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驱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786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VCC、中央控制模块、称重模块、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电源VCC与中央控制模块、称重模块、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分别连接,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连接,称重模块、显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双向连接,使普通的电子秤仪器都能够有同一适用的电路,便于进行扩展和开源,用编程语言对电路和芯片做操作和开发,避免单独电子秤电路仅能适用个别装置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高和扩展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驱动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驱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被广泛的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虽然电子秤相对于传统的称量工具已经具备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优势,但是目前的电子秤还是存在不足。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秤就性能上而言性价比不高,一方面由电路设计复杂,功能设计更新缓慢。一方面是电子秤的电路质量不高,其中包括精度稳定性不好,电路整改困难。因此,改善电子秤电路和功能方面的不足具有现实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驱动控制电路。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VCC、中央控制模块、称重模块、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电源VCC与中央控制模块、称重模块、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分别连接,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连接,称重模块、显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U1、晶振Y1、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1、电阻R7,单片机U1的18脚、19脚分别与晶振Y1两端连接,晶振Y1两端分别与电容C2一端、电容C3一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容C3另一端分别接地,单片机U1的20脚接地,单片机U1的31脚、40脚与电源VCC连接,单片机U1的12脚与二极管D1阴极连接,二极管D1阳极与电阻R7一端连接,电阻R7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称重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U2、排针JP1、电容C4,压力传感器U2的2脚、3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6脚、5脚连接,压力传感器U2的5脚~8脚分别与排针JP1的1脚~4脚连接,压力传感器U2的5脚、6脚分别与电容C4两端连接,压力传感器U2的1脚与电源VCC连接、4脚接地。所述电源接口模块包括电源输入接口P1、自锁开关SW1,电源输入接口P1的2脚、3脚均接地,电源输入接口P1的1脚与自锁开关SW1的3脚连接,自锁开关SW1的1脚输出电源VCC。所述按键模块包括轻触开关S1~S4、电阻R1、电容C1,轻触开关S2~S4一端分别与电容C2接地端连接,轻触开关S2~S4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U1的16脚~14脚连接,轻触开关S1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一端、电容C1一端、单片机U1的9脚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接地,电容C1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数码显示管LED、三极管Q1~Q4、电阻R2~R5,数码显示管LED的1脚~5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36脚~32脚连接,数码显示管LED的7脚、10脚、11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37脚、38脚、39脚连接,数码显示管LED的6脚、8脚、9脚、12脚分别与三极管Q1~Q4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Q4基极分别与电阻R2~R5一端连接,电阻R2~R5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U1的27脚、25脚、23脚、21脚连接,三极管Q1~Q4发射极分别与电源VCC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型号是STC89C52;压力传感器U2型号是HX711;数码显示管LED型号是DS1-F5461BH。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普通的电子秤仪器都能够有同一适用的电路,便于进行扩展和开源,用编程语言对电路和芯片做操作和开发,避免单独电子秤电路仅能适用个别装置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高和扩展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VCC、中央控制模块、称重模块、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电源VCC与中央控制模块、称重模块、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分别连接,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连接,称重模块、显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双向连接。中央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U1、晶振Y1、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1、电阻R7,单片机U1的18脚、19脚分别与晶振Y1两端连接,晶振Y1两端分别与电容C2一端、电容C3一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容C3另一端分别接地,单片机U1的20脚接地,单片机U1的31脚、40脚与电源VCC连接,单片机U1的12脚与二极管D1阴极连接,二极管D1阳极与电阻R7一端连接,电阻R7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称重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U2、排针JP1、电容C4,压力传感器U2的2脚、3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6脚、5脚连接,压力传感器U2的5脚~8脚分别与排针JP1的1脚~4脚连接,压力传感器U2的5脚、6脚分别与电容C4两端连接,压力传感器U2的1脚与电源VCC连接、4脚接地。电源接口模块包括电源输入接口P1、自锁开关SW1,电源输入接口P1的2脚、3脚均接地,电源输入接口P1的1脚与自锁开关SW1的3脚连接,自锁开关SW1的1脚输出电源VCC。按键模块包括轻触开关S1~S4、电阻R1、电容C1,轻触开关S2~S4一端分别与电容C2接地端连接,轻触开关S2~S4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U1的16脚~14脚连接,轻触开关S1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一端、电容C1一端、单片机U1的9脚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接地,电容C1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显示模块包括数码显示管LED、三极管Q1~Q4、电阻R2~R5,数码显示管LED的1脚~5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36脚~32脚连接,数码显示管LED的7脚、10脚、11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37脚、38脚、39脚连接,数码显示管LED的6脚、8脚、9脚、12脚分别与三极管Q1~Q4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Q4基极分别与电阻R2~R5一端连接,电阻R2~R5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U1的27脚、25脚、23脚。21脚连接,三极管Q1~Q4发射极分别与电源VCC连接。单片机U1的型号是STC89C52;压力传感器U2型号是HX711;数码显示管LED型号是DS1-F5461BH。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称重电桥(压力传感器)产生电压信号,经放大电路把信号放大后输入A/D转换芯片进行数据转换,再将得到的数字信号送至单片机进行处理并送入数码管显示,具体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VCC、中央控制模块、称重模块、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电源VCC与中央控制模块、称重模块、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分别连接,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连接,称重模块、显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双向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VCC、中央控制模块、称重模块、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电源VCC与中央控制模块、称重模块、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分别连接,电源接口模块、按键模块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连接,称重模块、显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双向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U1、晶振Y1、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1、电阻R7,单片机U1的18脚、19脚分别与晶振Y1两端连接,晶振Y1两端分别与电容C2一端、电容C3一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容C3另一端分别接地,单片机U1的20脚接地,单片机U1的31脚、40脚与电源VCC连接,单片机U1的12脚与二极管D1阴极连接,二极管D1阳极与电阻R7一端连接,电阻R7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U2、排针JP1、电容C4,压力传感器U2的2脚、3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6脚、5脚连接,压力传感器U2的5脚~8脚分别与排针JP1的1脚~4脚连接,压力传感器U2的5脚、6脚分别与电容C4两端连接,压力传感器U2的1脚与电源VCC连接、4脚接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包括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兴黄译锋龚章俊江权军杨圣坚黄云菲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