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旱小麦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811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麦选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旱小麦选育方法,选用抗旱小麦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得到F0代小麦,F0代小麦经连续三代自交并进行优异单株选择之后得到F3代小麦优异单株,F3代小麦优异单株脱粒后得到F4代小麦种子,利用F4代小麦种子进行选育。本发明专利技术从两种处理环境下的粒重综合筛选评判角度提出了粒重抗旱指数的概念,可直接应用于小麦品种的选育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筛选指标简洁明了,通过抓住单个关键因素辅助进行小麦抗旱类品种的选育,为分析小麦品种适应干旱环境的稳定性提供了可用的单因素指标,为正确评价小麦品种的抗旱特性及抗旱类别提供了参考指标,筛选出的小麦品种材料在两种处理环境下均具有良好的粒重稳定性和超对照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旱小麦选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麦选育
,具体涉及一种抗旱小麦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小麦种植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成本高、效益低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障碍性问题。中国为缺水大国,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干旱缺水日趋严重,水资源显得弥足珍贵,并且地下水超采形成的地下水漏斗严重威胁我们的生活环境,因此节水迫在眉睫。在各种水资源利用途径中,农业灌溉占总量62%左右,而北方小麦灌溉占农业用水50%左右,因此小麦节水尤为关键。抗旱节水好的小麦品种可在水、肥、地、工等四方面降低规模化种植成本,小麦节水不仅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可提高小麦品种的品质。目前多项研究表明粒重选择在后代选择中具有高效性的特点,专利技术人利用粒重选择的这一优势研发一种抗旱小麦选育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旱小麦选育方法,本专利技术从水处理组和抗旱处理组两种环境下的粒重综合筛选评判角度提出了粒重抗旱指数的概念,可直接应用于抗旱小麦品种选育,指标简洁明了,抓住单个关键因素辅助进行小麦抗旱类品种的选育,为正确评价品种的抗旱特性及抗旱类别提供了参考指标。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旱小麦选育方法,选用抗旱小麦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得到F0代小麦,F0代小麦经连续三代自交并进行优异单株选择之后得到F3代小麦优异单株,F3代小麦优异单株脱粒后得到F4代小麦种子,利用F4代小麦种子进行如下选育阶段:S1:种植釆用点播的方式播种F4代小麦种子,点播株距为3.3cm,行距为25cm,每间隔5-10个种植点种植一个对照材料作为选择参照物,对照材料为抗旱小麦品种材料;在田间自然干旱环境下,将同一批小麦材料分为水处理组和抗旱处理组,水处理组在足墒出苗的基础上,在全生育期灌2水,灌水量为100-120m3/亩,抗旱处理组在足墒出苗的基础上,在全生育期不灌水;S2:在灌浆期对田间表现稳定的F4代小麦株系材料进行稳定性和一致性筛选,将单株间性状差异明显的单株比例小于3%的株系材料选为收获株系,同时选择5-10株单株作为保留单株;S3:收获时,收获步骤S2中的保留单株并对保留单株进行编号,随后对步骤S2中的收获株系去除性状差异明显的单株后进行混收,同时收获对照材料;S4:对步骤S3中收获的株系进行脱粒考种,脱粒之后,对种子进行粒重抗旱指数测定,选取粒重抗旱指数达标的小麦种子进行产量测定,同时对粒重抗旱指数达标的小麦单株继续重复步骤S1至步骤S4的优势后代选育过程;S5:产量测定S5.1:种植步骤S4中粒重抗旱指数达标的小麦种子材料,每间隔5-10个种植点种植一个对照材料作为选择参照物,对照材料为抗旱小麦品种材料,种植标准为25万株/亩,每批材料的种植面积为10m2,在田间自然干旱环境下,将同一批产量测定材料分为水处理组和抗旱处理组,水处理组在足墒出苗的基础上,在全生育期灌2水,灌水量为100-120m3/亩,抗旱处理组在足墒出苗的基础上,在全生育期不灌水;S5.2:在田间对步骤S5.1中的株系材料进行农艺性、抗病性和抗逆性综合评价,同时进行收获测产和粒重抗旱指数测定,对产量超过对照材料组的产量且粒重抗旱指数达标的小麦材料筛选出圃,并命名参加各级产量测试或区域试验,既得。进一步的,步骤S4和步骤S5.2中的粒重抗旱指数测定公式如下:DIK=Ka2·Km-1·KM·(KA2)-1其中,DIK为粒重抗旱指数,DI为抗旱指数简称,Ka为待测材料胁迫处理籽粒千粒重/g,Km为待测材料对照处理籽粒千粒重/g,KM为对照品种对照处理籽粒千粒重/g,KA为对照品种胁迫处理籽粒千粒重/g。进一步的,步骤S4和步骤S5.2中的粒重抗旱指数达标标准为:粒重抗旱指数≥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高世代小麦育种中分别设水处理组和抗旱处理组,采用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种植筛选,从两种处理环境下的粒重综合筛选评判角度提出了粒重抗旱指数的概念,可直接应用于小麦品种的选育中;本专利技术的筛选指标简洁明了,通过抓住单个关键因素辅助进行小麦抗旱类品种的选育,为分析小麦品种适应干旱环境的稳定性提供了可用的单因素指标,为正确评价小麦品种的抗旱特性及抗旱类别提供了参考指标,筛选出的小麦品种材料在两种处理环境下均具有良好的粒重稳定性和超对照特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一种抗旱小麦选育方法,选用抗旱小麦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得到F0代小麦,F0代小麦经连续三代自交并进行优异单株选择之后得到F3代小麦优异单株,F3代小麦优异单株脱粒后得到F4代小麦种子,利用F4代小麦种子进行如下选育阶段:S1:种植釆用点播的方式播种F4代小麦种子,点播株距为3.3cm,行距为25cm,每间隔5-10个种植点种植一个对照材料作为选择参照物,对照材料为抗旱小麦品种材料;在田间自然干旱环境下,将同一批小麦材料分为水处理组和抗旱处理组,水处理组在足墒出苗的基础上,在全生育期灌2水,灌水量为100-120m3/亩,抗旱处理组在足墒出苗的基础上,在全生育期不灌水;S2:在灌浆期对田间表现稳定的F4代小麦株系材料进行稳定性和一致性筛选,将单株间性状差异明显的单株比例小于3%的株系材料选为收获株系,同时选择5-10株单株作为保留单株;S3:收获时,收获步骤S2中的保留单株并对保留单株进行编号,随后对步骤S2中的收获株系去除性状差异明显的单株后进行混收,同时收获对照材料;S4:对步骤S3中收获的株系进行脱粒考种,脱粒之后,对种子进行粒重抗旱指数测定,粒重抗旱指数测定公式如下:DIK=Ka2·Km-1·KM·(KA2)-1其中,DIK为粒重抗旱指数,DI为抗旱指数简称,Ka为待测材料胁迫抗旱处理组处理籽粒千粒重/g,Km为待测材料对照水处理组处理籽粒千粒重/g,KM为对照品种对照水处理组处理籽粒千粒重/g,KA为对照品种胁迫抗旱处理组处理籽粒千粒重/g;选取粒重抗旱指数达标的小麦种子进行产量测定,同时对粒重抗旱指数达标的小麦单株继续重复步骤S1至步骤S4的优势后代选育过程,粒重抗旱指数达标标准为:粒重抗旱指数≥1;S5:产量测定S5.1:种植步骤S4中粒重抗旱指数达标的小麦种子材料,每间隔5-10个种植点种植一个对照材料作为选择参照物,对照材料为抗旱小麦品种材料,种植标准为25万株/亩,每批材料的种植面积为10m2,在田间自然干旱环境下,将同一批产量测定材料分为水处理组和抗旱处理组,水处理组在足墒出苗的基础上,在全生育期灌2水,灌水量为100-120m3/亩,抗旱处理组在足墒出苗的基础上,在全生育期不灌水;S5.2:在田间对步骤S5.1中的株系材料进行农艺性、抗病性和抗逆性综合评价,同时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旱小麦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抗旱小麦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得到F0代小麦,F0代小麦经连续三代自交并进行优异单株选择之后得到F3代小麦优异单株,F3代小麦优异单株脱粒后得到F4代小麦种子,利用F4代小麦种子进行如下选育阶段:/nS1:种植/n釆用点播的方式播种F4代小麦种子,点播株距为3.3cm,行距为25cm,每间隔5-10个种植点种植一个对照材料作为选择参照物,对照材料为抗旱小麦品种材料;在田间自然干旱环境下,将同一批小麦材料分为水处理组和抗旱处理组,水处理组在足墒出苗的基础上,在全生育期灌2水,灌水量为100-12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旱小麦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抗旱小麦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得到F0代小麦,F0代小麦经连续三代自交并进行优异单株选择之后得到F3代小麦优异单株,F3代小麦优异单株脱粒后得到F4代小麦种子,利用F4代小麦种子进行如下选育阶段:
S1:种植
釆用点播的方式播种F4代小麦种子,点播株距为3.3cm,行距为25cm,每间隔5-10个种植点种植一个对照材料作为选择参照物,对照材料为抗旱小麦品种材料;在田间自然干旱环境下,将同一批小麦材料分为水处理组和抗旱处理组,水处理组在足墒出苗的基础上,在全生育期灌2水,灌水量为100-120m3/亩,抗旱处理组在足墒出苗的基础上,在全生育期不灌水;
S2:在灌浆期对田间表现稳定的F4代小麦株系材料进行稳定性和一致性筛选,将单株间性状差异明显的单株比例小于3%的株系材料选为收获株系,同时选择5-10株单株作为保留单株;
S3:收获时,收获步骤S2中的保留单株并对保留单株进行编号,随后对步骤S2中的收获株系去除性状差异明显的单株后进行混收,同时收获对照材料;
S4:对步骤S3中收获的株系进行脱粒考种,脱粒之后,对种子进行粒重抗旱指数测定,选取粒重抗旱指数达标的小麦种子进行产量测定,同时对粒重抗旱指数达标的小麦单株继续重复步骤S1至步骤S4的优势后代选育过程;
S5:产量测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文臣赵明辉李丁李强孟祥海孙书娈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