并用咬合蜡记录上、下牙齿之间的咬合关系形成咬合记录块,然后使用牙科石膏灌注上述印模分别形成上颌单颗牙石膏模型、上颌部分牙列石膏模型、上颌全部牙列石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超然,李琬延,白丁,韩向龙,徐晖,郭永文,舒睿,田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