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发酵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815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室发酵供热系统,包括:温室;发酵槽,所述发酵槽沿着所述温室内纵横方向开设,所述发酵槽内填充有发酵物料;保温膜,所述保温膜覆盖设置于所述发酵槽的槽口上。利用温室内设置的发酵槽将发酵物料产生的生物热给温室供暖,将秸秆等发酵物料发酵后转化为作物所需的有机及无机营养、温度热量、二氧化碳并渗入发酵槽周边的土壤中,最终获得高产、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秸秆无害化、资源化、就地利用,相比于传统的供暖方式大大节约了水电资源并有较好的供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室发酵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温室供暖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好氧微生物发酵的温室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温室又称暖棚,由墙体、支撑骨架及覆盖材料组成。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传统的日光温室采用燃烧煤或秸秆进行增温、保温,但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此类加热方式逐渐淘汰;然而,煤气、天然气以及电采暖等能源形式无法支撑种植蔬菜的成本;设置二层膜会增加施工工艺及复杂的日常操作,影响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生产效率;一些补光灯类产品,对日光温室升温有限且电费成本较高;太阳能加热方式投资大,对日光温室的结构承载力要求高,对于冬季天气阴晴要求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技术问题的日光温室供暖方法成为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室发酵供热系统,包括:温室;发酵槽,所述发酵槽沿着所述温室内纵横方向开设,所述发酵槽内填充有发酵物料;保温膜,所述保温膜覆盖设置于所述发酵槽的槽口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温室内设置的发酵槽将发酵物料产生的生物热给温室供暖,将秸秆等发酵物料发酵后转化为作物所需的有机及无机营养、温度热量、二氧化碳并渗入发酵槽周边的土壤中,最终获得高产、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秸秆无害化、资源化、就地利用,相比于传统的供暖方式大大节约了水电资源并有较好的供暖效果。优选的,所述发酵物料为秸秆、落叶、牲畜粪便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发酵槽的邻近区域种植植株或所述保温膜的上方布置盆栽植物。由于发酵槽能够通过发酵产生热量,因此热量大多会通过保温膜向外散发,其余热量会渗入到临近区域的土壤中,因此在槽边以及保温膜上种植植物可以达到最大的热量吸收效果,提高热量利用率。优选的,每两排植株之间设置有一个发酵槽。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发酵槽的两顶沿,所述保温膜覆盖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支撑杆可弯折成弧形,使其上方的保温膜也呈弧形,也增大保温膜的覆盖面积,提高保温膜的散热效果。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有多个且沿所述发酵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结构俯视图;其中,1-发酵槽,2-温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室发酵供热系统,包括:温室2;发酵槽1,所述发酵槽1沿着所述温室2内纵横方向开设,所述发酵槽1内填充有发酵物料;保温膜,所述保温膜覆盖设置于所述发酵槽1的槽口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酵物料为秸秆、落叶、牲畜粪便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酵槽1的邻近区域种植植株或所述保温膜的上方布置盆栽植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两排植株之间设置有一个发酵槽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发酵槽1的两顶沿,所述保温膜覆盖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可弯折成弧形,使其上方的保温膜也呈弧形,也增大保温膜的覆盖面积,提高保温膜的散热效果。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有多个且沿所述发酵槽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实施例1构建测试温室,温室大小为80米x16米,在测试温室内沿温室跨度方向起垄位置,设置3道12米长,高度80cm,截面宽度100cm的发酵槽,定制西红柿幼苗,在发酵槽内填入发酵物料,发酵物料选用秸秆、粪便的混合物,混合比例5:1,覆盖保温膜后在发酵槽两侧种植西红柿幼苗。对比例采用相同测试温室,但无发酵槽,在种植后对西红柿植株进行参数采集如下表:采用带发酵槽温室种植的番茄无论是株高、开展度、产量等均优于未带发酵槽。说明带发酵槽温室栽培具有提高产量与品质、产品洁净卫生等诸多优点。实施例2构建测试温室,温室大小为80米x16米,在测试温室内沿温室跨度方向起垄位置,设置3道12米长,高度80cm,截面宽度100cm的发酵槽,定制茄子苗,在发酵槽内填入发酵物料,发酵物料选用秸秆、落叶、粪便的混合物,混合比例5:2:1,覆盖保温膜后在发酵槽两侧种植西红柿幼苗。对比例采用相同测试温室,但无发酵槽,在种植后对西红柿植株进行参数采集如下表:采用带发酵槽温室种植的茄子无论是株高、颈粗等均优于未带发酵槽;说明带发酵槽温室栽培具有提高产量与品质、产品洁净卫生等诸多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室发酵供热系统,利用温室内设置的发酵槽将发酵物料产生的生物热给温室供暖,将秸秆等发酵物料发酵后转化为作物所需的有机及无机营养、温度热量、二氧化碳并渗入发酵槽周边的土壤中,最终获得高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室发酵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温室(2);/n发酵槽(1),所述发酵槽(1)沿着所述温室(2)内纵横方向开设,所述发酵槽(1)内填充有发酵物料;/n保温膜,所述保温膜覆盖设置于所述发酵槽(1)的槽口上;/n所述发酵槽(1)的邻近区域种植植株或所述保温膜的上方布置盆栽植物;当植株种植于发酵槽(1)的临近区域时,每两排植株之间设置有一个发酵槽(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发酵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室(2);
发酵槽(1),所述发酵槽(1)沿着所述温室(2)内纵横方向开设,所述发酵槽(1)内填充有发酵物料;
保温膜,所述保温膜覆盖设置于所述发酵槽(1)的槽口上;
所述发酵槽(1)的邻近区域种植植株或所述保温膜的上方布置盆栽植物;当植株种植于发酵槽(1)的临近区域时,每两排植株之间设置有一个发酵槽(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发酵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槽(1)的宽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晨
申请(专利权)人:凯年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