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式多极柱大容量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96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叉式多极柱大容量锂电池,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其包括充有电解液的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的电池芯体,电池芯体的各片正极片和各片负极片分别通过带极柱束头装订,各正极片和负极片以隔膜的中心线为轴线轴向旋转排布,各正极片的无涂层基半面端均布于电池芯体的其中两侧边以形成两个正极耳,各负极片的无涂层基半面端均布于电池芯体的另外两侧边上以形成两个负极耳,各带极柱束头分别设置于各件正极耳和各件负极耳上,壳体的四个周侧上均设置有用于供带极柱束头的极柱穿设出壳体外的贯穿孔。随着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适应大电流充放电输出输入,储电量能够大幅度提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式多极柱大容量锂电池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交叉式多极柱大容量锂电池。
技术介绍
锂电池,又称锂离子电池,目前,为增加锂电池的储电能力以延长锂电池的放电时间,制造商提出了很多可提高锂电池容量的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CN1307376A《一种可反复充放电的铬氟锂固体动力电池》、CN2615878Y《结构改进之可反复充放电大容量动力锂电池》、CN2615877Y《可反复充放电之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等,为制造大容量锂电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从公开的专利文献可看到,现有大容量锂电池都采用多层正负极片叠摞结构,即:在充满电解液的壳体内设置有两正、负极片和隔膜叠摞构成的锂电池芯,壳体的一端或两端分别设有单一的正极输出极柱和负极输出极柱。大容量锂电池大大延长了其工作能力,能满足电能长时间输出之需要,解决了普通锂电池储电量小的缺陷。但受其结构上的限制,现有单一正负极输出的锂电池在为一些特殊需要瞬间启动之大功率设备供电时,需要配备多组单一输出之大容量锂电池,多组大容量锂电池的配备不仅会增加设备的运行费用,同时会因为多组锂电池的设置而增加设备的重量,给设备的移动、运输、安装和使用都会带来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技术如授权公告为CN100359749C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多极柱大功率输出之锂离子电池,包括:充有电解液的壳体、由两块以上矩形片状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片和隔膜交替叠摞构成的电池芯体;电池芯体的正、负极片的无涂层基板面端以相反方向布排,正、负极片无涂层基板面端分别由带极柱束头装订连接,两端束头上分别至少设有两只输出极柱;电池芯体两端设置的多只正、负极柱分别从壳体的两端引出。现有技术如上所述,通过在束头上增加输出极柱之方法,增加同一锂电池的输出量,以满足大功率设备运行供电之需要;亦适用于小功率设备,它可根据需要择选输出,能适应各种不同负载条件设备的供电需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但是,带极柱束头能够夹持的正极片或负极片数量有限,导致锂电池的储电量只能够依靠正极片和负极片材料改进而提高,而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材料改进是一个较为缓慢的速度,从而影响到锂电池的使用,因此急需一种储电量能够大幅度提高的锂电池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电量能够大幅度提高的交叉式多极柱大容量锂电池。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交叉式多极柱大容量锂电池,包括充有电解液的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的电池芯体,所述电池芯体由两块以上矩形片状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若干片隔膜交替叠摞构成,所述电池芯体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无涂层基半面端以相反方向布排,所述电池芯体的各片正极片和各片负极片分别通过带极柱束头装订,各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以隔膜的中心线为轴线轴向旋转排布,各所述正极片的无涂层基半面端均布于电池芯体的其中两侧边以形成两个正极耳,各所述负极片的无涂层基半面端均布于电池芯体的另外两侧边上以形成两个负极耳,各所述带极柱束头分别设置于各件正极耳和各件负极耳上,所述壳体的四个周侧上均设置有用于供带极柱束头的极柱穿设出壳体外的贯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块以上矩形片状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若干片隔膜交替叠摞能够构成大储电量的电池芯体,通过内部充有电解液的壳体与电池芯体之间的配合能够形成锂电池;基于各件带极柱束头所夹紧的正极片张数相同为前提条件,本技术方案因为电池芯体的四周均设置带极柱束头,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电池芯体所实际使用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是两倍于现有技术,而锂电池的储电量与电池芯体所使用的正极片、负极片的张数呈正比,因此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储电量得到有效提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带极柱束头均包括与电池芯体的各片正极片或负极片的无涂层基半面端重合的束头体、若干件设置于束头体上的极柱以及设置在电池芯体两侧面且通过螺栓螺母固定的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片压板能够将束头体夹紧固定在电池芯体的各片正极片或负极片的无涂层基半面端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各所述极柱伸出壳体外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紧固螺母与用于实现两片压板固定的螺母之间的配合能够将极柱固定在壳体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各所述带极柱束头上的各件极柱均设置于束头体的其中一侧面上,所述壳体包括一侧开口设置的电池壳和用于盖设电池壳开口的盖体,各所述贯穿孔均布于盖体的四个周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带极柱束头的各件极柱设置在束头体的侧面上,然后在将各道贯穿孔均布于盖体的四个周侧上,使得该锂电池的壳体的四个周边均能够用于供极柱伸出,在确保相邻设置的两个极柱的安全间距为前提,该锂电池结构能够布置更多数量的极柱,从而使得该锂电池能够与更多的用电设备连接,且占有空间不会发生变化。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各所述带极柱束头上的各件极柱均布于束头体的两对侧面上,所述壳体包括一面开口设置的电池壳和用于盖设电池壳开口的盖体,各所述贯穿孔均布于盖体以及壳体远离开口的一面的四个周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带极柱束头的各件极柱设置在束头体的两对侧面上,然后在将各道贯穿孔均布于盖体和电池壳的四个周侧上,使得该锂电池的壳体两对侧面的四个周边均能够用于供极柱伸出,在确保相邻设置的两个极柱的安全间距为前提,该锂电池结构能够布置更多数量的极柱,从而使得该锂电池能够与更多的用电设备连接,且占有空间不会发生变化。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极柱穿设过压板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于压板上通孔使得设置于设置于束头体侧面上的各件极柱能够穿设过压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各所述带极柱束头上的各件极柱均设置于束头体远离电池芯体中心线的一侧边上,所述壳体包括一侧开口设置的电池壳和用于盖设电池壳开口的盖体,各所述贯穿孔均布于电池壳的四个侧边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带极柱束头的各件极柱设置在束头体远离电池芯体中心线的一侧边上,然后在将各道贯穿孔均布于电池壳的四个周侧上,使得该锂电池的壳体两对侧面的四个周边均能够用于供极柱伸出,在确保相邻设置的两个极柱的安全间距为前提,该锂电池结构能够布置更多数量的极柱,从而使得该锂电池能够与更多的用电设备连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各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设置有无涂层基半面端的部位上均设置有若干道让位槽,组成其中一个正极耳上的各道让位槽与组成另外一个正极耳的各道让位槽相互交错,组成其中一个负极耳上的各道让位槽与组成另外一个负极耳的各道让位槽相互交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极片或负极片均是通过裁切的方式从带电极材料上裁切加工形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设置有无涂层基半面端的部位上均设置上若干道让位槽,使得用于组成其中一个正极耳(或负极耳)的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叉式多极柱大容量锂电池,包括充有电解液的壳体(3)以及安装于壳体(3)内的电池芯体(1),所述电池芯体(1)由两块以上矩形片状正极片(11)、负极片(12)以及若干片隔膜(13)交替叠摞构成,所述电池芯体(1)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2)的无涂层基半面端(16)以相反方向布排,所述电池芯体(1)的各片正极片(11)和各片负极片(12)分别通过带极柱束头(2)装订,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正极片(11)和负极片(12)以隔膜(13)的中心线为轴线轴向旋转排布,各所述正极片(11)的无涂层基半面端(16)均布于电池芯体(1)的其中两侧边以形成两个正极耳(14),各所述负极片(12)的无涂层基半面端(16)均布于电池芯体(1)的另外两侧边上以形成两个负极耳(15),各所述带极柱束头(2)分别设置于各件正极耳(14)和各件负极耳(15)上,所述壳体(3)的四个周侧上均设置有用于供带极柱束头(2)的极柱(23)穿设出壳体(3)外的贯穿孔(3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式多极柱大容量锂电池,包括充有电解液的壳体(3)以及安装于壳体(3)内的电池芯体(1),所述电池芯体(1)由两块以上矩形片状正极片(11)、负极片(12)以及若干片隔膜(13)交替叠摞构成,所述电池芯体(1)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2)的无涂层基半面端(16)以相反方向布排,所述电池芯体(1)的各片正极片(11)和各片负极片(12)分别通过带极柱束头(2)装订,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正极片(11)和负极片(12)以隔膜(13)的中心线为轴线轴向旋转排布,各所述正极片(11)的无涂层基半面端(16)均布于电池芯体(1)的其中两侧边以形成两个正极耳(14),各所述负极片(12)的无涂层基半面端(16)均布于电池芯体(1)的另外两侧边上以形成两个负极耳(15),各所述带极柱束头(2)分别设置于各件正极耳(14)和各件负极耳(15)上,所述壳体(3)的四个周侧上均设置有用于供带极柱束头(2)的极柱(23)穿设出壳体(3)外的贯穿孔(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式多极柱大容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极柱束头(2)均包括与电池芯体(1)的各片正极片(11)或负极片(12)的无涂层基半面端(16)重合的束头体(21)、若干件设置于束头体(21)上的极柱(23)以及设置在电池芯体(1)两侧面且通过螺栓螺母固定的压板(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叉式多极柱大容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极柱(23)伸出壳体(3)外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2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叉式多极柱大容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带极柱束头(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旭航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醒狮新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